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2-14 10:40 來源:中國能源局 張國寶
過去五年的裝機容量超過了前55年裝機容量總和,其中水電發電量幾乎是過去90年的累計產量。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加快發展,中國的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從第十個五年計劃末的21.6億噸標準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億噸,年均增長是6.5%。標準煤是一計算方法,就是煤的質量有高有低,標準煤就統一折成7000大卡作為一個熱值的計量單位。按照這個計算,所有的油、天然氣和水能都折過去,折合后我們2010年末標準煤的產量是29.6億噸,在國際上也有一個標準油標準,即把它統一稱為油的熱值來計算。
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費總量達到了32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6.3%。與29.6億噸的生產量有2.4億噸的差距,這就是進口量。去年我國進口了2.4億噸原油和1.6億噸煤炭,把這些數字折過來,我們從境外進口了2.4億噸標準煤。所以說如果按照這個去除的話,我們目前對外依存度還不是特別高。但是大家通常認為中國是一個能源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國家,這主要指的是原油,我們的原油2010年從海外進口2.4億噸,我們在本國內生產了2億噸,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54.5%。
煤是中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2010年全國原煤產量大約32億噸,這是數字上的偶然巧合,前面32億噸是各種能源折算起來,這個32億噸煤是實實在在煤的實物產量。占了世界煤炭總產量45%,這點對我們來講也是很大的能源結構壓力。
電力工業在過去五年當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十一五”期間新增加的電力裝機容量超過了4.3億千瓦,全國總裝機容量在2010年末達到了9.5億千瓦,在目前仍然是居于世界上第二,僅次于美國,美國的裝機容量大約是11億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五年當中我們增加了4.3億千瓦,這是什么概念?
媒體都披露過我們在這個期間淘汰了7000萬千瓦左右的老舊機組,小機組。這個4.3億千瓦是新增的,如果加上已淘汰的7000萬千瓦,實際上我們建了5億千瓦電廠。當前我國全部的裝機容量是9.5億千瓦,再考慮到把淘汰掉的7000萬千瓦加上去,理論上已有10.2億千瓦的規模,這意味著過去五年我國的電力裝機容量超過了前55年裝機容量總和,這個增長速度非常驚人。我們淘汰掉7000萬千瓦,相當于一個英國、韓國全國的裝機容量。我們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在過去五年相當于年均增長1.5億千瓦,建設的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我們的輸變電線路分別比“十五”末增長1.7倍和2.4倍,電網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能源界里面有些人對美國電網比較關注,提到過去的美東大停電,也研究他們的體制,對美國電網也有不少人在研究。美國電網起步比中國早得多,他們是一個發達國家,他們建設電網時間比我們早得多。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后發優勢。美國電網用現代眼光來看總體上不是很先進,光是赫茲數都沒統一,有60和50赫茲幾種,中國都是統一的50赫茲,這都是歷史形成的因素。
現在我們原油加工能力達到了5億噸,我們自己生產了2億噸,從海外進口2.4億噸,全部消費量4.4億噸原油,5億噸的生產能力保4.4億噸的原油加工能力。天然氣在過去五年當中增長迅速,2010年我國三大國有油氣公司天然氣產量達到940億立方米,加上一些煤層氣和一些小型氣體產量,2010年國內天然氣生產量也已經達到1000億立方米。消費量是1200億立方米,還有一部分是從海外進口的,比如廣州有從澳大利亞進口的LNG,上海有從馬來西亞,福建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LNG,特別是去年首次從中亞土庫曼通過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管道天然氣。去年我們的產量是2005年的1.9倍,消費量是2005年的1.6倍,這個期間天然氣增長和消費實現了非常快速的增長態勢。
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我們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我們現在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當中占的比重只有3.5%,發達國家比重通常超過30%,也就是說我們使用天然氣僅僅是剛剛起步,在二三線城市現在由于管道的延伸長度沒有達到,很多城市目前還沒有用上,雖然用上但只占城市居民燃氣很小一部分,還有一些城市在用液化氣罐,還有用煤氣,焦爐氣等等。
過去五年當中我們國家的石油儲備從無到有,一共建設四個石油儲備基地。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在火電機組當中30萬千瓦占以上機組比重由2005年不到一半提升到目前的70%以上。現在70%以上是30萬和60萬千瓦的機組。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還沒有一臺30萬千瓦的機組,最大的機組只有20萬,后來由于改革開放的形勢我們引進了國外30萬千瓦、60萬千瓦機組的制造技術。現在我們自己生產的30萬、60萬千瓦機組,已經占到我們國家裝機的70%。更令人吃驚的是,我國每年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發電機組已經達到了2000萬千瓦,我80年代在國家計委工作的時候我們舉全國之力每年為生產500萬千瓦努力,現在一年出口就達到了2000萬千瓦。我們的發電設備加上速變電設備折成美元一年出口值達到570億美元。
另外,能耗也大大降低了,目前每發一度電供電煤耗從370克標準煤下降到現在平均340克標準煤,下降了30克。聽起來30克非常少,但是全國裝機和每年發電量很大,一度電少一克就意味著減少360萬噸煤炭。
在過去五年當中通過上大壓小,走出了一條電力工業科學發展的新路子。過去五年全國累計關閉小煤礦9000處,淘汰落后產能每年4.5億噸。
從總的電力裝機容量來看,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超過其他的國家。去年我們隆重慶祝了中國水電百年,中國有水電是從1910年開始的,當時在云南石龍壩建設中國第一個水電站,當時用民族資本建造的,購買的是西門子公司機器,現在還在運作,當然是作為一種文物性質,經過維修可以運轉。2010年,中國剛好迎來水電建站100周年。我們5年間實現了幾乎過去90年累計產量,能源建設的速度之快,反映出在這段時間中國經濟處于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
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中國的能源結構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比較突出的。我國70%以上的發電是靠煤發電,所以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水電、核電和風力發電是能源結構調整一項重要任務。過去五年這種非化石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電發電量累計超過3萬億千瓦時,折算成煤,相當于替代原煤1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0億噸。
在過去五年當中,中國能源還開展了大范圍的對外合作,中俄原油管道1月1日已經向大慶方向供油。更早前已建成了中哈原油管道,去年通過中哈管道向中國出口1000萬噸原油。另外還建成中亞天然氣管道,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國已累計從土庫曼斯坦進口4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五年來我們境外尤其是投資累計達到720億美元,對于中國在境外投資到底怎么看,國際上業界或者是媒體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對外國同行說,中國對海外的投資不要看作中國和你們來爭奪資源,你換個方法思考,由于中國投資增加了世界油氣總的產能和產量,應該算是積極貢獻。
現在我們已經與4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31個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和煉化技術服務活動。在過去五年當中,能源的科技裝備水平的國際化也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我們現在沿用很多電力標準不少是前蘇聯時期沿用下來的,有不少需要進行修訂。當然也有很多新產品、新技術需要制定新的能源標準。比如說像太陽能、電動汽車、儲能設施過去沒有制定標準。過去五年當中我們一共累計發布588項能源行業標準。
能源工業發展,說到底還是為了民生,為了經濟的發展,有這樣一組數據,2010年我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水平大約是2.38噸標準煤,這個數字比2005年提高32%。人均電力裝機是0.69千瓦,比2005年是增加了0.29千瓦。人均天然氣消費量是88立方米,是2005年的2.4倍。五年來我們為了解決農村的用電問題,中央預算類資金一共提供了191億元,此外加上社會資金、銀行貸款,總投資達到822億元,解決了3000多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北方高寒地區解決了4000多萬城市人口的供暖問題。
在“十二五”期間能源也有很多熱點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比如說能源需求總量到底是多少?有人說需求量可能會達到50億噸煤,這顯然是比較難以做到的。如果繼續保持“十一五”期間的增長速度,一年1.6億噸,到“十二五”末也會達到40億噸。這個總量結構如何調整,是“十二五”計劃當中一個難點,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外,如何調整能源結構的問題,如何做到我們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15%,我們在“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比重就要達到11.4%,如何去做到我們要的目標,這都是能源領域應該要考慮的問題。能源的問題非常復雜,除了上述一些具體的生產數字以外,和國家的政治外交戰略,以及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形勢都密切相關。((本文摘編自張國寶1月15日在經濟觀察年會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