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0-07-01 17:14 來源:上海證券報 溫婷
從主板IPO折戟,到轉戰中小板,再到登陸科創板舞臺,國盛智科的IPO經歷頗為輾轉。但相較于創始人潘衛國家族專注數控機床產業的漫長追夢路,這些都只是插曲。
如今,潘衛國與兒子衛小虎一起矢志傳承,以“縮小民族工業與國際領先智能制造差距、實現產業興國”為使命,將目光投向了高端數控機床的進口替代市場。
四代人近百年的堅守
當下,機床行業老大哥們在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國盛智科的上市如同逆水行舟,格外引人關注。年初疫情暴發導致各行業生產復工受阻,增添了國盛智科沖刺科創板的不確定性,但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潘衛國顯得非常樂觀淡然。
令人好奇的是,他的自信從哪里來?
資料顯示,成立于1999年的國盛智科是國內先進的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提供商,擁有數控機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裝備部件三大系列產品。主要根據下游精密模具、工程機械、汽車、工業閥門、石油化工、新能源等終端領域客戶的應用需求提供智能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業務流程覆蓋技術研發、方案設計、關鍵部件研制、軟件二次開發與優化、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售后技術支持等環節。
潘衛國家族的堅守,闡釋了什么叫“久久為功”。事實上,潘衛國祖父一代開始,已經在精密鈑焊件領域深耕了三代,為加拿大赫斯基、日本東芝機械、德馬吉森精機、德國寶馬格、瑞典山特維克、美國卡特彼勒等全球領先智能制造裝備企業配套供應精密鈑焊件或鑄件。
時至今日,精密鈑焊件業務仍在貢獻利潤,且保持一定的對外銷售規模,主要是出于“戰略選擇”。
潘衛國告訴上證報記者,以精密鈑焊件為切入口,公司可以通過與一流企業合作,及時跟進、掌握高端裝備部件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于自身數控機床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借此與國際領軍公司并駕齊驅,積累更多的研發經驗和技術儲備。
“我們四代人花了近百年研究這個行業,就像是給人做衣服的裁縫,因為客戶是世界一流的,他們對于智能制造的要求、企業管控和標準,都是我們做好企業經營的樣板。”潘衛國坦言,在與客戶一起奔跑的過程中,他敏銳地嗅到其中的商機,從幫人做配件開始,慢慢補齊了數控機床產業鏈,避免了不少彎路。
用“巧勁”彎道超車
從精密鈑焊件延伸至數控機床產業鏈,既是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潘衛國實業興國的追夢之旅。
招股書顯示,經過21年的發展,國盛智科圍繞下游客戶定制化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裝備部件為支撐,中高檔數控機床為主導,智能自動化生產線為延伸的三大產品門類,形成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上市公司杰瑞股份、杭可科技等,都是公司中高檔數控機床的終端客戶。
作為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數控機床是機械技術與數控智能化的結合,是實現“工業4.0”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必不可少的智能制造裝備。由于機床核心技術涉及材料、冶金、物理、化學、電氣、加工、工藝、熱處理、微電子、數控技術等各領域,其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等特征決定了這個行業的門檻很高,對民營企業來說更是一塊“硬骨頭”。
從產業分工來看,在當前全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分工中,數控系統呈現高度集中化、專業化的特征,主要由日本、德國的少數企業壟斷。智能制造裝備企業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術集中在誤差控制、可靠性、復合成套加工、高性能裝備部件、二次開發與優化等五大關鍵技術領域,國盛智科在上述五大關鍵技術領域堅持自主研發,逐步積累形成了自有核心技術。
如何持續保持技術領先?人才是關鍵。目前,潘衛國與衛小虎共同持有國盛智科88.06%的股份,核心技術人員和研發團隊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分享股份。“公司通過引入核心技術團隊、分享股份、共同孵化的方式來提高公司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效果不錯。”潘衛國說。
例如,2013年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大衛精工,2016年設立的英偉達等成員企業,都引入了成熟的技術團隊。“通過團隊引進,我們減少了技術的驗證過程,實現了產品的快速開發供應,補齊產業鏈短板。”潘衛國告訴記者。
眼下,公司已經拿下了技術含量最高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開發業務。資料顯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是當前解決復雜曲面、諸多特殊材料加工最為有效的智能制造裝備,被譽為機床工業“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作為能夠批量生產并進行產業化應用最先進的數控機床,長期被發達國家列為戰略物資加以管制。
國盛智科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開發則已經實現了“零的突破”,實現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公司研發的GMF4027AC(AX)五軸聯動龍門加工中心作為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產品,正在結合自身的服務、交期,以及部分關鍵部件生產能力帶來的成本控制優勢,加速進入市場。
抓住進口替代良機
如今,以“縮小民族工業與國際領先智能制造差距、實現產業興國”為使命,國盛智科將目標投向了高端數控機床的進口替代市場。公司此次IPO募資5.73億元,將用于中高檔數控機床生產項目、數控機床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志存高遠,國盛智科有備而來。
目前,國盛智科已開發出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精密臥式鏜銑床、動梁龍門加工中心等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汽車前軸柔性自動化生產線、變速箱套管自動化生產線等多場景應用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
報告期內,公司數控機床銷售收入分別為3.19億元、4.47億元和4.14億元,其中高檔數控機床業務收入分別為1.03億元、1.72億元和1.94億元,占比分別為32.39%、38.44%和46.79%,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7.60%、23.07%、29.12%。可見,高檔數控機床的“貢獻度”正逐年提升。
2019年,公司第一次將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出口到德國,令潘衛國備受鼓舞。“我們的產品品質得到了國際客戶的認可,是水平的體現,這讓我們更相信,中國自主研發能行!”潘衛國字字鏗鏘。
突發的疫情也讓公司發現了新機遇。2月12日復工后,國盛智科的首臺口罩機零件加工設備發往河南,加入了戰“疫”隊伍。“數控機床大部分應用于模具行業,在特殊時期能夠快速調整響應市場需求,快速研發適應N95口罩和熔噴布生產所需模具的設備,正是公司多年積累下來的科創力的體現。”潘衛國說。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從3月開始,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物流恢復暢通,國盛智科的業務迅速恢復;與此同時,原本高度依賴進口的高端機床市場給公司帶來了“國產替代”的機會。“新基建”戰略,也為數控機床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進入4月,公司的機床產能達到了建廠以來的歷史最高峰。”潘衛國說。
但毋庸諱言,數控機床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特別是五軸搖籃轉臺、五軸擺頭、光柵尺和編碼器等少數功能部件。面對“卡脖子”問題,潘衛國一方面呼吁同行與上下游共同協作,另一方面加大企業內部研發,尋找外延式并購機會,“上市之后,公司不排除通過并購等資本手段來突破核心配件短板。”
“中國機床是中國制造的晴雨表。”他告訴記者,“希望國內智能制造產業的同仁能夠同心協力,一起發力國產化,這樣我們會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