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3-15 16:27 來源:中國工業報
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
“國家應成立光伏產業專業部門機構,在能源開發、供給、應用等多方面統籌考慮,編制適合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確立未來的發展目標。”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在發言中“關于加強對太陽能光伏產業調控的建議”,調研深入、針砭時弊、受到關注。
發展迅猛
靳保芳表示,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新能源、低碳經濟,受到全世界的追捧。許多國家紛紛出臺扶持補貼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飛速發展。
據他介紹,為了鼓勵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采用了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等方式,加快了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制造基地。2010年,隨著歐洲國際市場回暖,從國外飛來大批訂單,再度引發了資本對產業低端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瘋狂追逐,從事光伏的大腕兒們以GW速度擴產;一批上市公司紛紛加碼或者上馬光伏項目,動輒投資數億元乃至幾十億元。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紛紛削減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補貼,上游的多晶硅價格堅挺,短期造成了市場危機隱伏。
隱憂凸顯
作為率先進入光伏產業的企業家,靳保芳認為,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喜,更有憂。據他觀察,已經凸顯四大弊端:“盲目無序發展,引發市場風險。”
他介紹說,2010年光伏市場回暖,異常火爆的國際市場行情超乎預期,生產商訂單持續爆滿,光伏組件價格也持續走高,引發我國很多企業盲目扎堆上馬光伏產品項目。據有關部門預測:2011年我國產能將達35GW,全世界的消費需求在20GW左右,將出現階段性供求失衡。
“產能結構不合理,造成成本高、效益低。”靳保芳談到,“中國是光伏制造大國,還不是制造強國。”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結構存在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原料、裝備、測試儀器設備制造企業規模小,多晶硅仍有50%、銀漿100%、裝備20%等需要進口;絕大多數測試設備儀器,我國還不能生產,需要依賴進口;低端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占全世界的60%,95%的產品需要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中國是世界光伏產業大國,國內消費不到10%,國內光伏發電的總裝機量僅占全球裝機總量的1%,產品嚴重依賴出口;技術結構不合理,我國最具優勢的是電池片和組件技術,以及其他新興電池的開發,但裝備技術和原材料技術并沒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國外發達國家手中。
“企業多、規模小,產品競爭力不強。”光伏產業是資金和人才密集型高科技企業。在過去10年里,美國崛起的光伏企業是15~20家,但每家都有獨特的技術。我國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有近2000家,其中有生產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500多家,產能50MW~100MW的有200多家,產能100MW以上的300多家。而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原材料的供應包括多晶硅材料的來源與工藝基本上都千篇一律,太陽能光伏產業大都集中在產業鏈門檻最低的封裝環節,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企業普遍缺乏人才、資金、核心技術。
加強調控
據此,靳保芳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旨在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科學發展。
“政府加強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引導。”他建議:成立專業光伏產業領導部門機構,在能源的開發、供給、應用等多方面統籌考慮,編制適合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確立未來的發展目標,及時出臺解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裝備思路、突破方向、發展路徑等。
“盡快制定光伏產業的國家統一標準,規范發展。”他表示,對布局不合理的企業不予審批立項;對不夠條件的企業限制上馬;對不合格的產品限制出廠上市,對外國企業產品實行準入制度。推動建立產品的認證、監測制度,實現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同時,完善相關產品的質量標準,嚴格產品質量,加強行業監督、凈化市場,提高產品質量,維護我國聲譽。
“制定新政策,對落后產能進行調控。”靳保芳認為,國家要像對多晶硅一樣,早日出臺整個行業進入標準法規和鼓勵新政,對行業有品牌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研發中心、有專業領軍人才的前30名大企業和太陽能電池及組件上GW的企業,在土地、資金和稅收上給予優惠,進行大力支持。對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技術領軍人才的中小企業進行積極扶持。對無專業人才、裝備落后、技術水平低的小企業,進行限制發展,從而使光伏產業走向科學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