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7-12-27 15:25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在日前舉行的“2017中國ICT企業家大會”上,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分析了2018年中國ICT(信息通信技術)細分領域發展趨勢,他認為技術創新正重構經濟和社會,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
孫會峰分析說,人工智能引領數字經濟,騰訊和華為都在通過積累數據來掌握用戶習慣、消費傾向、社交網絡等,由此可見企業已經認識到大數據的商業價值。信息技術的變革已經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就是數字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給數字經濟形態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撐和機遇,數字經濟代表的是未來。
孫會峰強調,要從“模式創新”回歸到真正的“科技創新”。從共享單車可以看出,基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在資本市場上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所以要讓資本更多地去支持真正的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從而推動產業繁榮。經過2017年一年的檢驗,真正有創新能力、有技術積累、有解決大眾痛點的應用場景的企業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我們也看到很多創新性的企業出現了跨界,你永遠不知道對手來自什么領域。比如,滴滴最近又獲得了40億美金的投資,滴滴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交通行業傳統的運行規律。而這樣的跨界創新,對傳統產業的演進邏輯會產生非常大的沖擊。這種沖擊體現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并不斷向工業領域延伸,比如智能工廠,比如正在崛起的新興族群——消費生產者,讓消費者也成為生產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與到整個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孫會峰說。
對于企業轉型,孫會峰表示,商業的本質就是“顧客就是上帝”,企業希望把產品推銷給更多的顧客,但每個客戶的需求都是個性化的。過去企業對客戶需求的洞察是有限的。但今天通過網絡協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時精準地了解匹配每一個客戶個性化的需求,這時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會從產品的性價比轉向服務運營的能力,而這個能力的孵化需要一個生態體系。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做生態和聯盟,希望整合更多的產業資源,來服務于高價值客戶,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這個趨勢才剛剛拉開帷幕,未來可能演化得更為極致。
“我們從互聯網時代進入了物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人才是最大的入口。我覺得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取代人,因為人還有思想,還有情感,但是人工智能的一些設備可以通過智化,從早期的替代工具到替代一些智力性的勞動,包括搜索、識別、優化等等,但最終人應該是下一個時代主要的入口。所以,我們所有的業務設計和創新模式,應該集中于研究客戶的需求。正是基于這一判斷,賽迪推出了賽迪產業大腦,來服務于企業創新和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孫會峰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