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4-09-05 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9月4日,從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傳出消息,9月3日,經33個成員國投票表決,國際標準組織ISO/IEC JTC1已正式通過了由中國技術專家牽頭提交的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項目。這是在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首次由中國牽頭主導的頂層架構標準,表明中國正式掌握了物聯網這一熱門新興領域的國際最高話語權。
宏觀層面來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將為中國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物聯網是指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設備、資源及通信等)都是個性化和私有化的。簡單地說,物聯網就是要實現物品(商品)的智能化和遠程控制。
宏觀層面來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將為中國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了解,當前僅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電網、安防等領域物聯網應用的市場規模就已近千億元。
據該項目牽頭單位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介紹,近幾年來,國內物聯網產業如火如荼,已在公共安全、交通、環護、醫療、家居等眾多領域初步應用。相關數據顯示,據統計,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2012年的3650億元,2013年突破5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30%,預計至2020年將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管理等方面有著巨大作用
但中國物聯網目前仍存在標準不統一、產業分工混亂等問題,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的制定,將著重借鑒中國既有實踐經驗,與其他國家聯合,共同解決物聯網統一標準問題,必將對促進我國及全球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人士指出,物聯網將在智慧物流、移動商務、食品溯源、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這些領域建設將帶動IC卡、RFID電子標簽、NFC智能手機、移動POS機、軟件平臺等相關發展。
目前,物聯網在全球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均將物聯網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推進,但在繁榮景象背后卻仍存在著眾多阻礙發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標準的缺失,尤其是作為頂層設計的物聯網參考架構等基礎標準目前仍處于空白,基于爭奪物聯網產業主導權,各國對國際標準方面的競爭亦日趨白熱化。
我國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產業聯盟,同時次年又發布了《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指出應當集中開展RFID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標準。據了解,自2009年起,中國已將物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已經設立了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信息安全專項,涉及投資超過百億元。物聯網應用示范將是今年專項補貼的重點,特別是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交叉應用示范。
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ISO中國技術專家沈杰博士認為,物聯網參考體系結構是對物聯網不同應用系統結構的共性抽象,中國此次提出提案通過定義和描述物聯網六大業務功能域,設計了物聯網概念模型,并從應用系統、網絡通信、信息流三個不同角度給出了設計方案。得益于中國物聯網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大量的實踐基礎,以及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在相關標準方面的積累,此次提案獲得了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可。
物聯網概念在生活中已經開始實際應用,在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能消費和智能家居中有廣泛應用。 一、智慧醫療:醫療智能監護系統
智慧醫療簡稱WIT120,是最近才興起的醫療名詞。一般的智慧醫療由三部分構成: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目前家庭健康系統并未十分普及,但由于針對社會普遍存在的就醫難、掛號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智慧醫療系統能起到十分有效的改善作用,所以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正在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
以醫療智能監護系統為例:這是個由電子病歷、遠程監控、電子化巡房、遠程救護、移動服務等模塊構成的智能系統。通過建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患者在任何一家醫院進行治療時,可以讓醫生了解自己的病史、檢查情況、用藥信息、X光片、化驗結果等,而不用每到一家醫院就重復診斷、重復化驗,減少看診時間,也減少了醫療資源的重復使用。而通過120救護車監控與遠程救護,醫院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TD技術形成無線視頻監控,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急救車內的情況,為現場救護提供指導,并做好充分的接應準備。
二、智慧校園:校園一卡通
信息時代的校園,離不開信息化的管理。智慧校園一般以校園一卡通為核心內容。在一張射頻卡中,可以實現學籍管理、生活消費、身份認證、網上繳費等多種功能。因為統一化管理,校園一卡通比城市一卡通更容易實現,非常利于校園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在校園手機一卡通運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經驗積累,可以為城市一卡通提供先行支持。
校園一卡通由數字校園中心平臺、教務財務校園卡管理中心平臺、各應用系統平臺構成,具有消費結算、身份識別、金融服務、自助查詢等功能。除了門禁功能,校園卡持卡人可以在校內(如:食堂、圖書館、體育中心、復印室、電控等)進行個人消費支出,由于使用的是本地銷售終端,可以進行脫機消費,所以將大大縮短交易時間以及交易成本。
另外,由于與銀行方面的掛鉤,學生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銀行業全國通存通兌的優勢,將生活費、學費等異地存入學生的校園卡中,十分方便。
在20世紀末的時候,由于校園機房管理系統的興起,許多學校如清華大學紛紛在校內發放了上機卡,但這些卡的應用都是相互獨立運行的。而隨著M1卡的發展,到目前,像清華同方、聯想、北大方正等大型的系統集成商,紛紛把校園一卡通納入了業務范圍。據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林強表示,校園卡系統每年用校園卡消費與支付的金額少則以千萬計。校園一卡通已經真正走進了校園。
三、智能消費:追溯碼與智能支付
個人消費市場是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因此物聯網在智能消費上的應用,將為物聯網市場代理許多活力。 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許多產品都漸漸開始使用追溯碼,消費者可以憑每個商品上的專有標簽追溯該產品生產的每一個過程,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質量以及監督的作用。早在2004年,伊利就開始了嬰幼兒奶粉追溯的體系,最初采用的是數字碼手工采集數據,到了2006年采用一維碼,2011年全部開始使用二維碼。
在今年8月上海市公布的《上海市食品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中,將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乳品、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8大類食品納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體系。雖然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技術、成本、消費”這三道坎非常難過,許多追溯碼形同虛設,但毫無疑問今后的產品追溯特別是食品追溯,將是一種消費趨勢。
而智能支付,可以說是最近幾年大熱的技術產品。阿里的“刷臉支付”、蘋果的指紋認證(據報道有證據表明蘋果打算將指紋驗證技術移植到最新iPhone的移動支付應用上)、支付寶與銀泰在掃碼支付上的嘗試,都是對智能支付的一種嘗試。智能支付不僅僅適用于線下,也同樣適用于線上。
四、智能家居:家電控制
智能家居的形式較為多樣,一般可分為家電控制系統、燈光控制系統、影音控制系統、人臉識別系統、門窗控制系統、安防控制系統等。家電控制系統由家電終端、控制模塊、控制平臺軟件構成,戶主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電腦端對家中的家電進行遠程控制與管理,如:指示洗衣機工作、查看冰箱中的食物儲存情況、查看煤氣是否關閉等。未來,甚至不需要戶主的指示,“物聯網冰箱”、“物聯網電視”、“物聯網廚具”等,會自動根據戶主預調的意愿,進行家庭電器的最優使用配置與交互配合。
有了智能家居后,生活將會變得非常有趣:下雨時,窗磁感應器會自動關閉窗戶;晚上戶主走到走廊,燈光感應器會自動開啟電燈;冰箱里沒水果了,聯網冰箱會自動在網上訂貨;戶主外出時,煤氣傳感器、煙感傳感器、紅外對射傳感器等會隨時監控室內情況。
國內的智能家居在21世紀初開始萌芽,那時候前前后后有50多家智能家居的研發企業。到了2010年后開始進入了融合期,2010年,全球的第一臺物聯網冰箱由Haier制造并通過了國家的鑒定。通過與網絡的連接,實現了冰箱與食品、冰箱與超市、冰箱與人類之間的自由溝通。2013年開始,陸續有互聯網巨頭發布一系列智能客廳軟硬件來爭奪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