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9-19 13:58 《中華工控網》原創
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物聯網被譽為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已成為國內外新一輪信息技術競爭的關鍵點和制高點。經過近兩年的推廣與發展,我國的物聯網正從概念走向應用務實的階段。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數字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物聯網正進入一個務實推進的階段,但是有“產業基礎,缺核心技術”,機遇與挑戰并存。
據了解,我國物聯網應用方向明確,推動有條件的制造企業通過物聯網應用向服務轉型是政府未來5年的重要工作方針,重點發展領域在精細農牧業、工業智能生產、交通物流、電網、金融、醫療衛生、公共管理等領域。
即將出臺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基本確立2011-2015年軟件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25%,收入超過3萬億元,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多億元規模。
5000億抑或8000億 機遇與挑戰并存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物聯網“十二五”規劃將鎖定十大物聯網應用重點領域,分別是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工業與自動化控制、醫療健康、精細農牧業、金融與服務業、國防軍事;建成50個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示范工程,5到10個示范城市。其中,無錫傳感網示范區規劃現已上報國務院。
為了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近日財政部企業司司長劉玉廷撰文提出,支持物聯網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籌措資金。一方面加大財政投入,支持物聯網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層次地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等各類社會資本向物聯網集聚。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白皮書顯示:預計“十二五”期末我國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5000多億元,形成萬億級規模的時間節點預計在“十三五”后期。而中國市場情報中心預測,2013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的整體規模將達8000億元,2020年將超過5萬億元,數字頗為驚人。
董寶青認為,中國物聯網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主要存在幾個特點。一是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我國在自動化領域、機器對機器通訊、傳感器領域等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和應用。二是核心技術仍然匱乏,大多數的核心技術都不在自己手里。三是從事企業規模不夠大,大規模成功應用的案例還沒有。
地方搶跑物聯網 深圳3年打造產業高地
智慧城市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在特定歷史時刻交匯的產物,也是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要求。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表示,今年工信部制訂的與智慧城市相關的規劃超過10個,包括“十二五”信息化規劃,信息安全規劃,電子信息產業、軟件業、通信業規劃,物聯網規劃;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規劃等,這些規劃將在9月底前編制完成,年底前陸續頒布實施。同時,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推進信息技術及產業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9月7日,《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發布,要求以企業為主,重點實施云計算、物聯網、TD-LTE、高端軟件、集成電路、下一代網絡NGN、車聯網、信息服務8個專項。其中,到2013年,上海軟件產業要實現經營收入超過21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總規模要達到850億元。同時還要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力爭2013年電子商務交易額比“十一五”期末翻番。
為發展物聯網,深圳今年年底前將建立全市物聯網產業聯盟及研發認證平臺,完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支撐體系,推動物聯網產業高端環節在深圳聚集。根據不久前出臺的《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1-2013年)》,深圳將用3年時間將物聯網產業打造成為深圳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應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電網、智慧水務、智慧生活等一系列實用性強、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明顯的應用示范工程。
賽迪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5月份,中國的一級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詳細規劃,有80%以上的二級城市也明確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日前公布的《首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顯示,創建智慧城市“領跑者”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南京、佛山、揚州;創建智慧城市“追趕者”的城市有:天津、武漢、無錫、大連、福州、杭州、成都、青島、昆明、嘉定、莆田、江門、東莞;創建智慧城市“準備者”的城市有重慶、沈陽、株洲、伊犁、江陰。
聚焦物聯網產業發展 智慧城市改變生活
物聯網技術為智慧城市提供了人、機、物最重要的運行模式,對于發展智慧城市的作用不可忽視。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指出,信息技術要與國民經濟主要領域緊密結合。物聯網在交通、制冷電網、農業、城市管理等各領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領域更將大有作為。他表示,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都將成為今后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交通
物聯網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物聯網感知交通系統地磁節點檢測到道路交通流量信息,紅綠燈信號控制機根據路口流量動態調整狀態與時間。
智能交通重點發展方向是,通過智能芯片和稱重傳感器監測軌道交通、航運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實時運行情況,然后通過數據處理對交通工具的速度、故障、位置以及整體交通擁堵情況進行檢測,并針對不同情況及時給出解決方案。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過1000億元的市場規??焖僭鲩L,有關專家預計,到2015年僅交通運輸管理領域就將達400億元。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3年,深圳市擬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全市主要路口布設近萬個基站查驗點,為全市機動車安裝電子車牌,通過獲取車輛電子軌跡信息,實時掌握交通流量信息等,提高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設“智慧交通”工程。
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處于網絡末端的傳感器,其原理及作用與物聯網的感知層是一致的,它是智能電網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是實現智能化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它應用在電網建設、電網安全生產管理、運行維護、信息采集、安全監控、計量及用戶交互等各個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智能電網各環節的信息感知深度、廣度以及密度,提高電力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促進以及“信息流、業務流、電力流的高度融合”的實現。
物聯網的相應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的發、輸、變、配、用環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發展規劃,我國“智能電網”將分為三個階段發展,智能電網建設總投資規模約4萬億元。2011-2015年為規劃的全面建設階段,其投資約為2萬億,預計到2015年建成50個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示范工程,形成核心技術產業規模2000億元。
隨著智能電網的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智能化用電的需求不斷提升。智能家電、智能小區等逐步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使得智能電網與物聯網相結合的迫切性加劇。
智能物流
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王繼祥認為,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 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
物聯網正在助推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這是基于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物流與生產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
當前,物聯網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在這一進程中,物聯網的興起引發物流信息化整合進入一個新周期,在這個階段,信息技術的單點應用將會逐步整合成一個體系,以追求整體效應,從而帶來物流信息化的變革,推進物流系統的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發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統。
精細農業
近年來,隨著智能農業、精準農業的發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動嵌入式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逐步拓寬,通過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對農田環境的影響,獲取精確的作物環境和作物信息,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足不出戶就可以監測到農田信息,實現科學監測、科學種植,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以物聯網精細農牧業“智能大棚”為例,它裝有許多傳感節點,能感知溫度、濕度、光照度還有風力和土壤的酸堿度等信息,并且能根據棚內的溫度自動調整光照卷簾,能夠根據棚內的濕度進行自動滴灌等。智能大棚實現了清潔綠色的同時,保證植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使弱質農業向高效優質農業轉型。
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農業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會為中國農業發展與世界同步提供一個國際領先的全新的平臺,也必將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