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海洋工程裝備上升為國家戰略

http://www.gjzbw99.com 2011-10-10 11:12 來源:國際船舶網

  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近日下發《關于印發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锻ㄖ诽岢?,未來十年要重點發展主力海洋工程裝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并且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細化補充。

  海洋工程裝備上升為國家戰略

  《通知》明確指出,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是我國當前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高風險的特點,是先進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綜合體,產業輻射能力強,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大。

  此次《通知》明確了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方向,并確定了主力海洋工程裝備(包括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自升式鉆井平臺、自升式修井作業平臺等)、新型海洋工程裝備、前瞻性海洋工程裝備、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關鍵共性技術等五大戰略重點。

  根據《通知》,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設計制造體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的自主設計和總包建造技術、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的制造技術、以及關鍵配套設備和系統的核心技術,基本滿足國家海洋資源開發的戰略需要。

  《通知》要求,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開發、總裝制造、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產業體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裝備企業,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制造技術,具備新型海洋工程裝備的自主設計建造能力,產業創新體系完備,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為保證目標的實現,《通知》從加大支持力度、鼓勵研究開發和創新、改善金融服務方面給出了明確的表述。

  《通知》指出,要加大國家投入力度,推動要素整合和技術集成,努力實現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核心技術重大突破。結合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特點,進一步落實相關稅收支持政策。

  此外,要鼓勵研究開發和創新,《通知》明確,要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對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進行聯合攻關;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并落實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鼓勵國內企業開展海外并購;推動國際海洋工程裝備技術轉移。

  在金融支持方面,《通知》提出,要有效拓寬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靈活運用票據貼現、押匯貸款、保函等多種方式,支持信譽良好,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海洋工程裝備企業加快發展;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進一步探索改進適合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特點的信貸擔保方式,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積極開展海洋工程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從長遠來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包張靜說,從目前來看,政府對海工產業的支持將長期持續下去。

  海工裝備市場空間巨大

  據中國海洋工程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全球海工裝備保有量卻穩步增長。“截至2011年8月12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保留量為649座(艘),比2010年底增長了8.7%。” 中國海洋工程網首席分析師易海文說,2011年以來全球鉆井平臺數量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易海文指出,隨著油價維持高位運行,將激發海洋油氣的開發熱情。“在海洋油氣開發投資中,海工裝備占比約為20%-25%,按22.5%計算,預計未來5年,全球海工裝備年均市場容量為810億美元。”

  易海文預測,隨著中國對海工產業支持政策的頒布和落實,全球海工裝備制造中心將向中國轉移,未來幾年,中國海工裝備全球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預計到2015年有望達到20%。據此測試,未來5年期間,中國海工裝備年均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20億元。

  成為造船業新的增長點

  業內人士表示,將海洋工程裝備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造船業已接近二次探底。

  中信證券表示,目前克拉克松新船價格指數已經持續17個月位于141-142附近,1-7月新船成交量同比下降46%,預計全年新船訂單低于1億DWT(載重噸),造船行業及相關配套企業的盈利情況跌入谷底。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世界海工訂單活躍度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作為造船大國,我國造船工業繼續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大力發展海工裝備產業,是未來5-10年我國船舶企業在造船市場持續低迷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造船業新的增長點。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船舶企業進軍海工裝備領域已成為時下的一種潮流。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船舶企業,熔盛重工的海工板塊已全面啟動,并最終形成4個大項,包括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鉆井平臺、海上煉油廠的浮式生產儲存卸貨裝置(FPSO)、海洋工程船以及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并稱到2013年,海工板塊目標產值將突破30億元大關。除了熔盛重工外,上海振華重工股份公司拓展海工裝備市場的步伐也頗令業界關注。該公司與西班牙ADHK公司簽訂了22億美元的海工產品訂單;又與盧森堡MCS公司簽訂總價為1.44億美元的一艘鋪管船銷售合同。與此同時,占據主導地位的兩大央企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也加緊在海工裝備領域布局。兩大集團旗下的上海外高橋、青島海西灣和大連重工等制造基地,承建了以10萬噸級FPSO和3000米水深半潛式鉆井平臺等為代表的高檔產品。

  海工產業何以步入“快車道”?

  如果把近年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發展比作是“面團”的話,那么,《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的發布,就為產業發展帶來“發酵”期。可以預見,未來十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將步入“快車道”。

  從外部環境看,隨著陸地資源的日漸稀缺,全球海洋資源開采日益高漲起來,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在海洋國土開發上還比較薄弱,現在中國的海洋開發能力主要集中在淺海,海洋資源的全面利用、深海的開發能力還不足,也缺少相應經驗。

  從裝備制造現狀來看,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國產化率一直較低,進口比例在70%以上。在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上,全球海工裝備水平第一梯隊為歐美類企業,第二梯隊為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中國總體處在第三梯隊,以制造低端海工裝備產品、賺取加工費用為主。

  不過,正因為明顯的差距帶來了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我國眾多企業包括造船企業紛紛涉足海工裝備產業,加上國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達到110億美元,其中海洋油氣開發年均增長將達到800億美元。未來十年將是我國海工裝備產業縮小與發達國家距離的絕佳機遇期。只要加大國家投入力度,瞄準核心技術以帶動產業發展,并進一步細化優惠政策,做大做強海工產業,就能與發達國家一爭高低。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