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的結構包括有纖芯,包層,涂覆層和套層:1.纖芯,直徑為5~75微米,作用是傳輸光信號。2.包層,位于纖芯外,直徑為100-150微米,作用是將光波限制在纖芯內傳輸。纖芯和包層組成裸光纖,采用高純度二氧化硅制成,為使光波更好傳輸,采用不同材料摻雜,使包層的折射率小于纖芯的折射率。3.涂覆層,為保護裸纖而在表面涂上的硅酮樹脂層或者聚氨基甲酸乙酯層,厚度為30~150微米。4.套層,多采用聚丙烯塑料或者聚乙烯塑料,尼龍等,經過二次涂層的裸光纖成為光纖芯線。
光纖按照光纖纖芯折射率來劃分為:W型光纖,漸變型光纖(GIF),階躍型光纖(SIF)。按照組成材料分為:塑料光纖(塑料為材料),多組分光纖(材料由多組成分組成),石英系列光纖(以二氧化硅為主要材料),液芯光纖(纖芯呈液態),按照傳輸模式分為深圳市鼎信鴻達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
ITU-T建議光纖分類:
漸變多模光纖,工作波長為1.31微米和1.55微米,在1.55微米處光纖有最小損耗,而在1.31微米處光纖有最小色散,主要用于計算機局域網或接入網。稱之為G.651光纖
色散位移光纖,在1.55微米處實現最低損耗與零色散波長一致,但是由于在1.55微米處存在四波混頻等非線性效應,阻礙了其應用。稱之為G.653光纖
非色散位移光纖,也稱為常規單模光纖,在1.55微米處有最小損耗,其零色散波長為1.31微米,,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光纖,稱之為G.652光纖。
非零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在1.55微米~1.65微米處色散值為0.1~6.0ps/(nm.km),用以平衡四波混頻等非線性效應,適用于高速(10Gb/s以上)、大容量、DWDM系統。稱之為G.655光纖。
性能最佳單模光纖,在1.55微米處具有極低損耗(大約0.18dB/km)且彎曲性能好。稱之為G.654光纖。
光纜由纜芯,加強元件和護層組成。纜芯就是單根或者多根光纖芯線組成,分為松套和緊套兩種結構。加強元件用來增加光纜敷設時的負荷,一般都是非金屬纖維或者金屬絲。護層一般多由聚乙烯護層和鋼絲(或鋼帶)鎧裝,對處女光纜的光纖芯線保護,具有阻燃,防潮,耐腐蝕,耐壓的特性。
光纜按照纜芯結構劃分為:層紋式,大束管式,單元式,帶式和骨架式。按照敷設方式劃分為:管道光纜,水底光纜,架空光纜,直埋光纜。按照維護方式劃分為:充氣光纜,充油光纜。按照使用范圍劃分為:海底光纜,長途光纜,局內光纜,用戶光纜,中繼光纜。按照有無金屬劃分為:無金屬和有金屬光纜。按照所使用的光線劃分為:多模光纜和單模光纜(漸變型,階躍型)。按照外套結構劃分為:鋼絲鎧裝,鋼帶鎧裝和無鎧裝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