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追尋自動化足跡
 
 
> 最新動態
·自動化安全保護控制領域的新進展
·離散自動化系統市場恢復傳統式增長
·尋找民族自動化產業振興的“風暴蝴蝶”
·過程自動化的發展動態
·信息化沖破自動化“孤島”
·自動化行業: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才完美?
·優質自動化技術在“節能降耗”領域里建功立業
·自動化技術加速“時代”更迭
·行業洗牌風起云涌 工控企業應爭作“浪潮兒”
·新一代自動化控制系統JetWeb
 
> 圖說自動化
 
  古代人類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為了減輕自己的勞動,逐漸產生利用自然界動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動裝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難的腦力活動的愿望,經過漫長歲月的探索,他們互不相關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動裝置。古代自動裝置公元前14~前11世紀,中國﹑埃及和巴比倫出現了自動計時裝置──漏壺,為人類研制和使用自動裝置之始。詳細
  1788年英國機械師J.瓦特發明離心式調速器(又稱飛球調速器),并把它與蒸汽機的閥門連接起來,構成蒸汽機轉速的閉環自動控制系統(見圖瓦特離心式調速器對蒸汽機轉速的控制)。瓦特的這項發明開創了近代自動調節裝置應用的新紀元,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及后來控制理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詳細
  戰后在工業控制上已廣泛應用PID調節器,并用模擬電子計算機來研究和實現這種調節器的功能。與此同時,工業控制中開始應用由繼電器構成的邏輯控制器,出現了程序控制。局部自動化(即單個過程或單個機器的自動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生產自動化的發展促進了自動化儀表的進步,出現了測量生產過程的溫度﹑壓力﹑流量﹑物位﹑機械量等參數的測量儀表。與此同時,40年代中發明的電子數字計算機開創了數字程序控制的新紀元,為60~70年代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詳細
  現代控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為綜合自動化奠定了理論基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開始出現電子數字計算機控制的化工廠,60年代末在制造工業中出現了許多自動生產線,工業生產開始由局部自動化向綜合自動化方向發展。70年代以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重大突破,促進了綜合自動化的迅速發展。詳細
 
> 自動化人物
 
 
 
 
 
 
張衡: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
 
瓦特:1782年,發明了具有連桿、飛輪和離心調速器的雙動作蒸汽機,制成了新的可實用的蒸汽機。這種蒸汽機成為能普遍用于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萬能動力機”。
 
維納: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1947年10月,維納寫出劃時代的著作《控制論》,為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嶄新的科學方法。1948年出版后,立即風行世界。
 
錢學森: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做出了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1961年 當選為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阿蘭·圖靈: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許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這位偉大的科學家。1950年圖靈的《機器能思考嗎?》為人類帶來了一個新學科—人工智能。發明了“圖靈測試”在今天仍被沿用。
 
郎世俊:中國自動控制專家,中國自動化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導師。曾提出加快電力拖動系統過渡過程的新方法,并在1960年莫斯科舉行的首屆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的分組會上宣讀論文,受到好評。
 
陳丙珍:化工系統工程專家,兼任國際學術期刊 "Computers& Chemical Engineering"
編委,國際自動控制學會(IFAC)技術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副主編等職。
 
周春暉:中國自動化技術專家教育家,著有《過程控制原理》和《化工自動化》等。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應用學科組成員。在浙江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化工自動化專業。
 
 
> 自動無極限——全自動化產業革命的偉大使
  未來 工廠——CIMS。作為制造自動化技術的最新發展、工業自動化的革命性成果,CIMS代表了當今工廠綜合自動化的最高水平,被譽為是未來的工廠。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CIMS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即現代集成制造系統。
  企業的未來——虛擬現實。虛擬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制造模式,對相關行業也將產生巨大影響,可以說虛擬制造技術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也決定著制造業在競爭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新形象——信息化。控制網絡與信息網絡的集成,為企業信息化或企業綜合自動化CIPA創造有利條件,在企業信息化與自動化緊密結合的同時,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二者會有更大的發展。
  未來的明星——無人駕駛飛機。自動化在飛機駕駛中的應用是在人飛上藍天后,又一個重大的科技進步。隨著航空工藝、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駕駛飛機在未來的20年間將會真正崛起,成為自動化技術舞臺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偉大的基礎——自動化公路。自動化公路是交通自動化的先導和基礎,也是現代工業國家的生命線是擴大公路交通能力的最省錢的途徑。研究和發展自動化高速公路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自動化公路會有長足的發展!
  多媒體技術——下一代的新潮流!多媒體技術是一項跨世紀的高新技術,它已成為各國之間進行技術競爭的“制高點”。學術界認為多媒體技術代表了“下一代的新潮流”,是比當年電話技術、電視技術的出現意義更為重大的一次信息革命!
  業界的新寵——醫學自動化。醫學自動化是自動化領域又一個重要的應用。生化自動分析儀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促進了臨床化學、計劃時代的轉變。
  生產自動化——農業新紀元。農業生產過程自動化,將使農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真正體會自動化技術的巨大威力。智能化儀器、設備和機器的普遍采用將給農業生產帶來嶄新的局面。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農業機器向智能化方向的發展。
  智能制造——自動化新概念。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家庭自動化時代的來臨。自動化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發揮了其巨大的作用,同時也走入了我們的家庭。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家庭自動化時代的來臨。
 
 
> 走進自動化:
  社會的需要是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動力,生產力就是人類工業自動化的社會史。自古以來,人類就有創造自動裝置以減輕或代替人勞動的想法。自動化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古代中國的銅壺滴漏(簡稱漏壺)、指南車以及17世紀歐洲出現的鐘表和風磨控制裝置,對自動化技術的形成卻起到了先導作用。自動化技術是緊密圍繞著生產、軍事設備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業的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我們將試圖穿越時空,與您一同追尋自動化的足跡。
> 自動化長廊:
 
 
 
> 自動化組織: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
IFAC,1957年成立。中國是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的發起國之一,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作為代表參加聯合會。
中國自動化學會
CAA,成立于1961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家一級學術群眾團體之一。學會辦事機構設在北京,掛靠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聯合國社會經濟理事會的甲級咨詢機構,正式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專門國際標準化機構。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CSEE,成立于1934年,總部設在北京,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CIS,成立于1979年4月,是國內儀器儀表、測量控制與自動化領域權威的學術團體,已成為國內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團體之一。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CMES,成立于1936 年,是我國成立較早、規模最大的工科學會之一。現有33 個專業分會,18 萬名會員。
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
CAMETA,成立于1936 年,是我國成立較早、規模最大的工科學會之一。現有33 個專業分會,18 萬名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