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1-18 11:51 來源:Tranbbs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地速發展,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年平均20%的速度飆長,導致了目前國內交通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交通擁擠、交通事故增多、環境日益惡化已經成為我國城市面臨的嚴重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地速發展,城市化、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年平均20%的速度飆長,導致了目前國內交通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交通擁擠、交通事故增多、環境日益惡化已經成為我國城市面臨的嚴重問題。當交通擁堵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時,如何治理交通擁堵問題也成了一個重大的國計民生問題,智能化交通迫在眉睫,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也應運而生。
智能交通商機誘人
智能交通管理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是在現有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交通設施的基礎上,將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集成于一體,對各種交通情況進行預報、協調和處理,實現高效、實時、準確的交通運輸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大力推廣應用智能交通系統是如今世界各國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經濟民生更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IBM就向奧巴馬政府力倡“智慧地球”概念,其中重點之一就是“智能交通”,其用意在于通過大量應用智能系統來科學高效管制交通,大量節約社會資源與燃料能源,推進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按照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要求,智能交通將成為國內未來交通運輸業優先發展主題。綱要顯示,到2015年-2020年,智能交通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商機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2300個縣級以上城市中,近半數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安裝了現代化的交通管理技術系統,預計未來5年,我國將在200個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揮中心,城市智能交通投資約450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投資約350億,其它智能交通系統投資大概300億。由此可見,未來幾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商機誘人。
有關權威人士指出,期盼已久的“十二五”交通規劃或將在年初推出。智能交通將作為交通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交通部已經啟動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研究和應用物聯網技術推進現代交通運輸策略研究兩個重大研究項目,為未來5-10年發展思路進行謀劃。
據了解,擬訂中的“十二五”交通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將實現對國家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橋梁、車輛區域、交通運輸狀況等的感知和監控;實現對危險品運輸車輛、船舶、長途客運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和軌道交通的全過程監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海事信息服務系統。
關注領先的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從2001年開始,我國對交通基建的投資以每年22%的速度遞增,而政府對交通行業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則是拉動智能交通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也引爆了智能交通行業的投資機遇。
智能交通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受到資本的青睞,那些專注于數據采集和數據發布的硬件研發廠商,以及擅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統、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統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等領域的軟件廠商將會受資本的追捧。2009年下半年以來,智能交通系統領域就出現了企業IPO的高潮,2009年有銀江股份和鍵橋通訊上市,2010年則有4、5家智能交通公司上市,而同屬智能交通行業的中國智能交通、高德軟件則去年7月分別在香港、美國上市。而在2007年上市的路況信息開發商遠望谷早已成為智能交通行業的領跑者。
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有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和平臺運營商,大都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GPS、地理信息和系統集成環節。
目前國內基金、私募普遍看好智能交通的發展前景,投資者可關注在智能交通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的上市公司:一是公路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寶信軟件、川大智勝、銀江股份、交技發展、皖通科技、億陽信通等;二是車載端信息系統,包括啟明信息、北斗星通、四維圖新;三是自助繳費系統,包括新國都、新北洋等。
智能交通的挑戰
盡管我國智能交通前景廣闊,屬于產業升級受益行業,未來高成長趨勢明顯,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
其一,由于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應用的構架尚未明確,標準體系尚不健全、不統一,規模經濟不夠,盈利模式未可行,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應用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推行;其二,傳感器成本、性能和壽命,在技術上與交通應用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傳感、支撐網絡也尚未建立,地址資源嚴重缺失,行業數據中心特別部級層面的行業數據中心尚未真正廣泛創建,影響智能交通深入應用;其三,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研發急需突破。目前國內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場被國外企業搶占,我國在RFID、傳感器上并無主導權,仍受制于美國、歐盟,國內盈利面較小;其四,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應用點分散而不成體系,技術參差不齊,市場競爭秩序也不完善,也給整個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其五,目前國內智能交通IT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企業穩定性相對較弱,國際廠商加緊搶占市場,企業業績波動幅度或加大。
另外,公眾及組織單位的觀念存在障礙,如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的擔憂,也影響著智能交通未來的推廣應用。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在日前表示:“物聯網體系的發展必須從產業中逐漸培養,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