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力環境運行狀態監測的必要性 隨著機組容量的增大,自動化水平相應提高,電纜用量越來越多。一臺200MW機組,各類電纜長達200~300Km。某電廠一期工程2臺500MW超臨界參數機組,電纜用量達3000Km。由于電線長度增加,其火災事故的發生幾率也相應增加。 火力發電廠一旦發生電纜火災,將造成嚴重損失。目前在建和運行中的火力發電廠,大多仍采用易燃電纜,因此,電纜防火問題尤為突出。 美國在1965~1975年統計的3285次電氣火災事故中,電線電纜火災事故就占30.5%,直接損失約4000萬美元。 日本曾對電力、鋼鐵、石油化學、造紙等工廠企業調查,有78%的單位發生過電纜著火,其中危害程度較大的事故占40%。 國內,據有關資料統計,近20年來,我國火電廠發生電纜火災140多次,其中1986~1992年7年間竟達75次。有24個電廠發生過兩次及以上電纜火災事故,個別電廠達4~6次。70%以上的電纜火災所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其中2/5的火災事故造成特大損失。1975~1985年間,因電纜著火延燃造成的重大事故發生60起,造成直接和間接損失達50多億元。 山西神頭發電廠因電纜溝火災燒損設備及搶修費用超過千萬元。 1999年牡丹江第二發電廠因電纜溝火災,導致全廠停電事故,直接、間接損失達近千萬元。 2、LTM-8000數字化溫濕度環境監控系統的主要功能: 辨識由于電纜及其接頭的老化而發生的過熱和火災事故隱患。提高電纜過熱引起火災的早期預測能力,為現場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利保證; 是電纜設備故障的預知維修系統,它能在電纜及被檢測設備發生故障之前發出報警及檢修建議,對了解電纜及被檢測設備,實現設備狀態維修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可根據現場情況制作現場監控立體圖,現場運行狀況一目了然; 現場總線網絡為系統功能延伸提供了保障。 3、LTM-8000數字化溫濕度環境監控系統的系統特點: 電纜溝內部結構錯綜復雜,往往是多條高壓電纜并行走線,這就要求了監測系統不僅能準確測量溝體某一截面的溫度,最好還能具體監測到該截面上每一條高壓電纜的實際運行狀況。所以在設計方案時,在電纜溝中任意一個需要監測的截面上,我們為經過該截面的每一條高壓電纜都準備了一個測溫點,這樣不僅有利于監測系統及時準確的預警,同時也使得我們在為搶修人員提供溝體故障立體圖時提供最可靠的數據支持; 電纜溝內部比較潮濕,有時有滲水現象發生,這就要求了測溫探頭必須能夠有效防水,同時線纜外皮具備良好的耐腐蝕能力; 電纜溝通風狀況一般,這就要求檢測系統能在現場發生異常后自動開啟通風設備,從而在搶修人員到達現場之前有效清除溝內有害氣體。 4、LTM-8000數字化溫濕度環境監控系統的結構圖:(如電纜溝應用圖1所示)
 5、設備明細清單 LTM8663E:全能超越者測控模塊,金屬屏蔽密封封裝,電纜溝專用模塊 LTM8871E:數字化溫度傳感器,電纜溝專用封裝 LTM8906:隔離型開關量輸入輸出ITU模塊,可接入水浸、煙霧等傳感器,并可控制風機、警鈴等設備 LTM8520:隔離型RS485/232轉換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