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新時達:建立完整產業鏈布局 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杯羹”

http://www.gjzbw99.com 2019-06-05 09:36 來源:創業圈

“國產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4.77萬臺,”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數據,相較于2017年的13.1萬臺,同比增長12.7%。實際上,近幾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生產制造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同時我國也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格局也在形成,國內新時達機器人、新松機器人、埃斯頓等品牌都逐漸占領了固定的市場份額。

“在2014年,我們還是一個機器人部門,在年底才單獨成立公司,至目前的國產多關節工業機器人中能占到20%左右的市場份額。”新時達機器人市場部經理丁皞在采訪中告訴《創業圈》記者,“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機器人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也正是在機器人浪潮中,不斷有新晉企業加入、技術產品升級加快,在眾多機器人制造企業中脫穎而出并不容易。而新時達機器人通過多年持續的科研攻關、技術革新與產業整合,以機器人和運動控制系統產品為核心,在國內建立了“關鍵核心零部件—本體—工程應用—遠程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業務完整產業鏈布局,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杯羹”。

厚實的資本底子

公開資料顯示,新時達機器人的運營主體為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新時達的全資子公司。新時達披露的2018年年報中表示:“加快機器人與運動控制系統類產品的產業化和市場拓展進程,機器人板塊致力于成為為智能制造領域工業機器人提供核心產品及系統集成的供應商”,并正在建設工業機器人控制及驅動系統產業化基地。

丁皞在采訪中告訴《創業圈》:“源于新時達主業基礎的電梯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在2014年進入電梯行業,對全系列產品的升級迭代起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新時達在工業機器人上也進入小批量生產出售。”

在2014年底以公司形式獨立后,新時達機器人的產品銷售在2016年實現了爆發,“產品額較2015年接近翻了三番,與當時政策的引導密切相關,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不少傳統工廠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是公司幾年的技術積累,促成了一個井噴式的增長。”丁皞說道。

能夠在幾年內完成完整產業鏈的技術積累,與新時達機器人在自主研發過程中同步展開的資本并購密切相關。據了解,目前新時達機器人通過資本并購方式不斷推進產業布局,旗下已擁有眾為興、曉奧享榮、會通科技等運動控制及機器人產業知名企業。

為何會選擇收購上述企業?丁皞解釋:“最初新時達機器人主要是核心零部件的積累,收購以行業應用端的技術為主,強化應用端,通過資本并購實現技術融合上方向性的引導。”

“機器人領域一直有新企業涌現,也常見融資艱難、倒閉等情況,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厚實的資本底子、穩定的技術團隊,是新時達機器人在繼續前進的關鍵,而新涌現的中小型機器人公司所帶來的行業波動,未對我們帶來直接影響。”

至此,新時達機器人已成長為產業布局高度完備的企業,而其所在多個應用領域上實現突破,包括了焊接、切割、裝配、上下料、打磨拋光、搬運碼垛等工藝,在食品飲料、汽車零部件、3C、白電等行業。

隨著機器人的各項技術發展成熟,工業機器人成本逐漸降低,傳統工廠傾向于利用機器人提升生產效率,機器換人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漸爆發。

這樣的行業趨勢對新時達機器人同樣是難得的機會,丁皞在采訪中透露:“2018年對我們是非常關鍵的節點,我們擴大了產能,在上海新建有1萬臺產能的機器人新工廠。”

從內到外突破

據《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9.7%,但是在巨大的市場體量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70%是國外品牌,《報告》指出:“我國自主品牌產品的性能和重點行業領域中高端的應用需求矛盾依然存在。”可見,國產機器人在高端應用領域缺位。

對此,在機器人行業從業多年的丁皞也承認著差距,“機器人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產品,去打破外資品牌技術的壟斷可能還需要至少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外資品牌在機器人的探索領先了30年的歷史。現在而言,我認為可能在部分的核心零部件上,國產機器人在部分技術和細分行業應用上已經逐步打開了局面。”

據了解,新時達機器人仍保持著大額的研發投入,在機器人領域上的研發投入五年累計已近7億元,且每年也是保持10%-20%投入額增長幅度,并在德國、日本等地設立了產品的研發中心。

可預見的是,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的行業在繼續擴大,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滲透率越來越高,我國在一些關鍵技術突破與多元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今后會繼續在機器人底層的應用端、軟件功能性算法上繼續去深入去提升體現產品的本質。”丁皞在采訪中說道,“工業機器人畢竟是在生產線上的工具性產品,最終是要結合應用端,把產品的功能發揮到最大。”

目前,新時達機器人在盈利表現上仍處在虧損狀態,不過在營收上,其自2016年以來的近三年內均保持著每年10%-30%增幅。“因為產品研發投入巨大,國產機器人公司大多仍處在虧損狀態,目前的虧損也在計劃之內,包括固定資產、研發投入和售前售后的技術服務等成本提升。計劃是在2020年實現盈利,今年年底將有望達到盈虧平衡。”

丁皞表示:“未來三年內,國產機器人領域必定會有一個洗牌,按照目前趨勢,國產機器人也就只會剩下2-3家,首先希望我們能成為國產機器人行業領先的之一,并且希望能在外資品牌所壟斷的一些汽車、家電、手機等細分行業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場份額。”

如今圍繞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創新運用,被喻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機器人產業,正處在科技突破和產業變革的前沿,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動能。對此,新時代機器人也有著準備和布局,丁皞介紹:“在產品和本源上做擴散,也就是基礎技術和場景應用上,塑造未來增長;另外,對于新市場,我們堅持已有優勢的工業機器人,在原來產品上往主流和全球性產品上去發展它的功能、拓展應用。”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