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0-11-12 10:36 來源:《電氣中國》
最近,物聯網概念在股市受到資金追捧,物聯網相關產業芯片設計、感應器、射頻識別等企業股票也都表現很好。但是,目前社會各界對物聯網的認知有著不同的理解,存在著巨大的誤區。如果對物聯網沒有深刻的認識,就像蓋房子一樣,一開始要把地基打好,如果沒打好基礎就開始起高,結果起高不久就要拆,因為沒有留門。
物聯網是人類對周邊物質世界的認知能力被大幅提升的文明化舉措,可以說是工業文明最后一道耀眼的光芒。按照物聯網發展態勢來看,這個技術發展到極致,工業文明也就發展到了終點,因為那時我們對周邊物質世界的把握、把控、認知以及處理應對能力將有著革命性的變化。
因為人類的預見性、計劃性和處理事務的智慧程度將有前所未有的提升,不僅是生產生活的方式會變,社會組織形態也會因此發生變化,都將有更強的預見性、計劃性,將大幅的消除信息的不對稱。這實質上也弱化了市場機制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市場機制在某種程度上是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一種博弈。在物聯網世界,這種博弈的空間將很小,因而人類社會很可能走向計劃經濟社會,也可能會帶來一種更加有效的,能夠更大地去除負面效果的社會組織形態。
溫家寶提出要建立國家傳感網產業基地
標旗集團是2001年開始做跟物聯網相關的技術性工作的。在2003年,標旗集團就完成了物聯網歷史上的頭一個以一個省為單位、覆蓋三層結構的,從數據源到上端兩層管理中心的借助無線通信、有線通信、互聯網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手段的完整的物聯網應用網絡體系。2003年,標旗集團和IBM、中國移動簽署了無線數據應用全面合作框架。
今天,人們對物聯網的認知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目前人們對物聯網有兩種認識。一種是IBM最早提出來的SmartGrid(智慧網絡),另一種是“新一代互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后者是指在原有的互聯網的基礎上,把眾多的物的世界和互聯網連接起來,使這些物質的靜態信息(通過類如RFID等技術,將物質標識和運動軌跡進行獲取)和動態信息(通過傳感器進行實時、動態獲取)都納入到互聯網體系中進行共享。
2009年,IBM正式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這是智慧網絡的一種延伸。2009年的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無錫提出:要建立國家傳感網產業基地。
實際上,物聯網(傳感網)最早的概念就是M2M。2001年,諾基亞率先提出了M2M(機器與機器的無線對話)的技術模式,其核心是隨著通訊網絡,特別是無線通訊網絡在人居環境的全面覆蓋,用這么龐大的通信網絡僅僅用來解決聲訊服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用它來傳輸各個行業的各種設備所形成的數據才真正意味著人類社會更大的技術進步,M2M也被看做一種全新的信息化技術潮流。我們做的M2M正是物聯網,感知中國和傳感網比M2M更為寬泛一些,是設備形成數硬體部分,感知中國(傳感網)其實和M2M更為接近。
真正的物聯網比傳感網內涵要更寬泛一些,就是在傳感網日益覆蓋并形成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需要一個數據深度的處理應用,然后生成更為準確智慧的一種判斷,使人類更加有效、更加智慧的處理面臨的事務。
物聯網使人類變得更智慧
現在有一個概念是云計算,實際上是一種運算體制安排,更加節約資源,運算能力更強。就是把分布在網絡各處閑置的運算設備的冗余能力整合起來,對數據進行超級運算。數據采集后先有云存儲,之后就是云計算,這是在能力上對物聯網形成的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的一個基礎支撐條件。
“云計算”需要計算什么呢,比如我們前一段時間和中國地震搜救中心專家完成了一個論文,就是構建基于物聯網的地震救援保障體系的探索。
現在一想到抗震救災,肯定要涉及救援設備的管理、救援物資的管理、救援裝備的管理,以及救援現場機械和通訊設備、運輸能力的調度等。為了做好物流管理,人們給設備貼上RFID標簽,運輸中再加上GPS跟蹤在途情況。如果只做到這些,這不算是物聯網,只能叫數據采集網。如果要做到物聯網,就需要去挖掘數據本身的邏輯內涵。比如,設備的匹配性,我們應該在運輸中立刻知道所運設備是否有匹配關系,而且需要實時的應對新增和減少等情況的動態匹配關系運算。接下來,還要進行外部適應性運算。因為物聯網要求數據是充分共享的,需要知道現場電力供應情況、通訊環境情況、交通道路的損毀情況、氣象情況等,還有要對地震救援的預見性進行提前預案準備。如果做到了基于物聯網的地震救援體系,將是一個組織化的救援管理體系組成的有剛性部分和利用社會能力動員組織成的柔性部分組成的更為強大、靈活多變的救援組織體系。
如不夠形象,我再給你說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省水利局的領導,物聯網在基本成型的情況下,你就有機會來到物聯網水利行業的數據服務平臺上,向他提出要求:計算未來三年你省水資源供需的基本趨勢(當然,以后會有各種專業的服務,復雜事務都將通過這些算法模型完成)。水利行業可能有很多算法,如氣象、雨量、地表形態、多少降雨量會涵養在土壤中、形成突發性泥石流的概率等。“計算未來三年你省水資源供需的基本趨勢”這個課題,如果今天做有可能十年都搞不出來,但是在物聯網的世界中,一個星期就能搞出來。
因為所有的江河湖泊在各個省域范圍內都安裝著水位儀、流速儀,跨經你省的所有流域都有堰槽流量計,地下水位勘測井都有超聲探測儀隨時獲取數據,工業、農業、百姓的生活用水都有實時計量傳輸。另外,除了這些數據,還有許多非結構數據,如發改委的審批、發展規劃等,還有氣象資料,還有地理信息系統。于是你將獲得現有水量,也將獲得整個流域進入水量均值,還有氣象會帶來多大的降雨等,根據地表徑流模型土壤涵養多少,沖刷進入水體多少,揮發多少,都將有模型計算,你的存水的總量將一下計算出來。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的整個記錄都顯示了他的現有用量和變化趨勢,可分析出未來用量。再加上新增變化量(新增規劃、環保局水質信息等),最后就得到了三年你省水資源供需的基本趨勢。你當然需要向這些部門繳納部分費用。
你覺得人類智慧了么?非常智慧。而且這些智慧還會自我生長,其實人類整個智慧的發展就是自我生長。生物學上有個詞叫做stigmerge,含義就是這個階段工作結果成為誘發你下一個工作的激勵或目標,也就是這些算法算完之后,三年后顯示前期預測有誤差,需要修正,它日益修正準確,它對事物的挖掘關系就越來越清楚,人類的認知將不斷的被校正、拉伸,越來越智慧。物聯網形成的智慧是活物,自己會生長。
中國有可能早于美國實現物聯網
現在,美國的物聯網也剛剛開始,中國有可能早于美國實現物聯網。因為中國在統一性、一致性行動方面比美國強,西方這方面是弱點。最近中機國信正在與東盟11國自由貿易區洽談物聯網。這將是中國人主導的物聯網標準、規范應該是在發展中國家應用。因為現在的互聯網建設中,IT的絕對霸權是美國,技術的底層、核心都在美國,可以說世界IT技術的“腦”就在美國。那么這對于中美關系的敏感度而言,我們不可能不防它。
事實上,在互聯網中,雖然信息化讓我們很現代,但是我們的鑰匙在美國人手里,這是有人意識到、有人意識不到的。中國古代有掩耳盜鈴之說,這個弄個防火墻,那個弄個加密狗,其實如果知道了BIOS的驅動程序,理解了它的原理以后,就可以知道電腦連在互聯網上就沒有秘密可言。也可能你的信息不值錢不值得引人關注,但是全世界的信息聚攏在一起就有了價值。
在物聯網中,這種情況要比互聯網可怕得多。為什么呢?物聯網已經把信息化帶到了機器里面,直接進入了內核,這就使它有了前所未有的危險。如果中國人能夠有效的推出一套既享受信息化的便利、又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物聯網的運行體系,將是整個第三世界的一個范本,有很好的推廣價值。中國是主張國際化世界的,物聯網如果按照美國人所推進的將是個單一化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你可以享受便利,但是某一天他要折騰你一下也很容易。
為了能夠有智慧,必須對物聯網內的每一個數據有惟一標識,才有可能知道這個數據是誰,代表什么含義,來自哪里?在哪個時間地點發生的,我的運算邏輯是否將你包容進來。否則你什么標識都沒有,像一堆垃圾進來,不知道誰是誰,就不會有智慧,為了智慧就要標識。所以說,標識系統是爭奪的核心。中國要有自己的標識系統,就會安全很多。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標識系統,去用別人的標識系統,別人了解我們比我們自己了解的更清楚,這就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中機國信將引領中國物聯網前行步伐
中機國信是牽引物聯網行業的,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為數十億計儀器儀表提供統一的通訊鏈路支撐和管理支撐的,而這個支撐就是物聯網的基礎支撐。所以,中機國信天生就具有引領中國物聯網前行步伐和進行整體規劃部署的職責。
2003年,標旗集團和中國移動、IBM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迄今為止應該還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的案例。再就是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五方共同簽署了“關于推動M2M無線通信技術應用于有關儀器儀表產品的合作協議書”,那就是中國物聯網的最大項目?,F在,我們積極響應溫總理的號召,開始物聯網標準體系的起草架構。物聯網作為一個龐大的信息化工程,必須行進在標準化軌道之上。中機國信正在牽頭,會同工信部、科技部所屬機構及全國各大專院校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成立物聯網標準體系起草工作領導小組,在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就可以組建產業聯盟,有了產業界的一致性行動,我們就有了物聯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日益享受到物聯網帶來的越來越大的便利和卓越的智慧表現。
中機國信工業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和標旗集團五方聯合發起的“全國儀器儀表信息化推進計劃”的執行主體公司,該“計劃”旨在全面推進中國各類儀器儀表、相關傳感器探頭通訊化改造,從而利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