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Intel是PC和企業級處理器市場的霸主,ARM則是在移動終端市場發展起來的新興霸主。Intel專注高性能,為個人用戶、企業用戶提供出色的性能支持;而ARM則專注低功耗,為手機和平板用戶帶來超長待機。
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機)和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目前CPU主要使用的兩種架構,基于不同的CPU設計理念和方法。
x86架構采用CISC,而ARM采用RISC。
一、性能
經歷30多年的發展,X86架構的電腦,無論是性能還是生產工藝都比ARM平臺強很多。而ARM的優勢不在于性能強大,在于效率。ARM采用RISC指令集,在完成綜合性工作方面處于劣勢,但在一些任務相對固定的應用場合,其優勢就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擴展能力
X86結構的電腦采用“橋”的方式與擴展設備(如:硬盤、內存等)進行連接,而且x86結構的電腦出現了近30年,其配套擴展的設備種類多、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x86結構的電腦能很容易進行性能擴展,如增加內存、硬盤等。
ARM結構的電腦是通過專用的數據接口使CPU與數據存儲設備進行連接,所以ARM的存儲、內存等性能擴展難以進行(一般在產品設計時已經定好其內存及數據存儲的容量),所以采用ARM結構的系統,一般不考慮擴展;痉钚“夠用就好”的原則。
三、系統兼容性
X86架構與微軟的聯盟,壟斷了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近30年,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用戶群,也深深的固化了眾多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其硬件和軟件的開發也逐漸形成統一標準,而在這一組合平臺下,一些開發工具也日趨流行,所以基于X86架構的兼容性也是無與倫比的。
ARM架構幾乎都采用Linux操作系統,而幾乎所有的硬件都需要單獨構建操作系統,與其它系統相互不兼容,這無疑制約了其發展與應用,直到后來Google出的Android系統,在應用市場的統一上,對ARM架構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四、、軟件開發及移植
X86架構的系統推出太久,用戶的應用、開發工具及配套兼容工作,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境界,所以在此平臺上能找到更多、更便宜的軟件開發工具和第三方應用。大大降低了前期的開發成本及周期。而ARM因其硬件、系統、及兼容性的制約,相比X86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五、功耗
因為兩者發展思路不一樣,X86是盡可能多的去滿足各種應用、領域。所以它一直倡導的是性能和速度,當然,基于能效平衡,其功耗也不可能低。雖然這些年Intel一直在致力于高性能與低功耗的研究,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ARM的發展思路是滿足某個特定的應用,在某個特定的領域是最強的,其硬件具有很強的專向性,這也體現了其最大的優勢:功耗。
集和誠科技的產品大部分是基于X86架構,為了擴大市場,集和誠推出了基礎ARM平臺的全新系列平板ALAD-S1540,搭載性能優異的ARM Cortex-A9,支持安卓、Linnux、Win CE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