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0-12-08 15:28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鞏悅悅 王凱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站在新職業的“風口”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在大家不太熟悉的領域中發熱發光。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我們是后浪》系列報道,對新職業從業者進行蹲點式采訪,通過講述他們的奮斗故事,看他們與時代新需求同頻共振,一起感受令人心動的山東后浪們。
搬運、碼垛、焊接、涂膠……這些過去人工干的活兒,現在由工業機器人就能實現。而完成這一系列工作,只需在手機APP下單即可。
以金色書簽為例,從取料、搬運,再到打印完進行包裝,制作金色書簽的整個制作過程一氣呵成,不到兩分鐘,一枚金色書簽就制作完成了。而讓這臺工業機器人“乖乖聽話”的指揮官,就是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
決定機器人“能不能走直線”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就是通過給工業機器人發送不同的語言和指令,讓其按照預定的路徑和姿態去運動,最終完成需要讓它達到的動作。
“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需求劇增。”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肖永飛博士常年致力于機器人研究,他告訴記者,很多行業都需要工業機器人,但如何把工業機器人集成到生產線上,就需要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來實現了。
2019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位列其中。
對于這個新職業,人社部門給出的定義是: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及相關機械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
說白了,就是通過給工業機器人發送不同的語言和指令,決定它們“能不能走直線”,讓其按照預定的路徑和姿態去運動,最終完成需要讓它達到的動作。
工業機器人的出現,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還能減少人工成本,有的甚至深入到企業的心臟。目前,工業機器人被廣泛于汽車制造業、家電行業、鑄造行業等領域,涉及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舉例來說,大家網購的快遞件堆積成山,僅靠人工分揀耗時長、工作人員也會疲憊。這時候,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編程設置操作程序,讓工業機器人快速完成快遞件分揀。
來到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的第一天,“95后”孔德國就看到了上千臺工業機器人,震驚之余,他夢想“有一天自己能夠操縱機器人”。
“玩兒出來”的成就感
在制造樣機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操作不合適,某個零件就得報廢掉了。但有了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它允許設備在沒生產出來之前,讓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與實體樣機并行工作。
“大的像變形金剛,小的能深入到咱觸碰不到的地方,通過編程來指揮工業機器人的行動,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即便已經跟工業機器人打了兩年交道,但一談及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這一職業,孔德國直言“特別好玩兒”。
人們想走直線,是由大腦發送行走的指令,放到工業機器人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讓機器人乖乖聽話呢?
孔德國介紹,通過編程給它發出不同的語言和指令,規劃它的路徑。之后進行示教(確定目標點),驅動工業機器人點對點抵達目的地。
今天想讓工業機器人進行搬運,明天可能需要它根據視覺來抓取。要想“指揮”工業機器人完成任務,就要求工業系統操作員掌握學習不同型號機器人的編程語言。其實,進行不同內容的編程與調試,正是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
剛入職時候的一次失誤,讓孔德國至今難忘。
“那時我剛接觸機器人,由于工作失誤,一臺工業機器人發生了碰撞,機器人的手爪把外部工具給撞壞了。”從那以后,孔德國每次編程、示教都非常仔細,一點一點慢慢去實現路徑優化,“我的目標沒那么高大上,就是慢慢去超越,成為對公司有用的人。”
“就是大專生,因為對學歷沒有太大限制,才有幸進入了這個行業。受我影響,身邊很多同學都加入了進來。”在孔德國看來,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薪資待遇也遠比身邊同齡人要高,“現在一個月能拿到七千元左右。”
入職門檻低,并不意味著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要求低。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工業與教育研究院院長刁秀珍介紹,部分院校在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的設置與社會需求有一定差距,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企業需求。“這就要求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能夠快速趕上整個技術發展的步伐,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感覺自己像個指揮官”
22歲的孔德國介紹,要想“指揮”工業機器人完成任務,就要求工業系統操作員掌握學習不同型號機器人的編程語言。而進行不同內容的編程與調試,正是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
以開頭提到的金色書簽為例,工業機器人在接到制作金色金屬書簽的訂單后,自動化倉儲工作站的直角坐標機器人和搬運裝配單元工作臺開始工作。直角坐標機器人將制作金色書簽的金屬原料從原料倉庫中取出,AGV移動機器人將其傳輸到搬運裝配單元工作臺。智能機器視覺站對傳輸來的書簽顏色進行視覺判斷,發現是用戶選擇的金色書簽后,六軸機器人就會把它抓取到激光打標機下,完成個性化圖案打印。打印完成后,AGV移動機器人載著打印好的金色書簽成品送至自動化倉儲成品工作站。
在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記者眼前的上百臺桌面型工業機器人活動于兩個工作臺,動作流程和工廠里見到的完全一樣。這些小型機器人經過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編程與調試,在實現各樣的動作功能之后,才能“放大化”,最終到實體企業進行真正的生產。
“90后”華德印入職三年多了,依然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這份工作保持著新鮮感,“機器人所有的動作都是通過我的設想和設計實現的,它不會抗拒我的指令。在這一點上,感覺自己就像個指揮官。”
2016年,因為一個契機,當時還在山東交通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華德印參加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也正因此,他選擇了這個新職業。“對我來說是投其所好,感覺學的更開心,工作起來也更開心了。”
華德印的父母對兒子工作一點不了解,但每次跟親朋好友說起來都很驕傲,“我兒子可厲害了,能操控無所不能的機器人。”但華德印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工業機器人將來會在很多領域代替人工,人的工作有多復雜,它的工作就有多復雜,這無疑對他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與挑戰。
前段時間,華德印接到一位客戶的訂單,對方要求人工進行的包裝和碼垛,全改成工業機器人來操作。“我要根據客戶所需要搬運的物體重量、尺寸進行工業機器人選型,然后再根據要求編寫包裝、碼垛的動作,隨后進行整個路徑的規劃與調試,最終保證這個項目能滿足客戶需要。”
想讓機器人聽話并不容易,調試一臺機器人花費的時間,短則五六分鐘,長則兩三天甚至更久。但對華德印來說,這正是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樂趣所在。
數字雙胞胎的“超級大腦”
生產線上的工作沒有人員參與,僅通過程序指令就能控制工業機器人做工,實現這一切的“超級大腦”——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是不是有點酷?
其實,在制造樣機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操作不合適,某個零件就得報廢掉了。但有了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它允許設備在沒生產出來之前,讓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與實體樣機并行工作。
如何來實現的呢?刁秀珍介紹,電腦上的3D模型對應著實體樣機,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可以通過編程驗證動作流程是否合適、驗證機械結構是否有碰撞。一旦有問題,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就可以直接反饋出來,讓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來修改。在整個過程中,實體樣機的生產加工與系統操作員的模擬調試同步進行,壓縮了整個產品的開發周期和生產周期。
一個月前,棗莊科技職業學院生麗君通過校企合作來到了公司。“跟書本上學到的有很大差別。打個比方,我們在學校里看到的工業機器人都是調試好了的,來了之后真正了解到設備內部的程序控制,感覺還蠻有意思的。”
肖永飛認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是個綜合性學科,涉及控制、編程、機械等各個專業,目前國內開設機器人專業的學校不是太多。對企業來說,也很難招到一個全能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
2017年,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450萬人。這也從側面說明,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隨著近年來制造業的發展,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縱觀整個行業,要求他們不僅懂工業技術操作,還要學習與工業技術相關的技能,因為企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除上述技能之外,企業還希望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有一定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趕得上技術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