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2-22 11:17 來源:中國工業報
自從裝備制造業高端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后,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我國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頗受人們的關注。該行業在“十一五”期間作為如何?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破題之年,該行業經濟效益有沒有再次沖高的可能?記者帶著諸多問題采訪了我國三大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之一的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采訪中一組數字讓記者感到振奮。“十一五”期間哈電集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72億元,是“十五”期間的3.5倍,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1億元,是“十五”期間的9倍。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哈電集團在“十一五”之末向國家交上的完美成績單,更為“十二五”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企業華麗轉身
在采訪中,記者首先從哈電集團2010年全年的經濟效益完成情況開始進行梳理。
哈電集團所處的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金融危機余波的影響仍然存在,電力裝備市場的競爭因此更加激烈。面對這樣的形勢,該集團沒有停止改革發展的腳步,堅持圍繞符合切身實際的“調結構、促轉變、強管理、上水平”的工作主線,搏市場、練內功,取得了后危機時期的優異成績。據統計,在去年營業收入與前一年基本相當的情況下,利潤完成15億元,同比增長32.6%;經濟增加值完成5億元,同比增長77.4%;企業效益水平顯著提高,利潤總額增幅比營業收入增幅高30個百分點。一年之中,相繼成立了財務公司,與美國GE公司合資成立風電公司,正式重組昆明電機廠,與云南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集團管控力和運營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產業戰略布局更加合理。
據了解,從經營角度看,哈電集團的結構調整也取得良好成效,訂單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新能源產品比重接近訂單總量的30%,海外訂單再創新高,比重接近40%。在科技創新方面,建立了一個院士工作站、一個博士后工作站;攻克了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燃機核心加工技術———轉子高溫合金輪盤拉削技術;自主設計制造的百萬千瓦汽輪發電機定子首次實現整體鐵路運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60兆瓦超臨界褐煤鍋爐填補了我國大容量、高參數褐煤塔式爐自行設計制造的空白,所承擔的國家863課題“1000MW超超臨界褐煤鍋爐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的驗收;三代核電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卓有成效,AP1000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設備已經開始全面制造;核電K1類、1E級K3類電機研發成功,獲得國內惟一核電認證資質;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300千瓦垂直軸式潮流能發電機設計等。
而縱觀整個“十一五”期間,哈電集團雖然歷經了宏觀調控、金融危機、行業調整等巨大沖擊和影響,該集團的營業規模始終在300億元以上水平,保持了連續五年平穩快速的發展態勢。累計工業總產值是“十五”期間的3倍;累計發電設備產量是“十五”期間的3倍。利潤總額年均增速為21.7%,是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2%)的2.1倍,而“十五”期間這一數字為1.3倍。這表明,“十一五”期間該集團整體贏利能力遠高于營業規模的擴張速度,企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做強做大的經營目標變為現實。在科研開發方面,“十一五”期間該集團累計科技投入75.5億元,累計申請專利384項,專利授權258項;創造了以三峽項目(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和“超臨界600MW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制與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累計新產品產值777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6倍,新產品產值率平均為58%,新產品比重保持較高水平。在產品結構方面,2005年在手訂單中核電等新能源產品比例僅為0.06%,而2010年末在手的新能源產品比重接近訂單總量的30%。該集團的整體實力在這五年間進一步增強,改革發展躍升到了一個新的平臺。
“十二五”再造一個新哈電
面對“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果,哈電集團冷靜分析了國際形勢和國家“十二五”政策導向及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新階段的具體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審時度勢地制定了《哈電集團“十二五”規劃》,確立了實施“四化三領先”,再造新哈電的總體發展思路。
相關人員詳盡的向記者闡述了哈電集團的“四化三領先”。所謂“四化”,推進集團化,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合力,加強對所屬企業的管控能力,并促進企業間的團結合作;推進信息化,將企業內外部管理全面納入信息化軌道;推進國際化,將實現人才、市場、管理的國際化,打造享譽世界的“哈電”品牌;推進相關多元化,在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主業基礎上,打造“發電設備、驅動與控制設備、通用與環保設備、現代制造服務業”四大業務板塊,實現核電、風電、氣電、水電、煤電“五電并舉”。所謂“三領先”,一是推進技術領先,實現“引領行業發展、代表行業最高技術水平”的目標;二是推進管理領先,打牢制度基礎,強化執行力建設,優化創新流程,并在文化管理上取得突破;三是推進人才領先,積極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大幅度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
據介紹,為了保證“四化三領先”發展目標的實現,哈電集團提出要實現“五大轉變”,即由追求低價格優勢向追求高技術優勢轉變,由國內市場向國內國際市場并進轉變,由生產經營型向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型并重轉變,由傳統產品向新能源產品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哈電集團目前已描繪出的“十二五”藍圖:截至2015年末,將實現年營業收入600億元,利潤總額突破40億元,保持職工收入年均增長10%,從而確保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雙翻倍,再造一個新哈電。
記者手記
哈電集團“十一五”向國家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企業又提出了令人振奮的“十二五”宏偉目標。
這份底氣來源于企業對周邊環境和企業自身條件的準確把握:其一是對經濟形勢的正確識別,在經歷了自2008年底開始的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后,哈電集團仍能保持平穩發展,而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將會持續補償性增長,這將為企業帶來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其二是對自身基礎的正確認識,哈電集團幾年來對企業架構、產品結構、管理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實現了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華麗轉身,為企業的再度騰飛積累了足夠的能量;其三是源于對企業潛能的充分自信,哈電集團的干部職工通過“十一五”的磨練,既增長了經驗,又鼓足了信心。
取得什么樣的結果,往往取決于人的凝聚力和積極性,取決于企業的文化帶動力,人們有理由相信,有向上的心氣必定會帶來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