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0-08-14 09:58 來源:楊劍勇
今年,全球受新冠病毒蔓延,世界經濟面臨重大挑戰,在國際貨幣基金對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下降4.9%。當全球各國經濟均面臨不同下滑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則維持正增長。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復蘇領頭羊,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穩步復蘇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
第一季度,因疫情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需要指出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會各界積極投入資源抗擊疫情,從資金、物資到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技術助力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篩查等。在各界積極努力下,以及新技術在疫情期間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疫情有效得到控制的同時,企業也有序地復工復產。此外,在此期間,我國提出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型數據中心,為經濟增長釋放潛力。
在新基建大戰略下,各地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也激發各企業積極參與,通過對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核心互聯網企業,憑借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技術布局優勢,紛紛加大投入,響應國家新基建戰略。其中,阿里在未來3年投入2000億,騰訊投入5000億,百度則宣稱在未來十年,其云服務器規模將擴容至500萬臺,市場預測相當于3000億。
三大互聯網巨頭重金投入,不僅為中國智能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同時也是尋找因新基建所蘊藏的發展機遇。BAT結合自身優勢參與競爭,百度憑借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搶灘AI新基建,阿里則瞄向數字新基建,對于繼續邁向B端轉型的騰訊,則聚焦在產業互聯網。整體來說,利用新技術推動智能經濟發展,為經濟增長釋放活力。
諸如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在新技術推動下,因數字化、智能化投入較高,不斷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面對疫情沖擊下,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企業,業績逆勢大增。藍思科技發布業績預告稱: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1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其背后先進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是核心推動力之一,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立訊精密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五成,預計達22.5億元,其市值更是問鼎中小板,成消費電子龍頭企業。
在今年早些時候,精研科技作為先進制造代表企業之一,其復工復產還受到央視新聞聯播關注。在智能經濟按下“快車鍵”的報道中談到江蘇精研科技制造車間雖然沒幾個人,但生產一直沒停。據了解,背后所支撐的則是人工智能自動化投入和部署。通過搭建百度智能檢測系統,十臺無人值守的自動化檢測設備24小時工作,比人工檢測效率提升近十倍。
利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技術已在制造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質檢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標桿場景,從而使得市場規模穩健增長。對于百度來說,則是主要供應廠商,來自IDC最新報告顯示,在人工智能面向工業質檢市場中,百度智能云憑借16%市場份額位居榜首,其次是創新奇智、華為云。
諸如在智慧醫療方向,面向醫療方向應用場景,醫療數據經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是解決醫療難題的催化劑,幫助醫療研究機構更加高效攻克難題,也將加快藥物研發及篩選。騰訊基于AI能力推出云深智藥AI藥物研發平臺,為新藥研發帶來變革。在當前全球面臨新冠病毒困難下,該平臺發布意義重大,幫助研發人員提升臨床前藥物發現的效率,目前與多家藥企合作,將AI模型應用到實際藥物研發項目中。這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作為藥物設計領域的關鍵創新技術之一,將為藥物研發帶來智能化變革的新機遇。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百行業,其核心在于數據、算法以及算力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核心。數據可以比作AI石油燃料,算法則是AI引擎,但背后所需要依托龐大的“算力”作為支撐,以此支撐產業智能化轉型。所以看到BAT巨額投入,大型數據中心是巨頭們新基建戰略核心。就在近日,阿里云位于南通、杭州、烏蘭察布的三座數據中心落成,服務器規模將高達百萬臺。
而騰訊5000億投資中,大型數據中心是加碼新基建的核心一環。包括投入規模達450億的位于上海的超算中心,還有能容納百萬服務器規模的清遠云計算數據中心也于近期開服。在天津現有數據中心基礎上,為助力京津冀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在天津新區再新建一個能容納30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
對于百度來說,目前數據中心覆蓋北京、南京、廣州、蘇州、 陽泉等10多個地區基礎上,在未來十年將云服務器規模擴容至500萬臺,這是當今能統計的 TOP 500 超級計算機算力總和的 7 倍。意味著百度智能云提供更加強大的“算力”助力新基建,以此推動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I新基建集中拿下多份大訂單,包括與中國建材集團第一期合作金額為2700萬,整個戰略合作價值將超百億元。面向金融科技,助力浦發銀行開啟金融服務新模式。還有與國家電網推動中國能源行業的智能化進程,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國家電網進行廣泛應用。頻繁與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基于合作,展示出其AI新基建領軍者深厚的技術扎實的能力。
顯然,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是BAT的新戰場,也是提升云服務的競爭力核心因素。比如亞馬遜AWS與微軟能在全球云服務市場領先其他競爭者,背后支撐的是遍布在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結合Synergy Research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現在,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數量有541座,在大型數據中心建設中,亞馬遜新增數量最多,其次是谷歌、微軟。而中國市場,主要集中阿里、百度與騰訊三大互聯網廠商手中。
最后,新基建大背景下,大型數據中心建設作為BAT核心戰略之一,為新基建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算力底座,不僅能降低“算力”成本,也使得AI應用運行更加流暢,有利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更廣泛落地。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像水電一樣成為社會重要基礎設施。
楊劍勇,福布斯專欄作家、網易簽約作者,并連續三年(2017-2019年)獲得年度最佳簽約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