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2011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體發力

http://www.gjzbw99.com 2011-01-12 10:28 來源:晨網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龍頭”高昂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加快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肩負重任。

  包括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重大新藥創制等在內的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是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龍頭”。

  目前各大專項的“十二五”規劃已基本完成,將圍繞“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兩大目標,抓好已部署任務的攻關和成果的產業化推進這兩項重點任務。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將“盯牢”以下方面:

  著力探索在新形勢下舉國體制的組織形式,把國內相關領域的優勢資源有機整合,實行大兵團作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加突出改善產學研結合新機制,進一步突出以企業為主體,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重大專項實施的全過程管理,保障國家投入經費的投入產出效率,用好每一分錢;加快促進重大專項已有技術的擴散與轉移,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預計今年將有更多技術、產品、示范工程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十一五”期間,10個民口重大專項立項3100多個課題,中央財政投入490多億元,帶動全社會投入約1000億,集聚了近10萬科技人員進行攻關,在高端芯片、高檔數控機床、寬帶移動通訊、新藥研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初步顯示了“核心引領”作用。

  科技興糧沖刺“八連增”

  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加快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農業發展面臨著耕地、淡水等資源緊缺,氣候變化及農業生態環境壓力加劇,病蟲害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農業勞動力人數下降等一系列實際問題;面臨著“一家一戶”經營與提高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農業比較效益低下與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等重大現實矛盾;面臨著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偏低等實際困難。唯有科技進步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

  要確保未來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挖掘農業生物遺傳潛力,進一步延長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集約化、輕簡化種養技術,大力發展農業防災減災技術,將我國以生物技術為主導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轉變為生物技術與機械化技術相結合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大幅度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

  ●20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一年,全年糧食總產10928億斤,增產312億斤,實現了半個世紀來首次“七連增”。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體發力

  201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會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的熱門詞匯,七大產業有望集體發力,醞釀全面突破。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兩個具體目標,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力爭達到15%左右。

  應該說,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但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這七大產業中已經夯實了基礎,并且有了局部突破的案例。今年將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年,隨著產業資源的整合和投入強度的增加,七大產業有望全面發力、整體提升,走上集團式的跨越突破之路。

  更重要的是,國家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是一個著眼長遠的長期行為,不僅僅是培育接替性的主導產業,而是經歷金融危機沖擊之后的戰略抉擇。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要將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資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創新的模式轉變。2011年,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攻堅戰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成為主角。

  ●2010年10月,國務院出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立足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正式確定了我國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

  空間站建設迎來開局大年

  2011年,中國航天將是載人航天或者說是空間站大年。按照計劃,我國將于今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施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試驗。風險很高,難度很大,對于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個“第一次”,中國航天人正在積極準備。作為我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于2012年前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2011年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順利實現階段性目標將至關重要。

  2010年是中國航天發射高密度之年,12月的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中國航天當年的收官之作。全年共15次航天發射,次次成功,表明我國火箭、衛星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發射能力顯著增強,測控技術更趨成熟。從今年開始,我國航天發射的這種密集化狀態,有可能成為常態。中國能否從航天大國闊步邁向航天強國,將受重要考驗。

  ●2010年,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計劃2020年前后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載人空間站建成后,將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