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 2023年工業領域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

http://www.gjzbw99.com 2023-01-30 11:21 來源:中國工業報

  “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穩主要體現在(三穩)工業經濟回穩向好,信息通信業平穩增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進主要體現在(三個進一步)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貢獻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進一步加快。”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繼續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擴需求、促循環、助企業、強動能、穩預期,推動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工業“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基石,工業強則國家強,工業興則國家興。

  田玉龍表示,2022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和亮點:

  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去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5%。工業經濟為穩定宏觀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6%,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工業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拉動0.8個百分點;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7.7%,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產業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去年年底,我國自主研制C919 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實現了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的突破,獲證上市并投入使用。創建了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2022年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全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高于制造業增加值增速4.4個百分點;新產品產量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體現出產業發展韌性和穩定性。

  信息通信業平穩持續增長,融合賦能效應進一步凸顯。2022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持續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去年5G基站新增88.7萬個(目前已達到231.2萬個,總量占全球超過60%),全國已有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18.4億戶,我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5G用戶達5.61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占比1/3,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加快推進融合應用,5G已在工業、醫療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應用案例數超過5萬個。去年加大APP治理縱深推進,有力維護用戶權益。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加快健全工信領域數據安全管理。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基礎電信網絡保持安全穩定運行。信息通信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政策規劃持續加力,企業發展信心進一步提升。工信部大力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加力振作工業經濟、幫扶中小企業等多項政策文件。深入組織實施27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規劃,全力抓好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協調調度和推進實施。通過這些政策推動和規劃帶動,為振作工業經濟注入強大動力,為企業發展提振信心、增強預期。去年全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4萬億元,其中約四成為小微企業享受,為促進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扎實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我國一直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尤其是“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全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加速,圍繞工業領域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表示,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的引擎,也是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戰場。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一是工業碳達峰行動有序展開。會同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統籌制定了工業領域碳達峰時間表和路線圖。

  二是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深入推進。落實落細《“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出臺實施能效提升、水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等一攬子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制定了《工業節能監察辦法》,組織對3572家重點企業開展節能監察,為124家重點企業、118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診斷服務。

  三是綠色低碳典型標桿培育壯大,遴選了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培育了99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282家行業規范條件企業、32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園區)。

  四是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步伐加快。加大節能、節水、清潔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力度。以線上線下等形式舉辦多種供需對接和技術培訓交流。

  陶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以推動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使綠色成為新型工業化基本底色。

  一是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制定出臺《加快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各項落實舉措,分類指導、分業施策,一體化推進重點行業、園區、企業和地區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實施工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全面落實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持續實施國家節能監察,深入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和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開展一批工業綠色微電網、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等試點。

  三是實施綠色制造推進工程。以創建綠色工廠為載體,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結合“雙碳”工作新要求,完善評價指標體系。

  四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提質增效。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優化提升工程,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廢鋼、廢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的規范管理,推動實施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提升復雜難用固廢和新興固廢利用能力。更新發布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

  五是著力提升工業清潔生產水平。協同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聚焦鋼鐵、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

  六是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培育優勢骨干企業。健全綠色轉型促進機制,引導財政金融資源加大對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

  全力推動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田玉龍表示,全社會都十分關注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連接著千家萬戶,也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0年以來,受到疫情持續影響,中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經營困難。工信部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特別是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作用,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紓困解難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減稅費方面,2022年,全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億元,其中約四成為小微企業所享受。在增加融資方面,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7%。另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帶動社會資本累計投資350億元,在緩解貸款難上發揮了很好作用。在企業創新方面,工信部建立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7萬家。在服務方面,2022年工信部開展了“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組織各類優質資源,送政策、送管理、送技術,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過5000多萬家(次),企業在這方面的感受度還是比較好的。同時,積極開展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推動臺賬內的無分歧欠款應清盡清。近日,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針對當前中小企業的困難和問題,立足于“紓困和服務兩手抓,調結構和強能力并行推”提出了15條具體舉措,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這些政策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自強不息、迎難而上,克服了各種困難,生產經營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份,規上工業中小企業實現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5%、6.0%和0.3%,展現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田玉龍表示。

  田玉龍介紹,工信部對4.3萬家中小企業調查顯示,2022年近四成企業有新增貸款,超六成企業有研發投入,也有超六成企業有固定資產投資,企業發展信心不斷增強。同時,工信部對1800多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調查顯示,2022年1—11月份,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7%,高于規上工業企業5.2個百分點。

  田玉龍表示,2023年,中小企業平穩發展的困難挑戰依然較大,這方面需要各部門、各地方共同發力,工信部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強化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動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業領域的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

  去年規上增加值同比增長3.6%。一季度是高位開局,態勢非常好,到了4月份大幅下滑,5月份后又開始企穩回升,波動比較大。四季度,受疫情擾動,下行壓力加大。

  對此,田玉龍表示,2022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還是比較嚴峻復雜的,穩增長壓力較大。但總體來看,回穩向好態勢保持住了,沒有變。從行業看,主要行業運行總體平穩。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快速增長。2022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6%,對整體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0.3%。

  “這里有一個代表性的行業,其中電氣機械、儀器儀表等行業分別增長11.9%、4.6%。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恢復,2022年產銷量分別增長3.4%和2.1%。總體裝備制造業發展拉動性還是很強的。”田玉龍說。此外,原材料制造業承壓增長。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6%,前三季度低位運行,去年9月份以來增長加快。消費品制造業逐步恢復。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長0.6%。食品、農副食品、酒飲料和精制茶等生活必需品行業保持了一定增長。

  從重點產品看,新能源、新動能產品高速增長,生活必需品平穩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充電樁、光伏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0.3%和47.8%。新材料產品高位增長,像多晶硅、單晶硅產量增長較快,達到64.4%和51.8%。高技術產品增長較快,像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以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16.3%和15.0%。

  從地區來看,多數省份工業經濟穩定恢復。去年31個省(區、市)中,有24個工業增加值實現了增長。其中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等工業大省增速高于全國水平。中西部地區主要指標增速處于領先。去年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8%和6.2%。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3.0%,總體呈現平穩恢復態勢。

  田玉龍表示,2023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工業領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還比較大。但總的來看,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穩定的,也是穩固的。

  “我們相信,隨著市場主體活力、居民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動力的有效釋放,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態勢保持不變,為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田玉龍說。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