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數字化為傳統產業繪就更多可能

http://www.gjzbw99.com 2021-01-04 15:49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是習近平總書記8月24日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當前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下的必然選擇。內貿流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也是國內循環的主軸。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加大力度推動內貿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發揮供需對接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著力提高經濟內循環質量。

12月21日-22日召開的2020年商務部黨組擴大會議也明確指出,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全面促進消費,建設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如何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傳統產業而言,就是通過不斷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為企業注入新活力。而創新,就意味著轉變思路,以需求端為首;也意味著跨界融合,將互聯網、數字化、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新元素融入到產業的血液中。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臨平,坐落著一家外表平平無奇、內里卻充滿智能制造元素的工廠,這是今年9月阿里巴巴動物園的新成員犀牛工廠。定制化、小批量、柔性生產,打通云端數據,計算機“大腦”進行智能決策……在這里,智能制造和傳統產業巧妙地融合為一體。日前,商務部內貿流通“十四五”規劃編制調研組就走進了這家先進的工廠。

全流程高度數字化

轟鳴的機床,林立的高大貨架,犀牛工廠的一層更像一個簡潔明亮的倉庫。不同的是,從布料以卷布形態被機床運送進來的那一刻起,到掃描身份至云端進行全程可追溯實時上傳,再到經歷平鋪靜置、出入庫、剪裁,直至最后被提升機送至2樓進行制衣加工,整個過程已經實現全程自動化不落地。

這里又被稱為混合倉,不僅儲存面料,海量的拉鏈、紐扣、配飾等輔料也儲藏于此。當有需要時,機器就會將可供挑選的貨送到人的面前,避免了以往“人找貨”的麻煩。

在一層,最忙碌的是按照指令來回奔波的搬運機器人,工人只有零星幾位。不過,工廠的二層則是另一番景象:智能導航的“棋盤式吊掛”將吊掛衣架自動分配至相對空閑的工位,扇形的工作臺前工人正在用投影的方式進行數字印花,加工臺的工人抬頭看一眼屏幕然后根據不同訂單內容進行縫制,加工線調度臺前的小組長不時到顯示屏前觀察一下“堵點”并適時調整工作進度……在犀牛工廠,科技互聯網正實現與傳統制造的對接。

“我們對人、機、料、紡等上萬個節點進行了數字化,工廠的數字化程度達到了80%。”阿里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犀牛工廠的數字化和無人化程度很高,這個無人化不只是在加工制造環節,更體現在高度決策化方面。

一方面,在需求端,依托天貓、淘寶的海量數據,以及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犀牛的“大腦”能夠對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預測,并聯動供給端進行3D快速仿真測試,通過為商家提供報價基礎、為供應鏈提供采購依據、為生產提供工藝指導,加速產品上新和換款,真正實現按需生產。

“打通從消費者需求到設計、開發訂單、生產、交易、物流等供應鏈的各環節,阿里進行了整體化的探索和實踐。”上述負責人說,今年“雙11”前期,余杭的犀牛工廠就為淘寶200多戶商家進行了生產。

另一方面,在供給端,犀牛工廠通過柔性制造系統滿足中小企業小批量、個性化的訂單需求。100件起訂,7天交貨,犀牛工廠實現了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產品”跨越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產品”。

“我們接到的最有意思的訂單是和一家網紅公司合作,對方訂制了一萬件圖案完全不同的衣服。”上述負責人說。

不止如此,在生產線上,同樣可以看到決策的智能化。

“犀牛工廠能夠通過在線數據積累,對工人在每個環節的技能表現、經驗等進行數字化呈現,哪些人更擅長什么崗位都可以實現溯源和標簽化體現。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大數據將員工安排到最合適的崗位,特別是需要緊急調動時能夠及時響應。”該負責人介紹說。

決策是最需要對市場敏銳洞察、把握消費需求的環節。而在犀牛工廠,50%以上由人決策的環節實現了人工智能決策。

正是由于其實現了人工智能的商業應用,犀牛工廠成為達沃斯論壇評選的全球第一家服裝行業的“燈塔工廠”。

不過,犀牛智造并不是用機器換人,而是通過流程和制造的數字化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把一些原本枯燥、重復性強的工作變成更“酷”的工作,比如算法師、AI工程師、流程架構師等。

賦能傳統制造業

犀牛工廠是阿里巴巴“新制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新消費的重要一環。

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所謂新制造,本質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以銷定產、按需制造。

為何開展新制造?該負責人指出,首先是聚焦需求端。在服裝行業,電商平臺上有很多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他們需要一個可靠的供應鏈系統,而后者恰恰對企業的規模有要求。正是看準這一痛點,阿里希望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供給側改革和創新,降低中小商家的門檻。其次,從行業來看,目前全國社零額近40萬億元,互聯網的滲透率已經超過20%,然而數字化和互聯網的紅利卻還未能觸及制造業。

“一面是95%以上的制造業設備沒有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沉淀,一面是生產端低、小、散仍然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可以說,傳統制造業還沒有實現供應鏈轉型。這也是阿里開展新制造的一個重要原因。”上述負責人說,阿里希望通過數字化“賦能”整個服裝行業,把數字技術和傳統制造業對接,打通從需求到生產再到配送的全鏈條。

犀牛工廠并不僅僅指工廠,更是智能倉配中心。按照其規劃,工廠將能輻射帶動周邊200~300公里范圍內的企業和工廠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區域產業互聯和云制造,探索擴大就業和科技扶貧。未來,阿里還將鏈接各地的智能倉配中心,形成產業集群,為商家和廠家提供全鏈路的智慧化生產支持。在更遠的未來,希望科技賦能可以輻射到鋼鐵、機械加工等更多傳統制造產業。

商務部內貿流通“十四五”規劃編制調研組表示,對于犀牛工廠而言,今后還應更進一步地思考如何深化對企業的服務,例如,未來要如何做好產業互聯網,如何將智能設備與下游中小企業需求更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如何在流通領域更好地引導和服務生產,如何把握產業領域的數據并服務于經濟安全等。只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踐行更多社會責任,才能真正用好數字化,否則數字化就只是一段、一端。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