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1-19 16:39 來源:中國電子報
日前,廣東省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智慧廣東的實施意見》,高調提出2012年廣東物聯網產業總產值目標超10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000家,發明專利受理和技術標準超過1000項,機器對機器(M2M)應用終端數量超過1000萬臺。“4個千”的目標甫一亮相,就讓人為之一振,廣東的底氣何來?
應用帶來大市場
“要想了解廣東省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首先要了解其市場應用的情況。只有深入的應用,才能為企業帶來效益,才能促進產業發展,才能真正惠及社會。”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鄒生坦率地說。
2010年11月17日下午15時40分,廣州亞運會T1團隊1車隊司機在搭載3名貴賓前往酒店時與一輛違規穿馬路的電動車發生碰撞,司機立即按下車上“中途事故”按鈕,啟動了應急處理系統。總調度室后臺同步顯示報警信息,結合系統的精確定位,調度人員立即安排貴賓分中心派附近車輛前往救援,短時間內接載貴賓離開。從事故發生到分中心派車救援,前后不到3分鐘的時間。
這只是廣東省物聯網應用中的一個小案例。據了解,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廣州市圍繞交通運輸、安全反恐、食品安全、組織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通過科技亞運計劃重大專項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在交通、食品、環保、公共安全等領域應用,這些應用讓廣州亞運會擁有了強壯的“心臟”和智慧的“大腦”,不僅讓各項保障工作井然有序,同時也在賽場服務上實現了諸多突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東省物聯網產業在治安保障、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數字家庭、智慧市政、新一代衛星導航傳感定位等方面都有較突出的應用,在機對機(M2M)應用方面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在物聯網時代,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東莞的市民就提前享受到了這份幸福。在東莞,社區綜合服務網絡平臺與東莞市數字社區平臺的連接,讓市民通過登錄平臺的門戶網站,撥打96993短號就可以咨詢政務信息和獲得各類社區服務。
廣東已經形成了廣深鐵路票務系統、粵港食品藥品產業鏈監管、電子口岸等物聯網特色應用產業。這些應用能夠讓食品、奶粉向顧客介紹自己是否安全;讓汽車根據實時路況自動選擇最佳路線……“這些應用讓政府管理效能更高、讓人們生存環境更安全、讓百姓生活更便捷。無疑,它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鄒生介紹說。
先行先試有基礎
廣東省發展物聯網,厚積薄發。廣東有比較好的經濟與社會基礎、信息產業基礎;有智慧廣東、數字廣東的建設帶來的巨大市場;有“建設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率先發展物聯網,推進基礎通信網、應用網和射頻感應網的融合”的發展要求。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楊建初說:“發展物聯網時機已經成熟。現在,廣東省形成了以緊跟世界發展動向、結合廣東應用需要、總體布局行業突破、融合創新和產業聚集的發展模式。”
與成熟的產業基礎相比,政府的早期謀劃不可或缺。早在2006年12月,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就提出“互聯網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RFID促進了人與物之間的聯系,使世界形成一張新的‘物聯網’。這是一個發展空間非常大的產業,在這方面,廣東要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之后幾年,廣東省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打造數字廣東,占領經濟社會發展制高點,率先建設物聯網”,“以物聯網作為建設數字廣東、實現產業轉型提升的重要內容”。直至2010年12月16日,在《關于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智慧廣東的實施意見》中,把發展目標進一步細化。
明確的目標需要務實的行動做支撐。廣東省發展物聯網,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統籌規劃、分類推進的原則,依托重點城市和產業園區,通過重大應用項目試點示范帶動,加快物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推廣和集成應用,實現經濟社會運行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
近兩年,廣東省各級政府部門頻頻與IBM、思科、中國移動等國內外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物聯網發展儲備基礎資源。
在省里積極謀篇布局之時,地市也迅速開始行動。廣州市2010年年初出臺的《廣州市加快物聯網應用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指出,將每年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資金中拿出1億元,設立物聯網發展重大專項資金,建設物聯網核心技術創新工程等10大重點工程。深圳市則加大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建設物聯網共性基礎支撐平臺。東莞市積極培育扶持10家國內龍頭企業建設“東莞市物聯網創新產業基地”,建立“東莞市物聯網創新服務平臺”,服務不少于5000家中小企業。
“廣東省充分利用毗鄰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的區位優勢,走出了一條以RFID為物聯網關鍵技術、粵港合作為先導、社會需求應用為推動力的物聯網發展之路。”鄒生介紹說。
產業升級有實效
“把物聯網發展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經濟社會競爭力、占領經濟社會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抓手,已經成為廣東社會各界的共識。”楊建初說。
物聯網涉及無線通信、芯片設計制造、傳感器與傳感網絡、3G通信網、互聯網、云計算、信息安全與信息挖掘等多種關鍵技術,其獨特的服務功能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物聯網帶來的改變已悄然顯現。
一批著名的國際企業先后落戶廣東。2010年廣東省集聚RFID相關企業超過2000家,許多國際企業的RFID生產和封裝地也設在廣東。RFID市場規模達到45億元,占全國40%以上,產生了遠望谷、東信和平、先施、當代等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套供應商。國際著名廠商在廣東投資和開展業務,有Savi、Symbol、Intermec、英特爾、微軟等超過30家企業已經落戶廣東。廣州開發區2010年以智能識別技術、地理空間信息技術、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應用的物聯網產業形成了產業聚集規模,相關規模以上企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并將以近30%的年增長速度實現快速發展。
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顯現。擁有貨幣流通領域多項核心技術的廣電運通公司,以及住宅安防領域和智能家居領域集成商廣東安居寶公司,以生產網絡通信等智能識別裝置產品為主的旭麗電子公司等典型示范企業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有著積極帶動作用。在RFID標簽芯片、無線射頻智能卡芯片、遠距離RFID標簽等技術應用發展方面,廣東省還吸引了國際知名的芬歐藍泰、信泰電子等一批代表性企業入駐,并培養壯大了東信和平、遠望谷等一批本土企業。
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芯片級核心技術開發上,中山大學國光電子與通信研究院(中大微電子)在物聯網應用的核心技術眾多領域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其研發的低成本、高安全RFID CPU卡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華南理工大學成功研制了高功率超窄線寬單頻光纖激光器。深圳先施自主創新研發成功的兼容國際超高頻RFID標準的微型讀寫器模塊及小型手持式超高頻讀寫器,是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國產化自主創新產品。
設立一批公共支持機構,核心技術的標準研發取得較好進展。2006年成立了廣東省RFID公共支持中心和粵港RFID產業聯盟,2010年6月成立了廣東省物聯網公共支持中心等。并形成了《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數據編碼規范》、《基于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物流通關數據編碼規范》等一系列RFID應用標準體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過5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推進,廣東省物聯網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期,2010年產值達800億元,M2M數量突破460萬臺。“我們仍然面臨挑戰,在高端核心技術缺乏的情況下,是先依托國外的企業還是重點突破核心技術?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資源分散的情況下,是通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整合,還是通過公共服務體系與平臺建設來協同資源以形成合力?在相關標準問題上是‘摸著石頭過河’發展中國自有的標準體系,還是跟隨國際某些國家的標準體系?這些都是下一步亟待解決的問題。”鄒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