安科瑞劉鴻鵬172一6972一5322
一、政策背景與發展機遇
2025年7月28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明確啟動零碳園區建設申報,并提出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條件、關鍵指標與支持政策,為全國范圍內近零碳園區建設提供政策指導與資金支持。
《通知》提出零碳園區應滿足四大條件:主體為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或高新區);具有明確邊界;具備能耗與碳排放統計、監測能力;3年內無重大安全環境事故。此外,核心評價指標為“單位能耗碳排放”,并輔以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資源循環利用率等引導指標。能源供給方面,應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支撐,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綠電直連等技術路徑推動園區綠色轉型。

二、技術融合:EMS3.0平臺契合政策方向
安科瑞EMS3.0微電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正是面向零碳園區打造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融合了“源-網-荷-儲-充”全鏈條資源調度能力,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園區能源利用效率和運營管理水平。

安科瑞EMS3.0微電網智慧能源平臺,正好契合政策導向中“源網荷儲協同”“清潔能源供給”“智能化管理”等要求:
(一)構建源網荷儲協同體系
EMS3.0支持園區光伏、儲能、電動車充電設施等多源接入,通過智能調度實現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自發自用,并通過儲能系統削峰填谷、優化電價響應,與國家要求的源網荷儲一體化路徑高度一致。

(二)智能運營與預測優化
平臺具備負荷預測、光伏發電預測、電價分析等數字化調度能力,支持動態優化決策,在年度、時段等多個層面實現運行成本最小、綠電利用大化,與《通知》倡導的智慧能源系統設計理念一致。

(三)碳排數據管控與決策支撐
EMS3.0內置碳排放管理模塊,可實時監測園區“單位能耗碳排放”核心指標,并生成趨勢報告、碳盤查報表,為園區碳市場參與、綠色金融支持提供決策依據,符合國家推動綠色資產管理的指引。

(四)智慧運維與安全管理
平臺支持設備狀態監測、預警告警、運維檔案、專家報告等功能,保障園區能源系統安全、環保穩定,滿足政策要求的安全運營基礎條件。

三、典型示范路徑與應用場景
國家文件及地方試點均強調微電網、虛擬電廠、光儲充一體、“光儲直柔”等智慧能源示范項目的重要性。安科瑞EMS3.0平臺在這些場景中具備廣泛應用價值:
園區級“光儲充”微電網試點:如常州市新北區打造的“光儲充一體化智慧能源微電網”,年產綠電約700萬kWh,減排約7000噸CO₂。EMS3.0可實現此類系統中“光伏+儲能+充電樁”資源的協同調度。
長三角昆山碳‑12坊園區:其采用智能微電網和能源管理平臺,監控分類分項用能及碳排,每年約生成210萬kWh綠電,減排約1050噸CO。EMS3.0可為其提供實時調控與碳排追蹤支撐。
城市能碳智能體構建:政策文件提及以微電網群及虛擬電廠為“末梢神經”,將屋頂光伏、車棚等資源柔性聚合,實現城市與園區能源協同。EMS3.0可作為節點平臺接入城市級運營平臺,實現上下聯動。
四、實施建議
1.場景劃分與系統規劃
對園區進行邊界劃定,明確“園中園”邊界,梳理現有用能與新能源裝置,并規劃微電網節點布局,如光伏屋頂、儲能站、充電樁等。
2.制定能碳目標與指標監測體系
基于“單位能耗碳排放”為核心指標,結合清潔能源消費占比、資源循環利用等,引入EMS3.0平臺進行持續性監測與統計。
3.構建數字化調度與策略優化機制
通過負荷與光伏預測模型,實現電價套利、削峰填谷等策略,調度儲能與可調負荷,提升能源利用效益并響應綠電直連政策。
4.運維閉環與安全管理
構建設備臺賬、實時監控、故障預警、運維報告等閉環機制,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滿足政策要求。
5.引入外部支持與申報支持機制
結合《通知》中對綠色金融、專項債、政策性銀行信貸等多渠道支持政策,引導園區與專業機構、技術企業合作,加快項目申報與落地。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發改委2025年發布的零碳園區建設政策為微電網智慧能源平臺在零碳園區打造中提供了明確的制度、資金、技術和方向指引。安科瑞EMS3.0平臺憑借源網荷儲協同、智能調度、碳數據管控與安全運維等核心能力,契合零碳園區建設要求。通過系統規劃、數字化管理、碳排監控與多種能源協同調度,EMS3.0能為園區實現近零碳能耗運營發揮關鍵支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