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2-15 14:12 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過去的2010年中,我國電氣行業都收獲了什么?
有哪些是任由時光流轉也無法抹去的?又有哪些是在行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還有哪些是為今后發展敲響警鐘必須時刻銘記在心的?
從實現了恢復性增長的電工行業,到如同坐上了“過山車”的新能源,到打響了節能戰的變壓器行業;從面臨大考的鉛酸蓄電池產業,再到“由虛轉實”的智能電網建設……2010年的電氣行業,留下的有唏噓,有從容,更有驕傲。
看點一:裝機容量突破9億千瓦
推薦:2010年中期,以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為標志,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突破了9億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6219億千瓦,同比增長10.07%。
點評: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發電裝機僅為185萬千瓦,改革開放以來,裝機規模從1978年的5712萬千瓦,增加到了2009年的87410萬千瓦,31年間累計增長了14倍。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電力工業的穩步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支撐。與此同時,電源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也在加大、加快,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2010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中,電源結構有較大改善,非化石能源的發電裝機比重上升至26.5%。
其中,水電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達到21340萬千瓦,我國成為世界上水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核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達1082萬千瓦,在建規模達26臺合2914萬千瓦;全年新增風電并網容量1399萬千瓦,總并網容量達3107萬千瓦。
目前,我國在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達33臺,還有11臺在建,成為世界上擁有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最多的國家。
看點二:電工行業恢復性增長
推薦:截至2010年12月下旬,電工行業經濟運行實現增幅已成定局:產銷繼續呈現增速回升的勢頭,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均有大幅提升,利潤總額實現35%以上的超大幅度增長。在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重點統計監測的主要產品中,90%以上的產品都實現了同比增長。
點評:電工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甚至是阻力,值得業界關注。
首先,電工行業經濟發展方式仍存問題,特別是行業中存在著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高端產品產能不足的問題,比如電線電纜行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產品卻供需不足。盡快實現“創新驅動、內生發展”,可以說是我國電工行業發展的基本途徑。
其次,進口舊電工產品的弊端日益突出,嚴格限制、嚴加管理迫在眉睫。近幾年來我國電工行業蓬勃發展,除個別高端產品尚需少量進口外,基本可以自給,并有相當數量的出口,因此應嚴格限制舊電工產品大量進口。
再次,電工行業的貿易摩擦日益突出,成為外貿業務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這也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電工行業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看點三:新能源發展如火如荼
推薦:剛剛過去的2010年,堪稱是新興能源的“中國年”。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如此風光,而又如此落寞。從在愈加鮮明的政策支持下迎來了最好的發展勢態,到因為事故頻發被指質量有問題從而備受苛責———新能源產業坐上了“過山車”。
點評:2010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新興能源支持政策,直接帶動了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如《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等,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這意味著新興能源產業上升到了“戰略性”的高度。
新能源企業更是鉚足了勁積極融入資本市場,如金風科技實現了“A股+H股”兩地上市,晶科太陽能、明陽風電、大全太陽能相繼登陸紐交所,催生了新一輪新能源企業海外扎堆的上市潮。其中明陽風電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
截至到2010年底,我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其背后,是新能源產業的激烈競爭。以風電為例,隨著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大幕的開啟,“戰火”已從陸上“燒”到了海上,在設備制造領域早已是硝煙彌漫。
與此同時,我國跟國外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甚至形成了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2010年10月15日,美國啟動對華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
2010年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可謂如火如荼,但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出現了風電機組葉片斷裂、燒毀等重大事故問題,使得中國的風機質量一時間備受苛責等。盡管這只是個案,也并非風電機組存在重大設計缺陷,但必須承認,中國風電裝備的質量水平,包括設備完好率、發電能力等還有待提高。
看點四:智能電網建設“由虛轉實”
推薦:2010年10月18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表示要“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
點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作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各國先后加入到智能電網的研究開發中,我國也已將發展和建設智能電網上升到戰略層面。
與此前智能電網僅僅停留于理論探討階段不同,智能電網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去年7月,國家電網首次針對智能電網進行招標。隨后于9月先后開展了兩次招標。
國家電網公司已制定了全面建設以超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和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并確定了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步驟:2009年和2010年兩年為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年到2020年為提升階段。
而加快推進實施智能電網戰略,無疑將為電工行業新一輪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充足動力。
看點五:中國核電或破能源瓶頸
推薦:2010年7月21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京宣布,中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達到首次臨界。這意味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快堆技術的國家之一,而這或將打破能源發展的瓶頸。
點評:快中子反應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首選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方向。
其形成的核燃料閉合式循環,可以將鈾資源的利用率從壓水堆的約1%提高到60%~70%。同時,可以將壓水堆乏燃料中存在的長壽命放射性廢物當作核燃料循環利用。使核廢料產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實現放射性廢物最小化。
也因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發展和推廣快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問題。
我國的實驗快堆是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也是中核集團第四代核能技術研發的重點。而對于快堆未來的發展,中核集團顯然成竹在胸,擬定了三步走戰略,即從實驗快堆—示范快堆—大型商用快堆,建造中國實驗快堆是我國快堆發展第一步。
據悉,未來中核集團將加快推進第四代核電機組———中國示范快堆的建造,并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我國鈾钚混合燃料制造技術等配套技術的發展,逐步建立我國先進核能體系。
看點六:變壓器行業打響節能戰
推薦:2010年7月1日,國家強制性標準《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開始實施,節能戰就此在變壓器行業轟轟烈烈地打響了。
點評:該標準分三個等級,一級產品能耗最低,三級產品能耗最高。按照標準,達到三級以上的產品才能生產和銷售,而二級以上的產品才算高效。
變壓器是電力輸送中的關鍵設備,其損耗在電網損耗中占30%~40%。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變壓器的自身損耗占全國發電量的3%以上。這意味著,變壓器節能迫在眉睫。
據了解,已有部分企業獲得了電力變壓器節能產品認證,而相關企業也將享受政府相關優惠政策———獲得節能認證的產品將可享受國家鼓勵性節能政策,并進入政府采購目錄之中。目前,我國低端變壓器生產廠家眾多,市場愈顯混亂,價格戰也愈發激烈。
因此,這也意味著,能效標準的實施勢將淘汰一批企業,而市場也將進行適度整合,最終電力配電企業有望從目前的上百家縮減到幾十家。
看點七:鉛酸蓄電池產業面臨大考
推薦:電池廠工人血鉛中毒,安徽懷寧血鉛超標……2010年,頻發的鉛污染事件,使得公眾對鉛酸蓄電池存在的長期性乃至合理性不斷質疑。
被貼上了“夕陽產業”標簽的鉛酸蓄電池產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點評:由于鉛在鉛酸蓄電池中的大量使用,“鉛污染”這頂帽子也就很自然被戴到了鉛酸蓄電池產業的頭上。但事實上,鉛酸蓄電池是循環利用性最好、回收率最高的電池,污染也并不是與之形影相隨。
必須要明確一點,即高污染的風險并不等同于會造成實際上的環境污染。而多年來鉛酸蓄電池之所以備受非議,其關鍵也就在于回收過程中產生的煙塵、廢渣等。
鉛酸蓄電池產業只要管理得力,回收有序,其產生的污染完全可以控制。以美國為例,鉛酸蓄電池的用鉛量占全美國用鉛總量的95%以上,但得益于健全的法規和有效的管理,其生產造成的鉛排放僅占美國全國總排放量的1.5%。
必須要承認,由于目前我國的相關法規還不健全,工藝技術也相對落后,廢鉛蓄電池的回收可以說是分散、無序的。也正因此,“十二五”將提高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大管理力度。
看點八:國產催化劑高調入市
推薦:2010年10月30日,我國脫硝催化劑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將成為歷史。這一天,國內首個火力發電廠燃煤鍋爐用高科技蜂窩式SCR脫硝陶瓷催化劑產品正式推向市場。
點評:“十一五”期間,我國對火電行業二氧化硫的排放加強了控制力度,但對氮氧化物尚未進行強制性控制,國內火力發電廠只有不足10%的機組安裝了脫硝裝置,氮氧化物已成為主要大氣污染源。
對此,環保部曾明確表態,“十二五”期間將把氮氧化物列入大氣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中,而控制氮氧化物的實質就是“脫硝”,因此,火電廠強制安裝脫硝裝置箭在弦上。
而在火電廠脫硝技術中,SCR脫硝技術憑借其脫硝率高、選擇性好、成熟可靠等優點,是目前燃煤機組脫硝的主流載體。而SCR系統中最關鍵部件是催化劑,其成本通常占脫硝裝置總投資的30%~50%?,F階段國內產能每年約4萬立方米,而市場需求達到5萬~6萬立方米,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果國家實行限排政策強制性要求,需求量將增至每年15萬~20萬立方米。由于該產品是易耗品,要保證其穩定的催化性能和脫硝率,必須2~3年更換一次,因此,脫硝催化劑產品的研發、生產方興未艾。
看點九:高效電機將獲補貼
推薦:2010年7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通知,將高效電機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采取財政補貼方式進行推廣。
點評:這對節能電機來說,無疑是實質性的推動。
據了解,我國電機系統總容量約7億千瓦,但高效電機的市場不足3%,電機拖動系統拖動整體運行效率比發達國家低20%。此次國家補貼政策所涉及的電機范圍主要應用于民用市場,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通知明確提出,生產企業是高效電機推廣的主體,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高效電機生產企業,由生產企業按補貼后的價格銷售給水泵、風機等成套設備制造企業。
盡管對于通知的細則和補貼的力度,部分企業還有疑慮,其部分內容也還需進一步商榷,但是從節能規定的不斷出臺,足可看出我國政府在節能減排工作上的態度與決心。
國家強制性標準和財政扶持的落實不到位、節能產品利潤過低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節能產品推廣路上的絆腳石。此次強制性能效標識的推行,也是希望用戶可以像購買家電產品一樣,根據能效等級來選購電機產品,從而推動高效節能電機的推廣。
看點十:電氣資本市場增兵添將
推薦:2010年,由中國西電、正泰電器打頭陣,我國一大批電氣企業紛紛融入了資本市場的大舞臺,齊赴創業板的盛宴。
點評:回顧2010年,我國的電氣行業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隨著A股IPO的再度重啟,從年初開始,一大批電氣企業便向資本市場沖刺。
如中國西電擬募資金77.21億元,用于技術改造擴能項目、科技研發項目等,以提高超(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成套生產能力,完善新產品開發及產品試驗手段;正泰電器募資金25.2億元投向年產6000萬套智能電器項目以及諾雅克節能型控制及配電電器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進一步開拓高端產品市場。
還有天順風能IPO拓展海上風電業務,雷曼光電上市發展LED產業,科泰電源募集資金投入智能環保電站產業化項目,科士達上市募投不間斷電源擴產項目、技術中心建設項目、技術服務及國內營銷網絡項目等。插上了資本翅膀的電氣企業,必將走得更遠、更穩。人們有理由相信,在資本市場上增兵添將的電氣行業,2011年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