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25-09-01 14:05 來源:華龍迅達
8月30日,由全球智慧物聯網聯盟(GIIC)與鴻蒙生態服務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鴻蒙生態大會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盛大舉行。在本次大會的工業控制分論壇上,一款被譽為“工業神經元”的技術創新成果——華龍工鴻(RoboHarmony)工業操作系統正式對外發布,這是由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開源鴻蒙(OpenHarmony)開發的適用于具身智能的PLC、工業機器人工業級操作系統,它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企業在業界高度聚焦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控制與交互領域取得了又一項關鍵的技術突破!
2025鴻蒙生態大會華龍工鴻(RoboHarmony)發布儀式
不是簡單的系統移植,而是面向工業場景的深度重構
8月30日下午,2025鴻蒙生態大會工業控制分論壇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在眾多企業代表和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龍小昂攜手鴻蒙生態服務公司總經理杜金彪、開源鴻蒙使能領導、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王繼宏、龍芯中科副總裁杜安利、中國建研院環能建科(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勇、鞍鋼集團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數智院資深專家陳百紅等來自鴻蒙生態的創新企業代表,共同發布了華龍工鴻(RoboHarmony)工業操作系統,為本次鴻蒙生態大會增添了一抹創新亮色。
據龍小昂介紹,華龍工鴻是專為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設計的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致力于構建跨設備、多場景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控制與交互平臺,提供統一的軟件基礎設施,并擁有多設備協同、分布式架構、強安全防護、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廣泛擴展與兼容等一系列優勢特點,讓智能人機交互真正成為現實。
作為一款擁有“鴻蒙基因”的生態創新成果,華龍工鴻采用了創新的工業級分布式通信融合總線技術,基于 OPC UA 國際標準數字模型,通過與應用層的高效通信以及對各類設備的精準信息化建模,打破傳統工業操作系統的閉塞狀態,有效解決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數據孤島”難題,確保設備間互聯互通。
龍小昂表示,華龍工鴻不是簡單的系統移植,而是一次面向工業場景的深度重構,它極致可靠,強化的實時微內核,可實現微秒級響應,滿足高精度控制需求;它天生智能,原生分布式架構,可實現設備無縫連接與智能協同;它安全可信,已從內核到應用構建了全鏈路安全防護體系。
在落地應用上,華龍工鴻可以實現“五屏協同”的工業創新應用?,F場工程師通過一臺鴻蒙終端,即可實時監控、調試和管理多臺設備,徹底打破信息孤島,提升運維效率60%以上。
華龍訊達總經理龍小昂在2025鴻蒙生態大會上演講
智能化技術賦能,打造“數實融合”的工業智能體
在工業領域,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自主智能控制和交互,往往被視為工業級萬物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關卡”。這是因為,與其他很多需要“組合接力”實現完整工作流的設備組件相比,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是真正集感知、分析、決策、執行這一完整反饋閉環于一身且深度融合了數字孿生技術的智能工業單元。
因此,為了賦能具身智能機器人真正成為富有智慧的“工業神經元”,華龍工鴻創新性地配備了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和數字孿生技術,可以提供智能高效、三維可視化的數字化人機界面,并通過實時數據采集、集成和監控,將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中的數據在信息空間進行全要素重建,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決策、執行能力的數字孿生體。
2025鴻蒙生態大會華龍工鴻現場展區
與此同時,受益于“數實融合”的技術環境,華龍工鴻還賦予了具身智能機器人對數據綜合分析處理的能力,通過以虛控實的方式作用到設備,讓設備實體與信息虛體之間能夠有效地交互聯動,共同提升資源優化配置效率。這也為進一步實現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甚至智能生產線、生產單元之間自主無縫協作等模式打下了牢固基礎。
擁有全生命周期智慧,資產管理及改造升級無憂
作為一項可配置、可開發的智能工業單元,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不僅要能實現自主工作與協作,還需要在全生命周期內支持靈活的開發改造,并實現智能化的自主維護。在這方面,華龍工鴻可以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融合AI具身智能,將實體工業機器人在數字空間內進行全要素重建,打造設備監視、控制、診斷與維護的敏捷響應工具,保障設備運行過程的高效、穩定和精準,打破國外廠商在HMI領域的壟斷地位,讓長期困擾國內用戶的工業機器人具身智能改造等難題“迎刃而解”。
為了讓工業用戶在“智能信息駕駛艙”內對機器人設備的實時狀態和以往信息了如指掌,華龍工鴻還支持產線、車間、廠級的SCADA應用,可連接多品牌、多規格、多技術棧全球主流工業機器人,無縫連接到數據庫,支持主流物聯網MQTT、HTTP等協議,連接IOT設備,提供可存儲工業機器人歷史數據的時序數據庫,通過標準接口協議訪問數據,及時查看相關報警和數據報告。
基于以上一系列創新特性,華龍工鴻可以真正讓服務于汽車制造、電子裝配、鑄造冶金、航空航天、食品醫藥等各項戰略性產業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及其他智能設備成為可組織、可交互、可協作、可重構的“工業神經元”,真正讓強調自主智能的工業級萬物互聯徹底走通“最后一公里”,從愿景化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