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各種網絡設施的普及,ICT (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逐步進入信息社會的今天,隨著各行各業 信息化建設的推進, ICT 更是成為一種基礎性產業。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 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ICT在“新四化”中居核心地位
在“新四化”發展規劃中,信息化不僅僅是指信息產業自身的發展,更是為其它“三化”的發展插上 了新翅膀。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汪克強表示:“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轉型與發展的過程。迅猛發展的信息化不 僅引領科技進步,而且對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具有滲透、覆蓋和拉動作用。加快推進信息化,成為‘新四化’同步發展的關鍵。”
“信息化是一種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人類進入新時代社會經濟轉型的必然過程,而ICT 則推動是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技術,是信息化的生產力基礎。”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對記者表示。因此,在整個“新四化”的發展中, ICT 至關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
對此,咨詢院咨詢副主管易振寧認為,“ICT 在‘新四化’中扮演著助推劑、加速器的角色”,具體而言,就是 ICT 加快了“新四化”戰略的實施進程,提升了“新四化”的推行效率。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也表示:“ICT 是實現‘新四化’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將‘新四化’串聯在一起的交叉點。以 ICT 為核心的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發展帶動城鎮化,反過來工業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又助推信息化的發展。”
楊培芳認為:“在整個‘新四化’ 進程中,ICT 產業的發展必須遵循基礎性、公共性和社會性三大特性。”其中,基礎性是指在整個信息社會發展中, ICT 是其必需的基礎設施;公共性是指 ICT 產業發展不能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的,必須考慮其社會效益,屬微利經營;社會性則是指不管是推動“新四化”發展還是社會信息化,這些都不是 ICT 產 業單獨能完成的,必須要其它行業的配合與協調,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行業信息化創造新市場
對于ICT 企業而言,“新四化”建設不僅僅意味某一具體環節的信息化實現,而應站在統一和全局的高度來看待信息化建設。
要摒棄原有的著眼于點,從行業和區域的角度來看待信息化。”程德杰認為,相較過去那些著眼于孤立企業的局部信息化建設,“新四化”進程中的信息化建設的規模和深度更加宏大,并且更強調頂層設計,更強調信息的共享和流動,更強調多種新技術的應用,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多中新技術的應用;同時,開放的平臺和架構不僅會為建設本身帶來更多的機會,也為系統的擴展和延伸提供更多的機遇。
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寬帶建設,二是行業信息化。
要實現“新四化”首先需要更優質的基礎架構,需要更大的帶寬支撐,這就需要我國大力發展寬帶建 設,作為基礎設施的寬帶網絡建設就是目前ICT 產業最直接的機遇。對此,楊培芳表示:“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就運營商目前的寬帶業務而言,現在的帶寬完全 能支撐,不應再加大寬帶建設。其實不然,帶寬不僅僅是為寬帶業務服務的。信息化發展的第一階段是信息交流,第二階段是信息采集,現在我們正在進入第三個階 段,就是信息的生產服務型應用。因此,現在我們說寬帶建設更多地是生產需求,是其它‘三化’的需求。只有具備了成熟的寬帶基礎設施,我們才能創造新的生產力。”
原文地址:網絡計費 網http://www.wan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