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6-17 13:47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湘潭市市長史耀斌(左二)參觀湘潭高新區政務大廳
湘潭市市長史耀斌,湘潭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克和、管委會主任劉碩科等為鋼絲繩項目開工剪彩
世通優力創中荷合資公司合資合同及入園協議簽字儀式
湖南勝利鋼管(湘鋼)有限公司簽約儀式
湘潭高新區創新大廈
“十二五”開局之時,也是湘潭高新區全面啟動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之際。對于湘潭高新區而言,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壓力同在。今天的湘潭高新區人,正意氣風發,用智慧與汗水,在創新創業的熱土上續寫著高新創業、業創新高的美好篇章。
改革創新強動力
加快湘潭高新區的發展,將湘潭高新區打造成創新型特色園區,已成為湘潭市委、市政府實現“兩個率先”的重大戰略舉措,也納入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四化兩型”的重大戰略部署。
2010年9月,湘潭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置換了湘潭高新區的發展空間,將雙馬鎮、板塘鄉劃入湘潭高新區管理,產業發展空間得到有效拓展。2011年,湖南省省長徐守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4次提及湘潭高新區,一次是肯定湘潭高新區晉升國家高新區的成績,一次是寄予湘潭高新區提升發展水平的期望,兩次是部署湘潭高新區風電、鋼材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的發展,賦予了湘潭高新區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
今天,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湘潭高新區人認識到,要承擔湖南省、湘潭市的戰略任務,人是決定因素,盤活機制則是關鍵環節。唯有改革創新,才能激發出湘潭高新區人的精、氣、神,為園區建設鑄就新的活力與動能。
一是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湘潭高新區通過科學設置內部機構,打破“三定”(定職能配置、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制)僵局,將人力資源優勢集中到服務園區、服務企業上來,引進了一批專業性較強的人才;通過推行崗位管理,實行競聘上崗和合同管理,根據崗位分析、崗位評價進行崗位填充和優化,按崗定酬,崗變薪變,待遇向產業服務和開發一線的崗位傾斜,采用崗薪制和年薪制相結合的辦法,將崗位待遇與職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使量化考核得以真正實現。目前,湘潭高新區管委會正著手引入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等先進理念,進行系統的企業形象設計(CIS)設計,旨在昂揚員工的斗志,把創造、創業、創新的活力激發出來。
二是創新園區投資建設模式。湘潭高新區變政府投資為企業投資,面向市場,以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創新園區開發建設模式,盤活資產,實現滾動開發。一方面湘潭高新區以園區公司為業主單位,通過為入園企業或招商項目平整土地、搞好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建設、代建廠房等,破解了園區企業建設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更為園區企業的發展贏得了速度和效益;另一方面,以園區公司為融資平臺,籌措開發建設資金,該公司成立8年以來,通過銀信借貸、發行企業債券、股權轉讓等方式,先后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技改擴項目融資80多億元,有效破解了園區及企業融資難題,加快了開發建設速度,推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三是創新社會事務管理模式。湘潭高新區的主要任務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教育、衛生、畜牧水產等社會事務工作不是園區的“主業”,然而如果管理不好卻會影響園區整體發展,而這些社會事務需要專業人才隊伍來管理。于是,湘潭高新區管理者們解放思想,創新方式,將所托管范圍的這些社會事務“反托管”給岳塘區,建立與岳塘區的利益補償機制,集中精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為適應新的開發建設需要,湘潭高新區將加快鄉、鎮體制改革,建立基層組織服務園區征拆、建設的快速反應機制,構建引導村、場經濟組織參與園區生產性服務業及產業配套服務發展的新模式,努力形成社會事務管理助推園區產業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我們將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以公司化模式、市場化手段創新園區開發機制,優化重組資源,朝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集團化方向運作,推動高新大發展;以改革的方式多元融資,掀起開發建設新高潮;同時規范、高效行使市級下放的管理職權,進一步優化環境,為‘十二五’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湘潭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肖克和說。
政策扶持煥活力
2011年初春,“園區就是特區”的理念在湘潭高新區落地開花,這讓期盼已久的湘潭高新區人為之興奮。
最近,湘潭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審定通過了《關于明確湘潭高新區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加快發展的意見》,按照“園區事項、園區辦結”的原則,將54項相關行政審批事項和經濟管理權授權于湘潭高新區,相關的行政管理權(含執法權、收費權)全部在湘潭高新區內實施。市級經濟管理權和部分行政審批權限的下放,對于有效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湘潭高新區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面對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湘潭高新區也積極拓展內部發展空間,適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人才及企業上市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將從各個層面為企業“輸血”,同時也將激發優秀人才的智慧和潛能。這也標志著湘潭高新區為全力打造“優良的投資環境、放心的投資體系、省心的投資模式及開心的投資回報”的格局,已有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是湘潭高新區重點打造的三大產業之一,園區將設立不低于5000萬元的鼓勵扶持基金,專項用于重點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的關鍵性設備投資補貼、技術創新研發、產業化項目的配套獎勵、企業規模化擴張的貼息資助、產業聯盟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及對在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人員進行獎勵。
湘潭高新區還對在園區自建或租賃廠房的企業給予各種形式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租賃湘潭高新區標準廠房新設立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且屬于863、973產業化項目、世界500強企業、國內100強企業的,給予3年以內2000平方米免租金的優惠。
此外,湘潭高新區專門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將對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內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及自主轉化科技成果的企業給予最高達100萬元的獎勵;而對建立省級以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內研發中心的企業,也將給予獎勵。
除了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湘潭高新區針對鋼材深加工產業出臺了全方位的優惠政策。
首先,對湘潭市政府與湖南華菱集團戰略合作的鋼材深加工產業園項目,湘潭高新區在土地供應、基礎設施、聯合招商、產業配套和財政獎勵等方面給予特別鼓勵政策。
新進重大項目的行政性收費補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免征企業營業稅及設立研發中心的獎勵等優惠政策均將面向鋼材深加工產業相關的企業;對連續兩年取得顯著經濟效益,且對湘潭高新區財稅貢獻特別突出的企業,由湘潭高新區管委會給予企業和高層管理人員重獎;對新進鋼材深加工產業企業,自投產之日起30日內,湘潭高新區免費提供電視、廣播、平面媒體的宣傳推廣。
此外,對招商有功的外來投資者和引資中介人,湘潭高新區都將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最高獎金達200萬元。
項目建設蘊潛力
園區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項目是抓手。湖南省委書記周強2011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就到湘潭調研考察項目建設,并指出“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省,四化兩型,建設‘四個湖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關鍵靠項目”。這大大激發了湘潭高新區的項目建設熱情。
招商是項目引進的關鍵。在新的空間和體制下,湘潭高新區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呈現出競相涌入的局面,招商格局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堅持產業鏈招商,按照符合‘兩型社會’建設的發展要求招商選資,晉升為國家高新區后,招商形勢喜人,每天都有兩三個項目洽談要求入園。”湘潭區管委會主任劉碩科興奮地說,未來湘潭高新區將加大產業鏈招商的力度,深化與湘電集團、湘鋼集團的戰略合作,加強與江麓、江南的合作,吸引其產業化項目入園發展;瞄準世界500強、國內100強企業,綜合運用扶持政策,引進管線管、風電塔筒、板材加工配送、風電結構件、太陽能光熱發電等優勢項目,使園區在今年實現新能源裝備產業鏈群產值翻番;鋼材深加工產業初步實現集群發展,礦山裝備現代運輸制造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起步。此外,園區還將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鋼絲繩、遠大住工、風電電纜、藍綠光電、新曦電子、華湘環保、新物產物流、洪盛物流項目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促使其成長為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年內促成湖南省建三公司總部、科源科技總部、瑞泰科技總部落戶。
圍繞項目招商,促進產業落地。今年,湘潭高新區將掀起大投資、大開發、大建設的新高潮,園區范圍內固定資產投資將達100億元,同比增長105%,園區實現融資到位50億元,通過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初步奠定新區內交通、水、電、通信網絡框架和產業園區發展的框架,為決戰“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目前,湘潭高新區的空間布局已經調整完畢,園區面積達到45.8平方公里。今年,園區將在快速完成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征地拆遷工作力度,年內騰地5000畝,確保產業用地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重點推進“四橫四縱”(即迅達大道、霞光東路、書院東路、沿江風光帶和月華路、青年路、東二環、板馬路)的招商和建設工作;著力推進鐵牛埠港區二期建設,確保年底投入運營;加快園區次干道的建設進程,做好書院路跨鐵路橋梁施工規劃等各項前期工作;推進東方紅南廣場科技孵化城項目建設,做好茶園變電站東側接點至中心變電站的電纜隧道建設工作,爭取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根據規劃,湘潭高新區要通過整理完善項目資料、國有資產清理管理工作,整合有效資源,提高融資抵押率,通過銀行信貸、“基金+貸款”、發行銀行票據、企業債券等方式實現融資到位20億元;加強與吳地集團、中冶長天等國內知名企業實體的聯系,通過“建設—移交”等合作模式,實現引資30億元;加強園區金融服務工作,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出臺針對擔保公司、創投公司和小額貸款機構的鼓勵扶持政策,加強銀企、政企聯系,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協助園區中小企業獲得融資30億元。
在大投資的拉動下,湘潭高新區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有望實現增幅50%以上,為推進“千億園區”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產業聚集提能力
產業是園區發展的根本。項目質量的好壞、產業規模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園區競爭力及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一路走來,湘潭高新區扮演了一個成功的追“風”者,乘風而上,以風電裝備制造業為主的新能源必然會帶給園區更多的饋贈與回報。
目前,隨著這些項目的投產,湘潭高新區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已形成了以兆瓦永磁風力發電機總裝為主體,以葉片、特大軸承、控制系統、偏航系統、減震器、骨架、剎車系統、電池、升降機為配套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本地配套率達到60%、國產化率達到80%;鋼鐵產業深加工基地規劃面積為5000畝,預計5年內產業項目直接投資達200億元以上,基地重要項目鐵牛埠港區二期工程已進入緊張的水工施工階段,基地產業項目正在加速引進、建設,鋼鐵深加工產業有望成為高新區主導產業;湘電重裝、格林新能源、藍綠光電、新曦電子等礦山裝備制造、電動企業關鍵零部件制造、LED等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十二五”期間,湘潭高新區將繼續深化與湘電集團、湘鋼集團的戰略合作,以新能源產業園和雙馬工業園為載體,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迅速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制造、精品鋼材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確保年內10個以上產業鏈招商項目入駐園區,重點引進河北巨龍鋼管有限公司的管線管項目、湘鋼鋼絲繩和瑞興公司等龍頭項目;大力發展礦山裝備現代運輸制造產業,推進眾泰汽車二期、韓國SK電動車、美國雷騰電動車以及湘電集團輕軌車等項目;培育現代服務業,推進新物產物流、洪盛物流、思科高科技示范小區、東舜數碼產品、安防設備等項目,促使其成長為特色產業集群;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鄉鎮產業將突出轉型升級的主線,以服務業為發展重點,堅決淘汰不符合園區產業發展規劃的企業。
作為湘潭市科技創新發展的主陣地,近年來,湘潭高新區以火炬創新創業園為載體,加快創新要素資源的聚集,有效拓展創新載體,創新驅動更加有力。
今年,湘潭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將緊緊鎖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推進標準廠房建設的同時,快速確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規劃,大力引進(孵化)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和科技人才,設立高端科技創業項目成長專項資金,創新與金融資本的合作模式,吸引風險投資公司和民營資本促進對科技項目的扶持,引進企業技術中心,推進創業苗圃建設工作,抓好大學生創業園的工作。
今年年內,湘潭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有望新增入園(孵化)企業50家,現有孵化場地企業入駐率達95%;引進中介服務機構2家、研發機構5家、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個,引進或新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1家;新增申請專利50項,專利產業化項目10個;新增(引進或新獲批)注冊商標15個,引進或申報省級著名商標(省級名牌產品)1個;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
在湘潭高新區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創新引領能力正在加速提升,產業鏈群正在實現快速擴張,經濟的活力正在日新月異地涌現。
決戰“十二五”,湘潭高新區已經吹響了戰斗號角。帶著堅毅的眼神,邁著執著的步伐,湘潭高新區人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踏上輝煌征程,向著新的目標鏗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