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1-10-20 16:33 來源:瀟湘晨報
先進制造,不僅體現在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體現在產品的個性化、 智能化,也體現在制造業理念和模式的先進性。全球制造業有哪些先進的理念和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
10月19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分論壇從“制”造到“智”造在長沙舉行。來自全球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制”造到“智”造展開了深入探討。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的智能制造,特色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和輪值主席陳清泉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將生產線、車間、工廠發生革命性的大變革,企業將會向新一代智能工廠進軍。催生了產業模式的革命性變革,產業模式從以前的以產品為中心走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根本性的轉變,完成供給側結構性變革。
在陳清泉看來,智能制造和傳統制造最根本的不同是,傳統制造僅僅是物理系統,智能制造是物理系統、信息系統和人文系統的深度融合。也就是從數據變信息,從信息變成知識,從知識變成智能,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走向第五次。而走向第五次工業革命,就是人工智能+人文+環境,也跟歐盟的工業5.0相似,與德國在工業4.0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以人為本可持續,日本提出來的日本5.0是一樣的,就是以人為本。
“通過利用網絡物理體系以及軟件體系,讓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是能夠在不同空間發揮作用的,尤其是多個行為模式會因此產生改變,在內容上也是會做出革新,這些給大制造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機遇。”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應用光學協會主席、國際測量協會主席 Kenneth GRATTAN表示,物聯網在計算機設備、醫療器械,甚至人身上都有所應用,能夠提供一些特別的識別服務,使這些不同的組成部分之間能夠通過一個網絡傳播數據,從而進行人機之間的交互。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跨學科的融合十分重要,利用最新的研究和傳感器系統,可以使我們真正實現智能的制造,并且使他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就需要我們研究新的概念性思考方法,培訓新一代的工程師,并且進行全球合作,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共贏的局面,大家從中獲益。
“建造適當的技能組合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關鍵。”荷蘭前教育科學及文化內閣國務秘書、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奈斯安表示,智能制造最關鍵的技能就是要有能力把數據變成事物,把事物變成數據。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天才的數據專家,要有新技能,包括先進機械學、機器人學和傳感器開發工程師,同時還需要系統思維專家。
同時,先進制造業將會得到政府的大量資金,不僅是因為在高端制造業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3D打印和先進制造業將會在歐洲發揮重要作用,可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義務,就需要自然利用率高的經濟,而且要采用環境友好型材料,才能大量地減少整體的制造業廢物,減輕對稀缺資源的壓力,綠色制造業在未來數年都會在日程上有很高的地位。
此外,以合作為基礎進行的技術轉移,在統一和可信的生態系統中進行轉移和共享。
數字信息技術以及制造行業是怎么應用到造船領域的。芬坎蒂尼集團亞太區負責人兼中國區執行總裁Fabrizio FERRI介紹,數字化時代已經成為現實了,可以實現和環境的互動,利用虛擬現實可以顯示出某一個具體的部位,比如說酒吧、餐廳吧臺、甲板給客戶看,這樣可以提供一個可視化環境,讓他身處其中,有一定的虛擬互動。另外這種虛擬現實用于工程設計,工程師可以和環境產生互動,可以控制質量以及項目的效率,這個方面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
此外,一些現代軟件,基于大數據能夠把所有不同的技術部門,非常復雜的工業過程集結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探討技術解決方案,過去數據是丟失的,現在什么時候調用都可以。
“智能制造可以真正提高企業競爭性。”希捷科技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孫丹表示,機器人基礎架構、大數據、物聯網、先進的制造技術是智能制造重要的要素,只有這四個要素合在一起才可搭建起一個很先進的智能工廠。
智能制造到底對各行各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保時捷(中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趙家煒認為,智能制造將帶來最后1英里的突破,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可以做出跨越,就是運用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每天把社會和工藝上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實現最后1英里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