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SNLAB 微信公眾號
時間敏感網絡(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的前身是IEEE 802.1于2005年成立的音視頻橋接網絡(AVB,Audio Video Bridging)任務組。目標是面向專業的音視頻場景,如現場演出、轉播數字中心,使用基于Ethernet局域網為音頻、視頻業務提供端到端時延有保障的網絡服務,以替代靠大量線纜進行點對點連接的傳統方案。

AVB技術的發展以及后續的成功商用,吸引來其它垂直行業的目光。IEEE 802.1也決定將AVB這個帶有行業屬性的名稱更改為行業中立的TSN。

為什么各個垂直行業會對AVB/TSN感興趣呢?其實原因是類似的。以工業場景為例,當前的主流網絡連接方式,是使用工業總線和工業以太,且工業以太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傳統的IP/Ethernet網絡,雖然具有開放性好、互通性好、產業成熟、帶寬大、成本低等優勢,但是其網絡服務是統計復用的、盡力而為的,不能提供行業所需要的有界時延(或者說時延的確定性)的保障。而基于場景設計的工業以太網絡,通過特定的方法實現了時延有界,但是其互通性、可擴展性較差,且使用專用的軟硬件,對于用戶而言成本更高。TSN則兼具兩者的優點:一方面依托于Ethernet、IP生態,能為用戶提供低成本、大帶寬、支持統計復用的網絡基礎設施,并解決各種總線、工業以太協議互通難的問題;另一方面,TSN又具備提供有界時延、極低時延、自動化網絡配置、高可靠性等性能優勢。

從2012年以來,由各行業的需求和完善TSN方案能力兩方面驅動,TSN任務組中每年都有新的項目。TSN的技術集合也逐漸壯大起來。關于IEEE 802.1 TSN工作組的發展歷程,我們有幸邀請到IEEE 802.1資深專家、中國首位TSN項目的editor王童童老師為我們撰寫文章《TSN標準發展歷程》(文章撰寫中,敬請期待)。

從技術的視角,TSN的技術可以分為“有界低時延”、“資源管理”、“時間同步”、“可靠性”四個方面。圖中,藍色為已完成的項目,紫色為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除此之外,針對特定的行業,TSN任務組還會制定Profile類的標準。Profile標準的目的,在于針對行業的用例和需求,在TSN技術集合中選取特定的子技術,構成該行業的解決方案,并指導相應的產業標準或聯盟組織進行后續TSN行業測試認證的標準制定。

TSN技術的發展已有17年歷史,目前的20余項TSN子技術通過組合可以形成面向專業音視頻網絡、移動前傳、工業自動化網絡、承載網、車載網絡、機載網絡等不同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并且在部分行業已有商用。各廠商紛紛推出TSN網絡設備、芯片模組、內嵌控制算法的TSN網絡控制器等。IETF DetNet工作組,也在基于TSN定義的“有界低時延”技術,積極制定在層三網絡上的端到端時延確定性方案。相信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會是TSN技術厚積薄發、飛速發展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