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JZ896A/B是本公司專為無線自組網應用而設計的平臺,支持平面結構型自組網技術,具有靈活、可靠、組網方便等特點。
JZ896A/B工作于487MHz~493MHz頻段(發射功率200mW),屬于微功率免申請計量頻段,無需額外授權費用或網絡第三方支持;支持8個頻點的頻率空間應用,采用蜂窩結構的網絡自組方式,提高了頻率空間的有效利用和網絡的擴展性;點對點通信距離為1000米(可視距離),在網絡內支持自組織多跳傳輸技術,使得網絡有效覆蓋半徑達到1000-4000米;采用平面式的組網方式,每個臨近的節點都可以作為本節點的中繼節點,所以能夠很好的解決網絡覆蓋盲區問題。
JZ896A/B提供TTL、RS232、RS485三種通用的設備接口,方便與用戶的設備相連接。
JZ896A/B可廣泛應用于遠程數據采集、惡劣環境下的數據傳輸等方面,如水電氣自動抄表系統、工業現場的監控系統、無線傳感器數據采集等。
組網原理
JZ896A/B平臺有兩類設備構成:中心控制單元CCU(JZ896B)和分布式數據單元DDU(JZ896A)。
中心控制單元CCU(Center Control Unit):與用戶的數據處理設備相連接,負責整個網絡路由表的建立、維護,接收來自各分布式數據單元DDU的用戶數據上傳給用戶數據處理設備。
分布式數據單元DDU(Distributed Data Unit):與用戶的數據采集設備相連接,負責將用戶設備采集到的數據上傳給中心控制單元。
JZ896A/B網絡采用平面型的自組織路由協議,所有DDU在網絡內的地位平等,不僅可以直接和覆蓋半徑內的CCU通信,同時還具有數據轉發功能,可以為其相鄰的CCU轉發數據,多個CCU根據自組織路由協議就可以構成DDU到CCU之間的多跳通信鏈路;因此,即使DDU不在CCU的覆蓋范圍內也可以通過臨近節點的轉發,建立起與CCU之間的通信。
如圖1所示:DDU1 ~DDU6在同一個JZ896A/B網絡內,DDU1~DDU3在CCU的通信覆蓋范圍內(圖中虛線圓所示范圍),可直接建立到CCU的通信鏈路;DDU4~DDU6不在范圍內,需要通過臨近節點的中繼。DDU6通過DDU1進行中繼,建立到CCU的通信鏈路(DDU6-->DDU1-->CCU),DDU4通過DDU3進行中繼建立到CCU之間的通信鏈路(DDU4-->DDU3-->CCU),DDU5處于更遠的距離,所以需要通過DDU4中繼再通過DDU3中繼,建立到CCU之間的通信鏈(DDU5-->DDU4-->DDU3-->CCU)。

采用了這種自組織多跳路由協議后,擴展了JZ896A/B網絡的有效覆蓋范圍,提高了網絡的抗干擾性。
此外,采用自組織多跳傳輸技術后,每個DDU均可為相鄰的DDU轉發數據,這使得DDU與CCU之間可建立多跳通信鏈路,當某條通信鏈路中斷時,立即啟用備份的通信鏈路,大大提高了系統的魯棒性。如圖2所示:DDU5到CCU的通信鏈路有3條,包括:
路徑1:DDU5-->DDU4-->DDU3-->CCU
路徑2:DDU5-->DDU4-->DDU1-->CCU、
路徑3:DDU5-->DDU6-->DDU1-->CCU,
當其中一條通信鏈路變壞時,可選擇另外一條。即使,CCU覆蓋范圍之內的DDU通信鏈路變壞時,也可通過臨近的DDU進行轉發,例如,DDU3可通過DDU1進行轉發。

在JZ896A/B自組織網絡設計中,DDU與CCU之間的通信鏈路最多為4跳,所以,每個DDU與CCU之間的通信鏈路最多有3個中繼節點。每個CCU與周圍4跳范圍內的DDU構成一個網絡
JZ896A/B平臺接口定義
JZ896A/B硬件平臺包括JZ896A(DDU)和JZ896B(CCU),兩個單元提供同樣的設備接口:TTL/RS232/RS485三種接口。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接口方式,接口共5個引腳,如表1所示:
JZ896A/B與客戶設備的連接,如圖3所示:

為了防止因串口(RS232)接反而造成無法通訊,請您在連接好設備上電后,使用萬用表分別測量2腳和3腳的對地電壓,若都有負壓(-6V到-9V之間)存在,表明接法正確;若一腳有電壓,另一腳沒有電壓,表明串口接反了,應將2腳和3腳連線互換位置。
參數設置
設置步驟
1. 將模塊與PC進行連接。接口為TTL或RS485時,需要在模塊與PC之間接轉換器;
2. 打開我們公司提供的RF設置軟件,選擇正確串口,屬性設置為:波特率9600、數據位8位、
校驗 NONE、停止位1;
3. 模塊上電,紅燈閃爍兩次,表示模塊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4. 電臺檢測,軟件下方會提示成功檢測到電臺;
5. 讀參數,對應的文本框內會顯示當前的模塊參數;
6. 選取所需的參數,進行設置,設置完成后,讀取該參數,進行比對。
配置參數
1. 信道參數:MHz
2.空中速率:bps
3.串口參數:bps
組網過程
每個JZ896A/B網絡包含一個CCU模塊和若干個DDU模塊,組網之前必須給每個DDU編號,并且不能重復,使用本公司的RF設置軟件中的
“ID”功能對每個DDU設置不同的ID:設置范圍1~255之間。
JZ896A/B采用了表驅動式自組織路由算法:由CCU發起建立每個DDU到CCU之間的路由,CCU內部會自動生成一個路由表保存每個DDU到CCU之間的通信鏈路;當CCU訪問某個DDU時,調取該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發送給相應的DDU,DDU會根據路徑信息發送數據給CCU。路由最大長度為4跳。
組網過程如下:
1. 上位機發送一條組網命令給CCU;
2. CCU收到組網命令后,應答上位機,并發出組網命令;
3. 等待整個組網過程完成,CCU會發送組網完成的命令給上位機;
4. 上位機對網絡的每個DDU進行訪問,若訪問失敗,表示該DDU入網失敗,進行記錄;
5. 整個網絡DDU訪問完畢后,針對未入網的DDU,進行分析,在合適的位置增加DDU,重新組網,完成整個網絡的覆蓋。
注意事項:
1. DDU的分布密度應盡可能適中、分布均勻、以CCU為中心,ID
號從小到大依次展開分布;
2. 若在某一區域出現盲區,則適當的增加DDU的路由點來覆蓋;
3. 具體的應用需要對CCU進行編程:(本公司會根據不同的應用進行CCU的編程)
1> 所有用戶設備的物理地址和DDU的邏輯地址映射到CCU中;
2> CCU需要接收來自上位機的命令,才會啟動網絡的組建;
3> 數據訪問階段,CCU需要根據上位機的不同訪問命令完成對指定DDU的訪問;
4> 對DDU進行訪問時,當第一條路徑訪問失敗時,應自動選擇第二條路徑,當第二條路徑失敗,選擇第三條路徑,若第三條路徑訪問失敗,則返回訪問失敗信息給上位機。
4.用戶編程應注意:
1> JZ896A/B網絡路由長度最多為3級,用戶編程時要考慮路由延時,兩個DDU之間的訪問時間間隔不小于8s;
2> 為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應該考慮定期重建路由;
3> 每次傳送的數據量小于40個字節。
用戶天線選擇
©備注:我公司保留未經通知隨時更新對本說明書的最終解釋權和修改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