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2-09-13 16:32 來源: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我國經濟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變化。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放緩趨勢,并呈現出明顯的調整特征。受市場環境趨緊影響,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增速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和9.9%,增速同比分別回落2.3個和4.6個百分點。從效益情況看,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7%,主營收入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6.11%下降到5.36%。
綜合來看,影響當前工業增速放緩和企業效益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經濟不振、外需持續低迷帶來的影響,又有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造成的影響,同時,經濟運行可能進入到一個新的調整周期,各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目前,工業增速已呈現出一些緩中趨穩的跡象,但基礎還比較脆弱,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還會帶來新的沖擊,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A 數 據
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外需萎縮影響程度加深
一是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定。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提出的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在外需明顯減弱的情況下,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仍保持了10.3%的增長速度,無論是與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相比,這個速度都是不低的。同時還要注意到,工業生產增速已呈現出緩中趨穩跡象,4、5、6、7四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3%、9.6%、9.5%和9.2%,未出現大幅波動。
二是增速回落帶有明顯的調整特征。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影響,中央實施了包括十大產業三年調整振興規劃在內的“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計劃,使我國經濟率先走出谷底。三年過去了,政策效應逐步減弱,一些政策措施逐步退出,經濟運行處在從政策刺激向內生增長轉變的過程,經濟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適應性的調整回落。增速適度回調,有利于釋放和緩解偏快的增速對經濟運行形成的壓力,同時也有利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另外,我國制造業產值已躍居世界第一,潛在增長率下降也是大勢所趨,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7%,2011年增速達到13.9%,預計2012年增速在10%左右。
三是外需萎縮的影響程度加深。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美國經濟依然疲軟,歐洲經濟處于衰退邊緣,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普遍放緩。外部需求不振加大了我國工業出口壓力。1~7月,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僅增長6.6%,增幅同比回落12.2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同比僅增長3%,增速比6月份回落3.3個百分點。另據海關統計,7月份,進、出口增速回落至2009年底以來的歷史低位,其中出口增長1%,進口增長4.7%,增速比上月分別回落10.3個和1.6個百分點。在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的4個百分點中,出口的影響程度接近三分之一。
四是企業效益持續下滑,生產經營困難加劇。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7月當月實現利潤3668億元,同比下降5.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5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5個行業同比下降,1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下降60.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21.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1.6%。
五是下行壓力依然存在。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9%和3.4%,與去年7月份的高位相比,僅一年時間價格指數分別回落10.4個和14.4個百分點。隨著前期新上產能集中釋放與市場需求回落“雙碰頭”,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市場對價格下行預期增強,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
B 重點行業
原材料、消費品行業生產形勢低迷
從制造業運行情況看,受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萎縮等因素影響,包括鋼鐵、有色、建材和化工在內的原材料工業生產形勢低迷,產能過剩問題凸顯,部分行業處在行業性整體虧損邊緣;而受設備投資周期和出口萎縮等因素影響,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進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狀態,生產增速快速回落,主要產品中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產品產量同比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國內消費仍呈剛性增長,但受一些刺激消費政策的退出或效應的減弱,以及外需不振的影響,以輕紡為主的消費品工業生產形勢也不樂觀;電子制造業由于外需不確定性增加,生產波動較大。
從總體上,今年以來大多數行業生產增速同比都出現不同程度回落,但二季度以來也表現出緩中趨穩的積極跡象。從統計數據看,1~7月,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和電子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3%、11.7%和12.2%,增速同比分別回落2.7個、2.6個和2.6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速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7月當月,消費品工業和電子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和10.9%,增速比6月份分別加快1.2個和1.3個百分點;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6%和7.8%,增速比6月份分別減緩0.5個和1.7個百分點。
C 問 題
部分行業增速下滑嚴重對癥下藥或有上升契機
鋼 鐵:生產經營步入低谷 去年四季度以來,受國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步入低谷。粗鋼產能釋放加速,鋼材需求增長緩慢,冶金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總額大幅下降,行業運行困難加重。1~7月,生產粗鋼4.2億噸,同比增長2.1%,增幅同比回落8.2個百分點。7月末,國內鋼材價格綜合指數為108.08點,同比下降26.6點,比年初下降12.4點。盡管去年四季度以來,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價格也有回落,但幅度明顯小于鋼材價格回落的幅度。比如,7月份進口鐵礦石價格平均為133.72美元/噸,比年初僅下降0.05美元/噸。另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1~7月,會員鋼鐵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僅有7億元,虧損面高達33.8%,扣除投資收益,全行業主營業務整體處于凈虧損狀態。預計在今后一段較長的時期內,鋼鐵行業將繼續維持這種微利運行態勢。
針對鋼鐵行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建議在政策著力點重點把握好以下幾方面:一是鼓勵優勢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以及重點區域內的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二是扶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推進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管理工作,按照技術、環保、質量等準入標準對行業發展進行規范,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四是積極推進減量化用鋼。積極推動建筑、船舶、家電等行業鋼鐵產品升級,重點推廣應用高強鋼筋,滿足上下游產業升級的需求。五是大力開展淘汰落后產能工作。
船 舶:新船訂單大幅下降 1~7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549萬載重噸,由上半年同比增長4.2%轉為下降7.7%,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0.9%;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16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0.7%,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73.4%。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234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9.9%,比2011年底手持訂單下降17.6%,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2%。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接單難不僅是我國造船業面臨的問題,也是世界主要造船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據英國克拉克松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世界新船訂單成交量同比下降55.6%,韓國下降65.7%,日本下降34.4%。新船訂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造船市場有效需求嚴重不足,世界經濟增長放緩,航運運力過剩,造成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造船業影響的滯后性進一步顯現,一般而言,對船舶工業的影響滯后2~3年,所以接單難的問題今年表現的尤為突出;三是國際造船市場供求嚴重失衡,產能過剩嚴重,競爭進一步加劇。預計,2013年和2014年面臨的局面可能更為艱難。
在國際船舶市場需求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為保持我國船舶工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在宏觀層面要著力推進以下工作:一是積極擴大內需,加大國內老舊運輸和單殼油船的更新步伐,加快推進國內漁業船舶、內河運輸船舶及公務船舶的更新;二是鼓勵支持船舶行業實施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企業調整產能和業務轉型,優化存量資產;三是加強船舶科研開發。加快主流船型的升級換代、高新技術船舶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大力培育和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四是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公共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紡 織:生產增速明顯下降 2012年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趨緩,國內外棉差價過大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呈現下滑態勢,生產增速明顯下降,出口數量有所減少,企業效益出現下滑,產業鏈前端(棉紡、化纖)虧損加重。1~7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同比回落18.8個百分點。內銷增速明顯放緩。1~7月,在全國限額以上工業商品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低于去年同期7.2個百分點。出口同比負增長。據海關統計,1~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374億美元,同比下降0.2%。另從美國、日本和歐盟相關部分獲取的數據看,1~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的紡織服裝總金額同比僅增長1.8%,增速同比回落8.3個百分點,占其紡織服裝進口的比重為37.4%,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日本和歐盟從我國進口的紡織服裝總金額同比分別下降0.5%和7.7%(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和13.5%),占日本和歐盟紡織服裝進口金額的比重分別從去年同期的74.1%和35.9%下降到72.2%和35.6%。企業效益下滑。1~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23億元,同比下降1%;企業虧損面達17.7%,較上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09.3%。其中,化纖行業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52.5%,棉紡紗加工業利潤同比微增0.2%。
當前影響紡織行業運行的突出問題是,市場需求不足、國內外棉差價持續擴大、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等。當前棉花問題備受關注。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價差不斷拉大,到今年7月19日,國內外棉價差約為4100元/噸左右。持續加大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1~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下降1.4%,而從印度、越南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則分別大幅提升了20.5%和23.4%。中國棉紡協會跟蹤的棉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40%,3萬錠以下紡紗企業減產、停產面接近50%。另外,由于國際市場價格下降,許多紡織產品出口“量增額不增”,保持出口增長的難度很大。
D 預測與建議
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增加 應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從國內外的發展環境來看,當前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要更加復雜,存在更多變數。外部需求萎縮與內需增速放緩相互交織使得工業經濟下行壓力增加。
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復蘇前景不容樂觀,將使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
從國內看,出口、投資、消費三大需求和產出增速普遍低于市場預期,供給與需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已經成為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
———投資增長動力不足。今年1~7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目前,投資增長處于2002年以來的歷史低位。受此影響,上半年,在100余種主要機械產品中有近三分之一產品產量同比下降。1~7月,房地產投資大幅度回落,對鋼鐵、建材、施工機械等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居民消費增長放緩。1~7月,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4537億元,同比增長14.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
———出口前景不容樂觀。1~7月我國的外貿形勢極為嚴峻,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同比一直處于個位數增長水平,較去年同期有大幅下降。
2011年下半年以來,工業經濟增速出現了新一輪的下滑,這是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中國工業經濟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增長以后,所必須面對的調整過程。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切實紓緩企業困難,努力克服經濟下行帶來的影響,防止工業增速進一步下滑。同時,要把工作的著力點繼續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上,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工業發展水平。
一是正確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穩增長是基礎,調結構是關鍵。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落實國務院已出臺的各項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同時要毫不動搖地抓好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堅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繼續加大對鋼鐵、有色、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控力度,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正確處理“穩投資”與“促消費”的關系。“穩投資”是當前“穩增長”的關鍵,要重點支持和建設一批市場前景好、產業關聯度大、創新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同時,鞏固和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重視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需求升級。
三是正確處理“抓大”和“促小”的關系。在規模經濟行業,繼續支持大型骨干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重點是通過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稅負;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