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8-07-04 10:46 來源:順哲科技
在數字經濟高速增長的環境下,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失速,多年來不均衡發展所積累的矛盾逐漸爆發,企業盡管看到收入增加,但盈利能力減弱。重重壓力之下,數字化轉型又賦予企業新生的契機,為企業通往新的市場、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指明了方向,使得統企業能夠實施轉軌,進入新的增長領域。
面對不斷顛覆傳統的復雜商業環境下,企業面對的是不斷涌現的新競爭者。要想立足市場并實現長足發展,企業要能夠行動迅速,以強大的智能化技術、卓越的洞察和充分的自信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競爭形勢和消費者預期。
由此,敏捷性、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將是助力企業不斷提升和優化客戶體驗、交付業務成果的關鍵動力。要想實現這些新能力,企業必須從核心業務運營入手加速轉型,通過全面整合人才,運用數據獲得洞察,充分利用智能生態三招,快速創造更多價值并打造持續性競爭優勢,推動企業應對市場變革,從容開啟新征程。
一.全面整合創新人才
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構建數字化新動能不能僅靠技術投資,因為創新體系不僅僅是技術,如平臺、算法和工具,它們不能單獨運行。要將數字技術視為新生產力,而員工則要與新生產力,如機器人,共同協作以實現創新。未來五年,絕大部分涉及用戶操作的工作都將由機器人和人緊密合作完成。
但中國人才問題日漸突出,缺乏數字化技能的人才已經阻礙了企業實現變革目標。然而當被問及首要的勞動力需求時,大部分企業仍然選擇具有創新力、挖掘合作伙伴能力的人才,選擇數字化技能人才的企業卻很少。這意味著企業并沒有意識到解決數字化技能人才缺失的緊迫性。
為了應對以上挑戰,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應進一步提高敏捷性,構建按需的勞動力分配系統和更為靈活的招聘流程,這樣企業可以迅速從內部或外部勞動力市場和合作伙伴那里獲得滿足技能需求的人力資源。企業甚至可以與戰略合作伙伴合作來挖掘生態系統中的資源。
例如德邦在面臨自己培養的人才在思維活躍度和創新性方面的局限性時,則會選擇與咨詢公司合作。他們認為與咨詢公司合作對公司文化不會帶來沖擊,但卻能彌補內部員工經驗不足、不夠多元化的問題。
二.應用智能獲取洞察
數據有望成為未來組織的真正命脈和貨幣。但是,整合分散系統中的數據并進行大數據分析可能會使傳統企業一籌莫展。如果企業可以打破谷倉式的閉環數據,將內外部數據納入統一的數字化組織,通過應用程序接口保證數據在相關環節內無縫流動、智能篩選和智能呈現,則可以最大化挖掘數據價值。企業還可以借力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加速分析能力的構建。這些都可以幫助企業靈活實現數據整合和洞察,提升預測性決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企業必須清楚地了解需要解決的業務問題,然后應用正確的數字化技術來找到答案。93%的受訪中國企業認為自動化、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這三A要素(Automation, Analy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將成為推動業務和流程轉型的中樞力量。一家中國快遞企業正在倉庫內使用機器人分揀包裹。通過此舉,企業的運作效率提高約30%,同時極大改進了分揀準確性。
但是,為了響應業務需求,職能部門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進行變革。這是由于前臺業務部門與后臺支撐部門對智能應用的需求不同。前臺業務部門需要更有彈性的系統架構和快速迭代的軟件交付能力;而后臺支撐部門則需要保持運營穩定、管控風險以及控制成本,他們的智能應用要求穩定、安全,對于快速響應能力和彈性架構的要求較低。
因此,過去那種“一刀切”式的應用規劃和部署方式必須變革。同時,為發揮三A要素的強大力量,企業應配備理解問題的創新型人才,然后為其提供相應的人員、資源和技術,并針對前后臺運營特點選擇合適的智能應用部署和運營模式,從而保持信息化與業務運營的一致性。
三.建立智能生態系統
聰明的企業意識到他們不可能成為每個人的一切。他們依靠伙伴關系來提供互補的技能組合、更多的數據,從而促進持續發展并推動創新。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系,與初創企業、學術界、技術和平臺供應商達成共生性合作伙伴關系,充分挖掘市場機遇。IDC研究也顯示到2020年,超過7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依托IT平臺與技術進行跨界與融合的探索,實現業務的轉型、創新與增長。
眾多中國企業表示正在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在鋼鐵產業面臨過剩的情況下,積極建立了互聯網平臺,承接交易、結算、物流倉儲、加工配送、金融等功能為一體的鋼鐵生態服務。該平臺是全產業鏈的開放式平臺,包括鋼廠、鋼貿商、加工商、物流商,各個主體之間是一種產權合作的關系,寶鋼內部的各個鋼鐵制造單元今后都只是這個平臺的客戶之一。該服務平臺目前正作為整個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柱。這意味著領先企業正在通過生態系統進行交付。換句話說,服務交付的合作方式將推動企業未來的成功。
我們說,在顛覆的時代,傳統企業迅速獲得新動能一個要點,就在于透過長遠的戰略眼光,進行端到端的數字化創新,充分利用生態圈的優勢,同時要懂得及時補足能力和鼓勵組織調整。彼時,聚光燈下匯集的將會是一個又一個支撐經濟命脈的中國傳統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