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12-05 16:56 《中華工控網》原創
在工業計算機和嵌入式領域,相比其他同類企業而言,研揚科技并不算一個高調的公司,一貫的低調作風,使得其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并不高,公司的管理層也較少接受采訪。然而,營銷上的相對低調并不表示其實力不強,相反,作為最早進入工控領域的世界級企業之一,無人敢輕視研揚的業界地位。而2010年底研揚與華碩的聯合,也頗為引人矚目,這場聯姻給研揚帶來了哪些變化?研揚未來有哪些發展方向?帶著這些問題,在第十三屆高交會期間,記者有幸采訪到了研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張昭賢先生。
研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張昭賢先生
強強聯合帶來更大競爭優勢
2010年底,研揚科技宣布正式加入華碩集團,這一強強聯合舉措,為研揚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張昭賢表示,憑借華碩集團的研發及采購優勢,這一聯合大大提升了研揚的技術競爭力。加入華碩集團之后,研揚仍是保持獨立運營,但華碩為研揚注入資金和研發資源,支持研揚發展工業計算機產品線、云計算產品線以及醫療產品線。有華碩采購資源的協助,研揚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及研發費用,節省產品開發成本,加快產品上市時間,制造出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比如,一些工業計算機的零部件,與消費型計算機是一樣的,對于量不大但式樣多的工業計算機而言,跟專注于量大而樣式少的消費型計算機的華碩進行聯合采購,使得研揚可以獲得同樣質量的零部件,但價格更具競爭優勢。”
長期來看,這也是對研揚的客戶最有利的結合。一方面可以強化研揚承接大公司的訂單能力,同時增加產品多樣性及選擇性。通過聯合,華碩將協助研揚深耕強固型可攜式電腦、寬溫與軍規產品以及醫療產業等目標市場,為研揚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研揚科技高交會展位
不但如此,張昭賢透露,今年研揚將生產線從臺灣搬到了蘇州,這個生產線包括自動化生產設備SMT都拉了過來,這代表研揚對整個中國地區的一個承諾跟信心,及未來發展的投入。張昭賢說:“在今年之前,我們在蘇州有一個系統的組裝廠,但是沒有自動打件廠,從今年5月份開始,我們投入很大成本建立了一個大廠房,以后采購、生產、制造都會在大陸進行。目前這個工廠還處于試產階段,原則上明年就會開始量產。”工業計算機對產品的可靠性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同時為了保障新廠產品質量的穩定,研揚將原來臺北老工廠的整個管理團隊以及技術人員召到蘇州,對蘇州新工廠的人員實行長達半年的培訓和演練,而且將長期保留部分管理人員在新工廠,對最關鍵的部分進行監管,保持產品的質量等同于臺灣制造,甚至更好。
“這兩年研揚的業績發展速度算是持平,大概是10%到20%的增長,在我們整個新的生產線投入生產之后,研揚的雄心壯志遠比這個速度快得多,我相信我們將迎來飛速的發展。” 張昭賢對新工廠投入使用之后研揚的發展信心滿滿。
深耕行業 滲透云計算
深耕垂直市場一直是研揚科技的運營策略與方向。作為工業計算機的領導企業之一,醫療、軌道交通、能源等領域都是研揚的傳統重點市場。為了深耕行業,研揚甚至成立了一些關聯企業來專門專注于某個行業,比如醫揚科技,就是研揚為醫療行業專門成立的企業,同樣的關聯企業還有金達,雅源,以及目德,目東等。
為了迎合行業的需要,研揚將其產品線劃分為兩大塊:標準化產品以及客制化產品。標準化產品可以配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為能源、交通以及節能領域提供高效低耗的產品,而客制化產品可以應客戶的各種不同需求做個性化的開發,為軌道交通、公路監控、工業自動化醫療等行業提供合適的產品。“除了這些,比如熱能,電力,船艦,自動化控制等等都是我們重要的發展行業。” 張昭賢說道。
配合深耕行業策略的,就是研揚架構的改變和銷售據點的廣布局。首先一個就是將原先的三大業務板塊重新劃分為5大事業處,并新增2大事業處,每個事業處負責對應的業務和產品。除此之外,就是銷售網絡的完善。張昭賢表示:“目前我們除了在蘇州的總部以外,我們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分公司,我們還會在中國的一級二級三級城市慢慢鋪設我們的銷售據點,有些據點我們已經開始運作。我們在不斷地構建銷售網絡、服務網絡,甚至于讓這些據點成為下一次布點的中心點。”
事實上,研揚目前的銷售渠道也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垂直行業客戶的直接銷售,這類一般量都相對較大;另外一個就是通過代理商銷售,主要面向一般的中小型企業客戶。
未來,研揚又將重點滲透哪個領域?張昭賢給出的答案是:云計算!
物聯網、云計算的概念正在不斷地深入人們的生活,但目前云計算覆蓋范圍更多的還是在一般消費領域,在研揚看來,工業上云計算的重要性不下于消費層的云計算,甚至更重要。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研揚早已低調地在開展著工業云計算的研究和開發。
“云計算牽涉到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硬軟件的規劃技術,另一個是云計算的商業模式。我想讓云計算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有正確的商業模式,像我們比較熟悉的蘋果公司,它有很好的商業模式,使得云計算這種本來很高端的東西,讓一般使用者也能慢慢的接受,這就是一個正確商業模式的設立帶來的好處。云計算,技術是其次,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正確的商業模式。” 張昭賢這樣闡述對云計算的看法,“同樣地,研揚在云計算業務上也是朝著這兩大方面努力,除了原來的硬軟件的開發以外,我們也在構建適當的工業云計算商業模式,讓我們的使用者都能享有快速的服務。這也是產業差別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那么,研揚什么時候會正式推出其工業云計算商業模式?
張昭賢卻向記者賣起了關子:“我只能說,部分的項目我們已經在低調地進行,等到我們業務面擴大到一定程度各位就會看到了,目前還不方便透露。”
這樣,我們就拭目以待,看看研揚這次可以為業界帶來哪些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