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1-21 10:59 《中華工控網》原創
【導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承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成為繼“十大規劃”后的“2010版”經濟刺激方案。】
回望09年,金融危機導致哥本哈根會議上對“氣候變暖、節能環保、愛護地球、低碳生活”等詞的出鏡率達到高峰,國家“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拉動內需,收效堪好。穩定走出經濟低谷通常需要一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牽引,全球經濟由衰退走向勃興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群的繁榮。在“綠色、節能、低碳”等呼聲更高的2010年, 《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審議通過,兼同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新興產業被賦予為未來經濟大發展的“特別”使命。
七大新興產業中,每個領域都可延伸出許多大小的“枝椏”。如,“節能環保”包括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新興信息產業”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而 “生物產業”將面向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新能源”中,以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將領銜;以及 “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還有“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以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為主;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兩項。
無論是高效節能、物聯網,還是風電、裝備制造,都對自動化技術寄予了非常重要的依托,高效節能所必備的變頻器技術,物聯網的前端技術傳感器,風電所需的伺服電機、儀器儀表以及裝備制造所需的機電設備、DCS、數控設備、工業安全系統,這些產業的發展需求都為自動化產業發展創造無限機遇。
節能方面:2010年,西門子打造中國的“綠色”價值鏈,布局中國的能源市場。西門子節能中心成立,以進一步推動西門子“綠色”技術的應用,促進當地的節能減排工作;其還與榮信電力電子簽署協議,以更好地服務于迅猛發展的中國輸電市場。11月3日,為期3天的ABB“中國變壓器日”在安徽合肥拉開帷幕;ABB變壓器產品中的99%都屬于節能型產品,11月4日,合肥ABB變壓器有限公司的配電變壓器與電力組件新廠舉行落成典禮。以應對中國快速增長對節能產品的需求等。
風電方面:ABB的“2010ABB自動化世界” ,圍繞“智能技術與能源效率”這一主題進行探討;ABB產品首次應用于國內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領域,為深圳市大運中心電動汽車充電站的低壓配電柜提供低壓空氣斷路器及塑殼斷路器類產品等。無獨有偶,同年,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
新能源方面:新能源產業,一直是近年來裝備制造業的最大增長點之一。得益于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產業的迅速興起和市場化,控制系統、運動控制、傳動、網絡通信等自動化廠商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商機。除此之外,不少有實力的大廠商還積極涉足同為低碳產業范疇下的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站等領域,其發展勢頭可謂如火如荼。施耐德、德國倍福、科遠、國電南自、科遠等我們所熟知的自動化企業也相繼攻入新能源領域。
制造裝備方向: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智能儀表裝備、智能裝備等四大類產品,其中智能專用裝備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機械、高效農業機械、智能印刷機械、自動化紡織機械、環保機械、煤炭機械、冶金機械等各類專用裝備,以整機為牽引,發展傳感器、精密儀器儀表等關鍵智能設備,發展綜合分散性控制系統,安全控制系統,和可編程控制系統等。實現各種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義化,帶動整體智能裝備水平的提升。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表示:全面提升石化、紡織、冶金、航空、船舶、煤炭開采等重點領域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重點推廣自動化的控制系統,在千萬噸煉油、百萬噸引擎,煤炭生產設備等重大裝備上的應用。推廣傳感器、機器人、專用控制器等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印刷機械、紡織機械、通用飛機、船舶等裝備上的示范應用。加快推進高檔自動機床和設備等自動生產線上的應用。
物聯網方面:研華宣示致力物聯網產業,以智能地球的推手為企業使命。未來10年,研華將成為智能地球的領導推手。其中,物聯網、自動化系統模塊件、與智能新生活即是研華未來主要的三大事業版圖;11月,研華高擎自動化企業進軍物聯網大旗,舉辦了中國物聯網發展趨勢論壇”,高朋滿座。2010年4月15日,泓格科技率先在冰城哈爾濱拉開了以“物聯新世界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泓格科技2010年物聯網產品技術及完整解決方案巡回研討會的序幕。2010年,泓格以12場巡回研討會,重點將向人們介紹泓格產品在物聯網中的應用。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其實質是新興科技的創新,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與傳統產業密切結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國家發改委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制作為重點。產業的發展必定會牽扯出企業激烈的競爭,也將會為2011年的自動化企業帶來創新技術、營銷策略、產業轉型、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嚴峻考驗,自動化市場也將會因此呈現全新的格局。(本文屬2010年回顧專題文章之一)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