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2-24 10:23 來源:《電力系統裝備》
【導讀:涵蓋了從發電設備到輸變電設備再到用電設備30多個領域的電器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五”時期,其將得到怎樣的發展,有哪些發展重點,成為業內人士特別關心的話題,為此,記者特別采訪了電器工業“十二五”規劃制定方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協會行業發展與咨詢部主任王琨向記者介紹了我國電工行業的現在與未來。】
《電力系統裝備》:我國電工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王琨:目前,我國電工行業已成長成能滿足國內需求,提供電力與電氣裝備及器材的基礎性支柱工業。在發電方面,我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已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達8.7億kW,其中煤電占76%,水電占21%,其他約占3%。我國電網規模則居世界首位,技術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2009年,35?kV以上的輸電線路全長約110萬km,運行變壓器總容量達約18億kVA,最高電壓已達交流1000?kV、直流±800?kV。
隨著設計、制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和質量的提高,我國發電、輸變電設備等部分主要產品已經實現了升級換代,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發電設備中,60萬kW超臨界、100萬kW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70萬kW水電機組等已經作為成熟產品,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產品的技術、質量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9年,我國生產了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48臺、3435萬kW,其中包括100萬kW超超臨界機組12臺,三大發電設備制造集團生產產品占全國發電設備的70%。
在輸變電設備方面,我國已能自主研制±500?kV超高壓直流輸變電主要設備、75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主要設備、±800?kV特高壓直流輸變電以及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部分設備,其中1000?kV晉東南—南陽—荊門線90%以上的設備為國內自主制造,±800?kV云廣線的設備國產化率也達到60%。
最近5年,我國電工行業規模獲得空前發展,“十一五”時期的生產、銷售等經濟總量比“十五”末增長了一倍以上。電工行業資產總量從2005年末的9721.97億元,增長了119%,達到2009年末的21280.29 億元;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也分別增長了1.3倍之多,年平均增長達到32%;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2005年的14000家左右,達到2009年的24500家,增加了75%。
但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同樣在上述諸領域中,我國仍有關鍵的產品和技術依賴于國外,如發電設備制造業中的燃氣輪機與高水頭的抽水蓄能機組,不但設計依靠國外,某些部件亦依賴進口;±800?kV直流輸電工程中的直流場設備大部分也是進口的。
《電力系統裝備》:您認為造成我國關鍵技術產品依賴國外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轉變?
王琨: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是由于我國制造業的技術大多來自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加之國際制造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的變化,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是有限度的,高技術、核心技術不轉讓,而是以跨國公司作為載體進入我國,增加了我國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難度。
市場換技術只能換來入門技術,我們必須提高自主創新意識。改變這樣的現狀應著重解決4個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是解決過度依賴要素投入、經濟效率不高的問題。我國電工行業依賴資源和資金的大規模投入的粗放發展方式,成為一般產品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領域的惡性競爭。如,4萬億元投資造成線纜、變壓器等產品嚴重過剩,2010年我國變壓器產能達到整個世界2009年需求量的1.5倍,由此導致低價競爭,一些企業在變壓器招標報價中的價格僅為材料成本的80%。
二是大企業集團不強,且缺乏專、特、精的小巨人企業為之配套。我國電工行業制造能力強、研發能力弱;依賴引進技術多、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少;生產產值高、工業增加值低;單機制造能力強、系統集成能力弱,必須通過產業鏈的改善,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來提高大企業集團的競爭能力。我們倡導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為此我們正在推廣電機沖片的專業化生產,此前該部件由各電機企業自己生產,每個企業都需要建設高耗能的退火爐,集中生產后不僅節能還能節材,將在江浙、珠三角等電機生產集中的重點區域首先設點。
三是技術創新體系亟待改善,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我國裝備制造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體系由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產業化構成。而我國科研院所體制改革削弱了前兩個環節,甚至使其產生缺位,已造成了明顯不利于產業創新的影響。
目前,利用轉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礎與共性技術研究的公共服務平臺(包括設計、工藝、標準化、檢測、金融服務、供求信息交流、技術引進等)已刻不容緩,因為此類技術缺位會妨礙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而且其屬“競爭前技術”,具有一定程度的公益性,支持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需要政府給予財政上的支持,現在上海市就推出了公益研究院所減免稅制度。“十二五”期間要把通用基礎件(液、氣、密)、大型鑄鍛件、關鍵特種材料(高檔絕緣材料)、控制系統的元器件(包括儀器儀表)、數控機床的功能部件等作為優先發展領域,期望有所突破。
四是政府各部門要將國務院頒布的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各項政策,真正落實、合力執行。對于振興裝備制造業及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政府已頒布的政策可以說已給予了足夠的支持,目前的問題是按照統一的目標大家合力執行。
《電力系統裝備》: “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工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怎樣的?
王琨:根據協會所做規劃,“十二五”期間, 我國電工行業應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推進電器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作為電器工業“十二五”規劃的主線,通過實施規劃使電器工業邁上新臺階。
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著力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突破關鍵技術,進一步提高自主化能力;著力推進節能減排、推行綠色制造,由消耗、污染型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著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行業中小企業發展,提倡建立若干個產、學、研相結合的戰略聯盟,提升電器工業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加快產業集聚地建設,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目前我們已經在嘉興和余姚建立了電動工具生產基地,在浙江嵊州建立了小功率電機制造基地;著力建立電器工業國家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立和完善電器工業標準與合格評定體系,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準入門檻;著力加快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使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制造業,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
目前,我們協會所做的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形成“二稿”,將在春節前后發布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電力系統裝備》:您怎么看我國電工行業的“十二五”市場?發展重點有哪些?
王琨:從現在起到2020年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要基本完成工業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制造業仍將是支柱和主導力量。我們對“十二五”期間的發電設備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因為從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規劃來看,發電裝機還將有較大增長,“十二五”末期可能達到14億kW,每年將有7000萬~8000萬kW的裝機容量增長,市場容量比較樂觀。但應該注意到,這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占大部分,預計火電裝機將占每年裝機的一半左右,而目前三大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年產能之和已達到8000萬kW。
我們認為,“十二五”時期,行業發展重點應包括,發電設備領域的60萬k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IGCC聯合循環發電設備,高參數超超臨界機組,超高水頭、超大容量巨型水電機組,AP1000三代核電機組,快堆、高溫氣冷堆等第四代核電機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MW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等,其中40萬kW重型燃氣輪機、25萬kW及以上抽水蓄能機組是重中之重。
輸變電設備領域的發展重點包括,特高壓交流及直流輸電成套裝置(重點在于成套,加強研發關鍵配套件,解決國產化的空心率問題)、大容量FACTS設備、高壓電氣設備的在線監測與狀態評估裝置、智能化一次設備、新型智能(數字化)變電站、輸電線路狀態在線識別裝置等。
在用電端設備領域,應重點發展用戶端智能電器與系統、用戶端能源管理系統、智能電表、智能樓宇系統、電動汽車及充電裝置等。
《電力系統裝備》:能否舉例說明一下重點領域的發展側重?
王琨:我以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輪機和智能設備為例說明。
在大型抽水蓄能機組研制方面,我國具有缺乏機組水力模型開發和機組工況轉換及過渡過程分析的技術積累;沒有國產機組運行經驗;國內抽水蓄能電站現場設備整體調試工作尚需國外技術支持;結構分析中的有限元計算方法已普及,但結果的評價沒有標準,不論是在投標和設計階段都沒有明確的限制;對“駝峰區”和“S”區產生的機理、CFD預測及水力優化方面研究基礎薄弱等種種弱勢,在下一階段要開展的主要研制工作內容包括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水泵水輪機、發電電動機、系統集成技術和控制系統裝置的研制,以及大型變速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的研究。
在重型燃氣輪機研發方面,我國已經制造了7臺E級和40余臺F級燃氣輪機,國產化率約30%~60%。但尚不掌握燃氣輪機的設計技術,包括壓氣機設計技術、燃燒室設計技術、透平設計技術、燃氣輪機熱力系統設計技術、燃機控制技術等。
在智能電網方面,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分別有自己的定義和發展規劃,目前,北京、河北、江蘇、上海等地都已經開展了與智能電網相關的項目,如北京規劃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智能城網、河北規劃建設以天威保變為龍頭的千億級新能源及智能輸變電系統產業、揚州投資25億元建設我國首個智能電網產業園等。
對于智能電網,我們比較強調用戶端的概念,因為80%以上的電能是通過用戶端配電網絡傳輸到用戶并在終端用電設備上消耗的。智能電網用戶端包括了從電力變壓器到用電設備之間,對電能進行傳輸、分配、控制、保護和能源管理的所有設備及系統,主要包括用戶端智能電器與系統、用戶端能源管理系統與智能電表和智能樓宇系統,是構建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認為,“十二五”期間開展的用戶端領域技術研究應包括,對智能電網系統和整體架構中的共性技術的研究(通信技術、廣域和局域測控技術、電力儲能與充電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與預測技術、設備全壽命管理技術、智能計量技術等),設計并搭建智能電網用戶端架構與整體解決方案(智能電器與系統、能源管理系統、智能家居系統),研究智能電網用戶端關鍵技術。
與特高壓項目只是少數企業的盛宴不同,智能電網將對很多企業產生影響,對整個產業的技術提升都將起到強烈的拉動作用。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委員會,希望代表電工行業,與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搭建對話平臺,探討其所需設備的技術要求。
[page_break]
下階段大型抽水蓄能機組需開展的主要研制工作
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水泵水輪機研制
1)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水力設計技術的研究
2)水泵水輪機結構研究
3)水泵水輪機剛強度及可靠性研究
4)水泵水輪機轉輪及葉片材料研究
5)工藝及檢測技術研究
6)水泵水輪機穩定性研究
7)大型高壓球閥研制
大型抽水蓄能機組發電電動機研制
1)發電電動機電磁設計研究即變速恒頻技術研究
2)發電電動機結構剛強度和振動計算分析研究
3)高速重載雙向推力軸承和導軸承研制
4)高電壓絕緣繞組研制
5)發電電動機通風系統和發熱計算程序研究
6)發電電動機運行工況轉換的分析計算研究
大型抽水蓄能機組系統集成技術研發
1)計算機監控系統網絡結構及其系統施工設計
2)電氣二次保護測量配置及其系統施工設計
3)發電機電壓及起動回路設備的選型計算
4)電站廠用電系統設備的選型計算
5)電站系統集成設備的現場整體調試流程
大型抽水蓄能機組控制系統裝置研究
1)大型抽水蓄能機組現場試驗及測試技術研究
2)大型抽水蓄能機組輔機仿真技術研究
3)大型抽水蓄能機組變頻啟動裝置研究
大型變速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