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1-01-06 11:24 來源:人民網
1月4日,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表示,京滬高鐵將于今年6月通車。截至2010年,全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8358公里,每天開行動車組近1200列。2011年,全國鐵路安排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其中,高鐵運營里程將新增4715公里,總里程將突破1.3萬公里,初步形成覆蓋面更廣、效應更大的高鐵網絡。
兩大擔憂:資金與安全
這種“大躍進”式發展的高速鐵路,在令人震驚的同時,也多少讓人有些擔憂。一方面是資金,一方面則是安全。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李雪梅教授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認為,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可以說前無古人,雖然會存在弊端,但好處也很明顯,高鐵所能帶來的效益將在未來“成網”之后呈幾何級數倍的增長。
她認為,相應的資金投入不會有問題,但會形成壓力,而新技術也需要時間來檢驗。“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高鐵建設不可能停下來,即使外界有不同的聲音,鐵道部也只能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地去做,才能使效果更好。”李雪梅告訴記者,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高鐵新線的陸續開通只是結果的密集顯現而已,實際有關高鐵的研究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從這個角度看,如今的規模并不能算是“大躍進”。而高鐵發展對于經濟的帶動,對于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及就業的拉動都是不能忽視的。
讓人揪心的還有高鐵壓抑不了的速度沖動。目前,和諧號最新的記錄是時速486.1公里。但據記者了解,高鐵研究者已經將目標鎖定在574.8公里的世界最高紀錄。與研究者不同,乘客倒是被高速給嚇著了。“350公里的時速已經夠了。”實際上這樣的看法可能會代表很多大眾的心里所想。
李雪梅告訴記者,其實上述提到的試驗速度并非運營速度,試驗主要是看列車能跑多快以及零部件在高速運行下的變化情況。而目前的運營速度一定是負責任的。
一大戰略:走出去的代表
很明顯,政府已將高速鐵路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來看待。
“我們國家鐵路要補的課很多,所以發展高鐵是非常必要的。”中匯國際保險經紀公司副總裁、鐵路項目負責人趙進學昨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中國的汽車、飛機、輪船都沒有走出去,因此,讓高鐵技術走出國門是我們國家一個大的發展戰略。趙進學告訴記者,高鐵的發展速度實際已經有所放緩,這其中有輿論監督、環保要求等諸多方面的原因。
據了解,目前,鐵道部多是采取和地方政府聯合成立公司的方式投資地方鐵路建設,在趙進學看來,地方政府在這些公共設施領域進行投入要好過投資房地產。
不過,對于地方政府不斷高漲的鐵路投資熱情,有專家也指出,地方應該規劃好鐵路建設和城市公共設施之間的關系,因為投資鐵路成本大,一些城市需要與當地的軌道交通體系銜接,比如輕軌和地鐵,同時做好補貼,防止盲目建設。雖然鐵路建設對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巨大,這一點投資的成本損失不算什么,但也要考慮幾年后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完成,貨運量增速下降這一嚴峻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