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重型機床從火爆回歸常態 十二五增速將在10%左右

http://www.gjzbw99.com 2011-01-24 17:08 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2010年中國機床行業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重型機床卻奏出了一個貌似不和諧的音符。

  “從數據來看,重型市場增幅同比明顯下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型機床分會秘書長翟巍說。

  理性回歸

  根據翟巍提供的數據,2010年前三季度,重型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實際累計完成53.73億元,比上年度同期下降12.52%;,銷售收入實際完成44.03億元,比上年度同期下降7.35%。利潤總額完成3.96億元,比上年度同期下降10.65%;出口交貨值2.02億元,比上年度下降8.8%;累計定貨量101.92億元,比上年度同期下降9.1%。

  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前幾年重型機床高速增長,累計基數過大。翟巍說,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重型機床與機床工具行業中其他小行業相比受沖擊相對較小,而且重型機床行業又有較好的基礎。因此,重型機床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成為最先崛起的主力。

  2000年,重型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為5.68億元,到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3.59億元,9年增長了13.7倍。自2002年以來,連續7年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42.38%速度增長。其他經濟指標銷售收入、利潤總額等每年平均也都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長。

  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因為重型機床生產周期較長,不排除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重型機床經濟指標固有的滯后因素的反映。

  此外,由于重型機床用戶行業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出現?購大型、重型加工設備的高潮期。因此,會在“十一五”收尾的2010年以及今后的“十二五”期間,重型機床會出現市場需求的平緩期。

  “由于重型機床在金融危機時期突出的表現,致使近年來介入重型機床制造的企業不斷增加,還有些廠家改變過去傳統優勢,集中推出多品種重型機床產品。”翟巍說,連續幾年,重型機床制造熱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協會還為此舉辦過專場溝通會議,并提醒廣大企業謹慎參與。

  據他介紹,國內市場需求的高檔數控重型機床仍以國外進口為主,這一塊占據了國內市場需求量的30%份額。這樣造成國內重型機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隨著技術的趨同和同質化競爭的出現,使得重型機床行業經濟效益指標增長速度有了明顯下降的趨勢,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的局面將不會再次出現。

  “十二五”增速將在10%左右

  據翟巍估計,2010年以及今后“十二五”期間,重型機床行業經濟增長速度可維持在7%~15%之間的正常指標范圍。

  如何在市場平穩期開拓市場是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一個普遍問題。而發揮自身優勢,開發用戶急需的專機產品無疑是大家普遍的答案。

  實際上,不少排頭兵企業也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比如齊二機床集團公司敢于跳出機床產品框架,開發大型復合材料構件鋪帶機設計制造成套技術,可為大型飛機機身、機翼、超大型復合材料風電葉片自動鋪帶制造奠定基礎和提供裝備,并和高校聯合開發出多坐標聯動加工機床;沈陽機床集團開發的SUC8210型缸蓋冷卻水孔耐熱塊加工數控機床,是為加工船用柴油機缸套、缸蓋冷卻水孔及耐熱塊銑削而開發的高精、高效、高柔性專用數控機床;武重集團發揮制造數控龍門銑床優勢,為鐵路部門開發出道岔銑專用機床,一臺機床解決多工序加工任務。

  翟巍強調,我國重型機床行業經過近幾年的技術改造和產品自主研發的鍛煉,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產品技術水平都有長足進步,但是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有很大不足。最大的差別是核心運行部件的技術水平和運行速度、產品精度保持性、機床可靠性,以及整體機床制造工藝水平與質量幾個方面。

  特別是,可靠性是高檔重型機床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目前,國產數控重型機床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在300小時左右,而進口的高檔重型機床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國際標準為800小時),而且,精度的保持性很高。

  從這方面來看,雖然國產數控機床的幾何精度和工作精度在試制期間可以達到高于設計標準,但是批量產品中卻無法達到臺臺都高精度的要求。而國外企業通過先進的生產制造工藝控制,可實現數控機床的批量高精度出產。由此應該說,國產數控機床從樣品(展品)到商品還有一段距離。

  創建戰略聯盟

  2010年10月12日,中國重型機床行業在昆明召開了行業總工程師技術創新戰略研討會,并簽署了《中國重型機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據悉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在于結合各重型機床廠的技術特長和優勢,組織幾家或多家聯合申請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和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制造任務、聯合投標重大工程項目和成套產品開發。

  并以承接國家重大專項為平臺,充分利用創新平臺加強企業技術交流與溝通,達到發揮各企業的技術優勢,針對用戶行業技術發展與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技術合作,并形成代表國家級水準的重型機床專業產品開發隊伍,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無疑,組織者行業協會方的出發點是好的,畢竟某一廠家開發的產品不能完全代表中國重型機床行業技術水平,更缺乏行業示范性等實際問題。而且各企業單獨承接國家重大技術專項所遇到的產品開發與基礎理論研究和試驗脫節、受制于專業水平限制不能全部依靠自身力量攻克。

  但受質疑的是,聯盟是否能真正產生大的效益。畢竟聯盟各方還是競爭對手,公司目前遇到的技術難題是否愿意公布,而且核心的技術能否真正做到共享是一個大問題。

  還有如何考核及分配在合作中的表現及收益也是頗為龐大的一項工程,而確保公平公正更是眾口難調。

  因此,記者認為,現在行業出現諸如此類的聯盟并不新鮮,缺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推廣的辦法。如果有了這一套辦法,想必將有助共享技術的推廣普及,而這也將更有效地推動行業的大發展。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