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1-05-17 16:15 來源:運營之窗
今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5月17日)的主題為:“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字化轉型(Accelera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challenging times)”。數字經濟這場基于技術的革命,毫無疑問將會整體驅動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在信息通信技術的推動下,我們的社會經歷了數字化轉型,催生出數字化經濟和信息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數字化已成各行各業發展的目標。各國政府和行業組織都在積極推動行業及社會數字化轉型。特別是隨著5G的發展,行業數字化更是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當前,全球正經歷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正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模式不斷孕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加速興起,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在這場調整變革中,數據正成為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核心生產要素,數據自動流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區域發展水平和競爭實力的關鍵指標。“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數字化建設任務,相比以往的五年規劃,戰略位勢和建設內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列出,并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這一新經濟指標,明確要求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足見數字經濟分量之重,意義之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機遇,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持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全力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讓高質量發展更具活力,積蓄起競爭新優勢。
一、時代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創新最活躍、交叉最密集、滲透性最強的領域,正在引發系統性、革命性、群體性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全球加速邁向以萬物互聯、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智能主導的數字經濟新時代。
①萬物互聯:互聯一切可數字化的要素資源。通信網絡的升級、軟件系統的推廣、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各類傳感器的使用,促進人、機、物的泛在連接,使得產品與生產設備之間、不同的生產設備之間以及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能夠實時聯通、相互識別和有效交流。
②數據驅動:驅動要素資源優化配置。隨著萬物互聯不斷深入,幾乎所有生產裝備、感知設備、聯網終端甚至生產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斷產生數據,數據正成為一種新的資產、一種新的資源、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承載著信息和知識的數據,沿著價值導向自由流動的同時,帶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③軟件定義:定義數字孿生的規則體系。軟件定義本質上就是物理世界運行規律在數字空間的模型化、算法化、代碼化、工具化,軟件不僅可以定義產品結構和功能,而且可以定義生產流程和生產方式,從根本上優化產品服務、業務流程、企業組織和產業生態。軟件早已不再是過去的軟件業,而是產業的軟零件、軟部件和軟裝備。
④平臺支撐:支撐基于數字空間的產業生態構建。互聯網平臺成為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連接的載體和樞紐,有助于降低空間和時間對社會生產的限制,有助于提升資源配置、產業分工、價值創造的共享協同水平,有助于構建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開放共贏產業新生態。
⑤智能主導:主導數字經濟運行模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向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環節滲透,正在構建一套基于數據自動流動的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閉環賦能體系,逐步形成從局部向系統再向全局、從單環節向多環節再向全流程、從單企業向產業鏈再向產業生態的智能運行體系。
二、根本動因
當前產業界普遍認為,我們正進入一個不確定性時代,產業發展的規律性減弱趨勢明顯,復雜性、隨機性、不可預測性問題增多,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有很多,來自技術演進、政策調整、市場競爭、需求變化等多個方面,來自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品服務、產業鏈協作等多個環節,來自員工、合作方、競爭對手以及用戶等多個主體。如何有效應對這些不確定性問題,是加快數字轉型的根本動因。
①需要應對生產過程復雜化。隨著工業化持續推進,生產制造規模越來越大,設備、物料、工藝、流程越來越復雜,對生產制造過程的計劃、實施、控制和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加快數字轉型,有利于構建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制造的準確度、靈活度、精細度,有效應對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加快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發展方式轉變。
②需要應對產業協作多維化。隨著產業分工細化加劇,產業鏈條不斷拉長,行業邊界、企業邊界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邊界不斷被打破,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日趨復雜,加大了要素流通和產業協作的難度。加快數字轉型,有利于構建資源富集、多方合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生態,提升產業發展整體實力。
③需要應對市場需求多樣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消費需求逐漸從生理轉向心理,消費者對產品多樣化、個性化、差別化的需求不斷增強,市場需求波動存在極大不確定性,這就要求生產模式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消費為中心轉變,從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到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轉變。加快數字轉型,將有助于企業構建需求精準感知、產品個性化生產、用戶在線交易、供應鏈實時響應的生產組織方式,充分滿足市場細分需求,從“長尾效應”中獲取商機。
④需要應對產品服務增值化。隨著產品科技含量的提高,產品本身越來越復雜,對產品銷售、安裝調試、維護檢測、維修再制造等相關服務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同時產品智能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為創新增值服務提供可能。加快數字轉型,通過監測、整理和分析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數據,有利于構建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研發、生產和服務體系,提升產品服務的附加值。
三、發展方式
為了適應和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問題,產業數字轉型進程不斷加快,必然引發資源配置方式、產業創新體系、生產運行方式、組織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①資源配置更加網絡化、全球化、快捷化。數字轉型通過實現數據自由流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邊界,推動形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的工業互聯網、“雙創”、電子商務等資源要素共享平臺,促進資源配置從單點優化向多點優化演進,從局部優化到全局優化演進,從靜態優化向動態優化演進,全面提升全要素的流通效率和水平。
②產業創新更加協同化、開放化、互動化。互聯網開放、共享、協同、去中心化的特征,促使創新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交叉、重組和優化,促使創新活動更加網絡化、全球化和快捷化。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知識經驗能夠以數字化模型形式沉淀并開放共享,大幅削減研發創新者的重復性勞動,有助于重構產業知識的復用、共享和價值再造體系。在這個過程中,產學研用多方主體基于互聯網平臺協同開展研發創新,創新流程從串行向并行演進,大幅縮短新技術產品從研發、小試、中試到量產的周期,構建多方參與、深度互動、快速迭代的創新生態。
③生產制造更加智能化、定制化、服務化。傳感器、通信網絡、軟件、控制系統等新技術與生產制造的深度融合,促進企業內部以及企業間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管理各業務系統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加快實現網絡化協同;促進研發制造能力與消費者需求精準對接,加快實現個性化定制;促進形成產品遠程診斷維護、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精準供應鏈管理等新模式,加快實現服務化轉型。
④組織管理更加扁平化、柔性化、無邊界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形成了泛在、及時、準確的信息交互方式,大幅降低信息、評價、決策、監督、違約等交易成本,帶來了企業組織形態、流程、機制、主體深刻變化,促使扁平化組織的形成,破除企業自上而下垂直高聳的管理架構,減少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促使柔性化組織的形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和應對環境變化;促使無邊界化組織的形成,構建跨行業、跨領域、跨主體的產業生態體系。
四、賽道競速
當前,國際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不確定性問題突出,保護主義顯著抬頭,既有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圍繞資源、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世界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競爭格局加速演變、治理體系深刻重塑的劇烈變革之中,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積極應對復雜環境變化,將數字轉型作為打造競爭新優勢的必爭領域。
①發達國家的戰略選擇。面對新形勢,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作出戰略部署,并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數字轉型。美國依托自身在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率先把大數據確定為國家戰略,涉及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共享、隱私和安全保護、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內容,全方位布局和推動數字轉型。德國提出《數字戰略2025》,將工業4.0平臺、未來產業聯盟、重新利用網絡、數字化技術、可信賴的云、數據服務平臺、中小企業數字化、創客競賽、信息技術安全等作為數字轉型重點領域。英國提出《英國數字戰略》,將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技能與包容性、數字化業務平臺、數字化企業、數字化治理等作為發展重點。這些都體現了發達國家對傳統發展理念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其打造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國家競爭新優勢、調整失衡產業結構的戰略意圖和決心。
②領軍企業的自覺行動。面對新形勢,領軍企業主動適應變革,表現出了對數字轉型的發自內心的關切、強烈參與的意識和對未來發展前景的期待。微軟、IBM、亞馬遜等大型ICT企業正在成為數字轉型的推動者和率先實踐者,在技術上加速布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領域,在業務上致力于提供平臺化的系統解決方案,在組織上加速向數據驅動、在線協同、彈性擴展的服務商轉型。GE、西門子等大型制造企業和自動化企業正在成為數字轉型的應用者和賦能者,加快布局以云計算與大數據為基礎設施的信息物理系統,打通從設備到平臺到用戶的數據鏈,通過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整合、集成和分析,提升面向全產業鏈和全社會的產品和服務水平,構筑新的價值體系。這些也反映出領軍企業在推動數字轉型過程中,增強自身在國際產業分工中領導地位的強烈意愿。
五、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凸顯,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通過數字轉型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探尋適合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出路。
①推動質量變革。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質量變革的關鍵是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減少無效供給。加快數字轉型,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可提升產品和服務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監控水平,可通暢產品和服務交付的途徑和手段,可創造更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和服務,有助于我國產業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②推動效率變革。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效率變革的關鍵是提升生產效率和交易效率。從生產效率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各領域加速融合滲透,有助于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構建協同化、定制化、柔性化、綠色化的新型產業體系,提升我國產業運行整體效率。從交易效率看,泛在、及時、準確的數據和信息交互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交易半徑擴大和交易過程更具效率,網絡化、平臺化、生態化的產業組織方式將成為我國企業加快管理創新的重要方向。
③推動動力變革。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動力變革的關鍵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形成發展新動能。一方面,我國產業總體上還處于價值鏈低端,鋼鐵、輕工、機械等傳統產業存量龐大,轉型升級既有壓力也有潛力,通過加快數字轉型步伐,不斷培育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模式,有利于盤活剩余產能和資源,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能。另一方面,隨著新技術創新應用不斷加快,新產品培育、新業態擴散、新產業形成的速度也在加快,工業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業態創新將更加豐富,必將成為經濟體系中富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