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E醫療集團與中國心電學會、中國心率學會共同發起的“中國人動態心電數據庫項目”正式啟動。據了解,該項目將通過在全國開展大范圍的心電數據收集、整理、測量和統計,以期在未來5年內建立一個代表性強、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心電數據庫。
“這將對醫學研究、臨床診斷、治療疾病的過程及預后的判斷起到重要作用。”該項目負責人之一、中國心律學會主任委員郭繼鴻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該項目也是GE醫療最新推出的“關愛先行”市場戰略下的系列舉措之一。繼2011年提出面向基層醫療市場的“春風計劃”之后,GE醫療針對患者關愛、應對行業挑戰以及提倡早健康,又提出了覆蓋范圍更廣的“關愛先行”市場戰略,以期進一步深耕中國的醫療健康市場。
戰略升級
2011年,為切實配合中國政府“保基本、強基層”的方針和健全基層醫療設施與機構的目標,GE醫療全面啟動了支持和關愛基層醫療的整合戰略——“春風計劃”。
在該戰略指導下,GE醫療通過推出符合基層醫療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以及強化基層醫療服務和培訓等手段,構建基層醫療的支持體系。
如今,這一戰略計劃已經走過第二個年頭,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GE醫療在過去為中國研發的20多款產品當中,有70%針對的是基層醫療市場。此外,GE醫療的銷售也不再局限于一級城市,而是逐步下沉到二級和三級城市,以提供更多的基層醫療服務和產品。
在這兩年之中,中國的醫療市場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基層醫療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進入慢性病高負擔期,呈現出慢性病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的特點。
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顯示,影響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成為危害公眾生命的最大殺手之一。
同時,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疾病總負擔的70%,成為人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提高醫療行業服務水平以及公眾健康認知度,成為我國醫療事業面臨的新課題。
在這一背景下,GE醫療在發布“春風計劃”兩年多以后,又針對中國醫療市場的新形勢提出“關愛先行”市場戰略,以期助力中國醫療健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技術助力
與面向基層醫療的“春風計劃”不同,GE醫療此次推出的“關愛先行”戰略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涵蓋了關愛患者個體、積極應對重大疾病等行業難題和提倡公眾早健康三個方面。該戰略的提出,也意味著GE醫療在中國市場滲透力的進一步加強。
為推動這一戰略的落地,GE醫療也將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據段小纓介紹,GE醫療將加快研發30多款基于“關愛”理念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并通過開展重大疾病篩查防治等試點項目、醫院領導力培訓,及早健康培訓義診和示范活動等舉措,讓GE醫療的領先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惠及更多大眾。
而方興未艾的“工業互聯網”概念,也在GE醫療市場新戰略中有所體現。段小纓表示,工業互聯網可加強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設備與醫療機構之間的聯系,還能在醫療機構與社區之間建立連接,使醫院能夠更高效運營,并有助于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對于工業互聯網在醫療領域的落地,段小纓認為會因使用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于高端醫院而言,工業互聯網的主要貢獻是提升效率,改善和優化流程。比如,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將數據集成到移動終端上,這樣醫生就可以實時查到患者的影像資料,并作出相應的判斷和決策。
面對基層醫院醫療人才短缺的主要問題,段小纓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互聯互通上,比如遠程超聲在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遠程會診方面的應用。
據段小纓介紹,目前GE醫療已經在黑龍江省的綏芬河市和哈爾濱市建立了一個遠程超聲的試點,可實現超聲圖像動態的傳輸。在產檢過程中,如果綏芬河地區基層醫院的醫生需要更進一步的精準診斷,可通過遠程超聲,在哈爾濱市的大醫院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并完成診斷,使孕婦免去奔波求醫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