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8-31 15: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公司可以選擇安裝各種各樣的工業網絡。他們不僅選擇符合現在可用的,還會考慮是否符合新興的標準。有一個戰略性的邁進是非常重要的。
網絡一直都在延伸,不僅在辦公室和商業環境中,也在工廠,制造工藝,以及整個企業中。由于有太多的選擇使的很難做決定。一些最終用戶干脆就聽從供應商的意見。但是這種方法,可能會限制企業不同部門之間產品的性能和互操作性。
現場總線戰爭
在工業自動化業務中,過去現場總線戰爭導致了各個階層的用戶基于物理距離,運行速度,實時功能和其他特殊要求的不同應用標準。
現今主要的IEC標準工業網絡包括: Profibus/Profinet、 Foundation Fieldbus、ControlNet、MODbus、HART等其它總幾計15種,其中許多只是在歐洲地區得到認可。
為尋求吸引更廣泛的使用,以及與眾多供應商產品之間的兼容性,大多數專用網絡已經形成“開放式”的標準。隨著標準在不同的工業環境中出現,大多數主要的自動化公司都宣稱支持所有的主要標準,為他們的客戶,最終用戶提供產品的兼容性。但是,市場沖突依然在提供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和提供現場儀表的獨立制造商之間上演。當然,每個供應商都支持他們自己的專利性產品。
有兩種方法用于現場設備的集成, 電子設備描述語言(EDDL)和現場設備工具/設備類型管理器(FDT / DTM)技術。支持FDT / DTM并不意味著就拒絕EDDL,因為EDDL文件和DTMs一起工作也提供所需的系統功能。但是這種技術和營銷的優勢仍需要繼續研究。
在我看來,EDDL和FDT / DTM之間的差異不是技術,而主要是那些想保持領導地位的大公司,他們不允許其他人通過技術“后門”來參與。關于兩個標準的簡單描述的討論依然在繼續,細微之處的沖突,除了“混沌”,無法做其它的解釋。所以現場總線戰爭仍在延續著。
無線網絡
因為工業自動化業務中無線網絡預計將產生明顯的增長,所以過去幾年工業無線已成為一個主要標準。無線網絡在工廠和加工工廠的重要性就如同互聯網在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正如互聯網讓訪問數字信息無處不在,傳感器和執行器網絡將提供實時的廣闊陣列,遠程測量,控制和與物理世界的互動。
工業網絡將很快就能成為標準廠房和辦公WiFi,WiMAX和寬帶IT網絡的集成。主流的網絡“大猩猩”思科,正在將IT和自動化世界高速的融合在一起,并已進入工業自動化領域,希望從廠房和工廠擴大其覆蓋面。
需要記住的是,盡管過程自動化專業主要專注于在傳統現場設備的無線功能版本的好處,在工業自動化應用中無線技術的潛在應用范圍是相當廣泛和更深入的。有大量的測量和控制應用可以使用通用性的無線,這將有助于市場大幅增長。
無線戰爭
無線標準持續不斷的糾紛和延遲只是一個營銷伎倆,目的是通過支持大型自動化公司市場策略的細分化獲得市場份額。
艾默生以及其它公司主要專注于現場設備的無線標準。而霍尼韋爾和另外一些公司希望標準針對于更廣泛的線性測量和控制產品、整個加工工廠、以及要求具有廣泛的裝置和系統的無線通訊。
在2007年,WirelessHART被宣布是第一個專門為過程測量和控制現場儀表而設計的開放式無線通信標準。這個規范是通過自動化行業內幾家大公司的共同努力而產生的。
自愈網狀網絡的概念是基于Dust Networks的WSN(無線傳感器網絡),并且它的TSMP(時間同步網協議)是WirelessHART標準的基本構建塊。基于HART現場設備的供應商能夠迅速開發兼容的版本與無線,對廣泛部署的硬連接HART設備做了無線更新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然而霍尼韋爾和其他公司都抗議:行業需要等待尚未成型ISA - 100標準,該標準正在制定以便支持多種協議,例如HART、Profibus、CIP和Foundation Fieldbus,而不僅僅是WirelessHART。
在第一次沖突后,ISA和HART成立一個聯合技術委員會,以評估的WirelessHART技術符合ISA目標的程度,以及是否可以納入到現在被稱為“標準的ISA—100家族中”。在2008年中期, ISA / HART合作推出的半年多后,委員會和副委員會共計51個成員仍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因此,“無線戰爭”一拖再拖。
這看起來非常像發生什么事情,幾乎是在二十年前,幾個互不兼容的協議納入IEC標準最終解決“現場總線的糾紛”。約有15種不同的工業網絡協議最終被批準為“標準”。毫無疑問,“無線戰爭”最終也會以類似的方式解決。
工業以太網
以太網無處不在。在商業環境、工廠和過程自動化甚至到設備幾乎都使用到了以太網。對于工業網絡,它最大的好處是能夠連接一切——從工廠車間到公司董事會議室,在一個網絡中,可以訪問來自世界各地企業的數據。
一些人擁護以太網的工業版本。工業以太網不只是把工業協議和TCP / IP的實時擴展連接起來。工業以太網的基本特性就是在任何速度下它的平均運送速度以非線性的方式降低。因為數據的沖突和重傳,設備的響應時間得不到保證。
以太網是否會滲透到下一層已成為需要密切關注的實時問題。有很多明顯的優勢增強以太網標準,尤其表現在確定性,速度和優先性。對于大多數工廠自動化應用中,100 Mbps以太網是足夠的。沒有任何原因表明以太網不能用于構建確定性,開放和廉價的自動化網絡解決方案中。
傳統的工業自動化公司都清楚以太網的重要性。例如,羅克韋爾自動化、西門子和其它人宣稱:他們70~80%的自動化產品都是可以用以太網。
很明顯,自動化和控制產品必須有以太網連接。然后真正的問題在于是否直接連接到以太網上,還是間接通過一個根深蒂固的工業網絡。
必須認識到,以太網本身并不能保證兩個設備可以相互交談。在應用層必須有兼容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數據模型允許從一個平臺到另一個平臺應用層軟件的轉移。
那些主要的工業網絡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它似乎是很明智的向混合系統發展。在我看來,越來越多的用戶將采用具有最小系統接口的工業以太網方案并直接連接到輸入/輸出層。
無處不在的因特網
有線和無線的普及最終可以達到數百億的連接。機器之間可以相互溝通,數據挖掘和處理系統也可以自動的溝通和解釋他們收集的數據質量。這將增加對所有企業,供應商和最終用戶的價值。
“無處不在的因特網”這個術語包含的內容有:機器與機器通信、互聯網連接、企業級數據管理應用和基于網站的服務。從智能設備的連接到因特網,能夠實現完全自動化的全球通信,數據采集和控制。通過無線能夠明顯改變工業自動化系統的體系結構,分布式智能傳感器與制動器,遠程的中央控制和監測系統。
今天,機器對機器(M2M)通訊作為一個新興的環境正在興起,關注的問題在于機器之間如何溝通,它們是如何管理,它們里面的數據和信息又如何管理,以及人類、企業、社會如何與他們打交道。
具備互聯網智能設備的融合在數字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深遠的轉變——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數字神經系統”。設備聯網技術指數的增長正在迅速的改變面貌。無法利用數字變革這股浪潮的產品和公司將會被淘汰。設備網絡、無線傳感器和執行器機器對機器(M2M)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將帶來巨大的商機。
變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無人參與的網絡設備,自我檢測、自我控制、自我優化。這表明信息技術和電信這些新的應用也將會被歸納到先前的商業模式中。
結論
工業自動化環境的未來將擁有巨大的潛力,不僅價格低廉,在一個工廠中安裝各種不同的網絡將幫助管理改善營運及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