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3-07-26 16:02 來源: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近年來,生命科學行業的科學價值和產業價值日益凸顯,并進入高速發展期,與此同時,風險與挑戰也隨之浮出水面:隨著全球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人類預期壽命延長、死亡率的下降,要求生命科學行業企業既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又要確保大眾能夠以可負擔的價格獲得所需的藥品。
今日,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發布《新一代生命科學行業智能設施:將五大行業風險轉化為機遇》的行業白皮書,指出該行業在數字化時代于生產經營內部潛伏的五大發展風險,并逐一提出可行性、定制化的行業解決方案。
風險一:確保安全合規的生產環境與條件
對于生命科學行業的生產者而言,長期維持合規的生產環境條件,是確保產品質量穩定的關鍵。為符合生產規定的要求,在應對生產條件變化和GMP參數維護的雙重挑戰時,工廠的控制系統必須做出靈活應對。因為應對不及時造成的生產環境不達標,不僅會影響產品生產和上市,同時還會增加產品的召回風險,造成能源和成本增加的同時影響企業聲譽;此外,涉及一些有毒化學品的生產過程,甚至會威脅從業工人的生命安全。
施耐德電氣基于EcoStruxure™平臺的高級分析功能,可為生產設備提供持續的實時監控。在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后,該平臺還可實現對生產設備的實時性能分析,形成連貫的維護機制,在設備生產過程中防患于未然。基于施耐德電氣的BMS樓宇管理系統及EMS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可提供開放、安全且可擴展的架構,顯著提高運營效率。
風險二:維持硬件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
運營效率對工業企業的意義不言而喻。在生命科學行業,要確保高效運營,離不開過硬的生產基礎設施及穩定的電力供應。一旦發生停電或限電問題,藥品生產的無菌環境就會被破壞,引發質量偏差,增加總體生產成本。而基礎設施的老化,也無形中加大了類似故障發生的風險。此外,由于IT設施的故障和中斷造成的重要數據丟失,也會使產能和管理效能受損。
施耐德電氣注意到,越來越多生命科學行業的企業開始尋求更智能的解決方案,以便對大量生產設備進行維護和現代化改造。采用資產運行效率管理的解決方案無疑是降低故障風險的關鍵一步。
風險三:確保生產流程合規
藥品質量關乎民生安全。為了實現合規目標,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制藥企業必須高效監測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環境因素,同時確保監測數據的完整性,以應對相關部門越發嚴格的監管措施。而由于人為失誤、網絡安全漏洞等原因造成數據不完整,致使無法滿足監管要求等情況屢見不鮮,企業不僅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也面臨監管部門的處罰,嚴重危及企業的信譽。
施耐德電氣認為,流程數字化有助于降低不合規風險的同時,還可有效避免生命科學的企業遭受重大的營收損失。通過ESOP工作流管理系統、MES制造執行系統和AVEVA™ PI System大數據管理平臺等一系列靈活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可以匹配不同客戶的多種需求,確保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各環節數據錄入自動化,有效幫助企業保障產品質量。
風險四:敏捷靈活的運營響應
風險總是伴隨著意外產生,對于缺乏運營響應敏捷性與靈活性的產線,即使是微小的故障也有可能產生嚴重影響,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生命科學企業必須具有敏捷性和適應性,以便快速響應各類事故。而傳統設施由于系統復雜,其建設和驗證往往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在適應新的生產需要方面,即使是發生微小的變更,也可能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重新驗證,耗時耗力。
施耐德電氣依托多年的技術積累,提供從咨詢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和交互式工廠建模、過程控制系統和信息化系統集成等解決方案,極大精簡系統的操作流程,為運營者賦能,全面提升設施響應能力。
風險五:綠色運營,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和資源短缺等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風險日益突出,落后的能源、水資源和廢物管理,是企業產品成本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最大阻力。降低氣候變化對生產造成的影響,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生命科學行業的共識。
作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施耐德電氣制定并實施了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制造商和供應鏈合作,通過提供合適的工具來釋放全球數據的能力,為所有用戶提供可負擔的產品,助力生命科學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施耐德電氣,為生命科學企業構筑發展新高地
施耐德電氣長期關注生命科學行業,致力于為其提供從咨詢服務到涵蓋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通過頂層規劃、供應鏈咨詢、精益咨詢、數字化工廠規劃、能源管理咨詢及全生命周期集成運營管理,推動行業向精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力生命科學產業構筑新高地,共同應對生命科學行業五大風險。
據悉,施耐德電氣生命科學&電子半導體生態圈峰會將于7月28日在珠海召開,屆時,施耐德電氣將攜手行業專家共同探討行業發展大計,應對因內外部環境變化所形成的發展瓶頸與風險,以降本增效為目標,探索產業轉型之道,邁向可持續的未來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