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機器視覺系統進行檢測的具體應用環境中,會有持續進料的應用,或者間歇進料的應用,即目標物會停止一段時間進行檢測。這時就需要知道檢測目標物的速度能達到多快、目標物的數量以及每分鐘進行檢測的最大數量,這些數據可以根據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進行計算。
其計算方法如下:
每分鐘檢測的最大數量= 60 (sec.) ÷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sec.)
例如:如果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是20ms,
那么每分鐘檢測的最大數量= 60sec.÷0.02sec. = 3000times/min.(= 50 times/sec.)
但是實際處理速度根據視覺系統的相機類型和檢測設置會有所不同。雖然大多數簡單的應用能以20ms的速度運行,在具體應用中最好還是用實際目標物測試一下檢測的情況。
如果在具體應用中對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有一定要求,可用以下計算方法獲得:
視覺系統被要求的處理速度(ms)= 1(sec.)÷要求的檢測次數(times/sec.)x 1000
同時,在實際應用中,被檢測目標物在相機的視野范圍內持續移動時,還需要考慮相機快門的速度,否則會出現模糊不清的圖像,無法達到檢測要求。例如,相機在持續移動的生產線上捕捉電子部件的圖像時,如果快門速度(曝光時間)對于生產線速度來說不夠快,圖像就會模糊。為了防止模糊,快門速度需要進行設置,使得相機捕捉圖像時,物體移動速度不超過1/10的要求容差值。如下圖所示,目標物在相機的視野范圍內持續移動

高速快門圖像 低速快門圖像
相機快門速度計算方法:
快門速度 = 要求容差[mm]÷生產線速度[mm/sec.]
例)檢測容差 = 0.2mm
生產線速度 = 200mm/sec.
快門速度= 0.2mm÷10÷200mm/sec. = 1/10000
因此此項應用中理想的快門速度要快于1/10000。
如果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較快,在高速生產線上進行檢測就一定可行。那么,典型的尺寸檢測處理時間需要多久呢?此檢測時間根據視覺系統的處理能力以及針對個別應用的設置會有很大的差異,下表提供了捕捉和處理圖像所需時間(參考值)的估計底線,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應用進行參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