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3-06-20 09:26 來源:重慶商報
在重慶直轄16周年、兩江新區成立三周年之際,6月18日下午,5家機器人重點企業攜手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與兩江新區簽訂正式投資協議,這標志著重慶兩江機器人產業園正式揚帆啟航。
市領導黃奇帆、凌月明出席簽約儀式。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培育發展重慶機器人產業的戰略目標,兩江新區在水土高新園規劃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機器人產業園。園區目標是到2015年,集聚30家以上企業,形成4萬臺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關鍵零部件、年產值200億元的生產能力;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業,形成10萬臺工業機器人、100萬臺服務機器人、1000臺特種機器人的年產能,實現年產值500億元。昨日簽約的5家機器人重點企業分別為華創機器人制造公司、華巍中興電氣公司、嘉騰電子公司、海浦洛自動化科技公司、聚研公司,項目計劃在未來5年完成總投資近36億元,實現總產出200億元。
黃奇帆說,最近10年,全球機器人銷量以年均9%的速度遞增,遠高于同期經濟增速。去年全球機器人產值達500億美元,預計未來若干年,機器人產業都將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將帶動三條大型集成產業鏈:一是材料、模具、零部件、機床等機器人單元產品;二是電子元件、芯片、集成電路等機器人系統集成;三是程序設計、軟件開發、云計算等工業自動化集成。正是看好機器人產業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重慶將機器人產業擺在與電子信息產業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努力吸引國內外知名的機器人公司來渝發展,并提供優質服務和投融資支撐,同時不斷提高機器人零部件的本地化率。重慶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目標是在5年后達到500億元的產值,2020年達到1000億元,形成一條集總裝、零部件、軟件開發、后續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產業分析
打造全國“機器人之都” 重慶有成本和市場優勢
機器人產業的市場蛋糕究竟有多大?重慶打造全國“機器人之都”有哪些優勢?還存在哪些不足該如何破局?昨日,記者采訪了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彬。
市場: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大
據了解,目前,國內制造業,尤其是裝配、點膠、搬運、焊接等工業領域,機器人應用已成為熱點和趨勢。而受老齡化影響,服務機器人市場也迅速壯大。過去3年來,我國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超過40%,增長率居全球首位。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總量將達35000臺,占全球比重16.9%。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從機器人的密度來看,如中國要與德國、日本比肩,隨后幾年將須安裝約100萬部新機器人。
優勢:本地配套率可達75%
鄭彬稱,重慶在制造機器人方面具有兩大優勢。首先,重慶是傳統的工業基地,工業基礎好,生產機器人,本地可以提供75%的配套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其次,重慶有大量的汽摩企業和配套企業,大量的IT企業,這些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去年全國銷售2.5萬臺,重慶就買了幾千臺,大量汽摩企業在購買使用。”鄭彬說,整個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都逐年增加。預估到2014年,也就是明年,中國機器人采購量將是全球第一。
“本地化配套率高,生產焊接機器人成本可以從15萬降至10萬元。”華創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楊也表示,正是看好重慶工業基礎好,公司未來將整個核心業務全部放在重慶。
瓶頸:科研成果轉換不暢
“不過,發展機器人產業,未來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鄭彬坦言,對重慶而言,機器人產業是一片沃土,但仍需時間去耕耘。一方面要將科研技術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迅速建設本地的技術支撐平臺。
他說,國內整體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上自主能力還不足,如關鍵部件的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重慶也面臨同樣的挑戰。目前,重慶機器人的研究還比較分散,比如高校中,科研成果轉換不暢。另外,可靠性是機器人產業普遍的技術難題。
破局:發展完整的全產業鏈
“通過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結合,我們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研發支持和生產,從而提高機器人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率,也為企業提供較有力的智力支撐。”鄭彬表示,重慶兩江機器人將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引進一批知名機器人制造企業,伺機吸引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進行配套,發展研發、設計、零部件制造、組裝、銷售等完整的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