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0-07-14 15:07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編者按近年來,全國各高校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真探索,勇于實踐,取得了很好的實效,創造了許多好經驗。本報從今天起陸續推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大學的典型經驗,以饗讀者。
張梧,北京大學哲學系2008級博士生,除了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他還有一項特殊的“使命”:作為一名學生助理,他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規范、科學的方法去了解每一個同學近期的心理變化情況,并及時上報系里。根據他了解的情況,老師們會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進行疏導,給困難中的學生帶來幫助和溫暖。
張梧所做的工作,在北大叫“心理排查”。這項幾乎關注到校內每個學子的工作,以“以人為本”的內涵表達著學校對他們的關愛與呵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08年以來,北大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精致化”概念,“心理排查”只是其中一個亮點,與其他許多亮點一起,使北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文東茅:“精致化”,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粗放式”教育的學生工作理念,要求根據每一個學生特點,深入細致地開展工作,這是人才培養理念創新的成果,既符合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又順應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趨勢,對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具有很重要的實踐價值。
北京大學依據學生群體的差異化特征,選取了不同維度的分類標準,織就了一張全面覆蓋各類學生的工作“網格”,“量身定制”了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方案。
首先,他們從整體上將學生劃分為“特殊群體”、“中間群體”和“拔尖群體”三大類。針對“特殊群體學生”,詳細區分了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業困難、學籍異動、離群獨居、就業困難、網絡成癮、罹患疾病和違紀處分等十種“特殊狀態”,督促各院系進行定期排查、重點輔導,確保順利成長;針對“中間學生群體”,督促班主任和輔導員及時解決成長困惑,對其未來發展予以科學引導;針對“拔尖群體學生”,則要求學校各部門、各院系提供發展機會、搭建成長平臺、助其錘煉成才。
其次,他們按照學生群體的政治屬性差異,將學生劃分為“學生群眾”、“學生團員”和“學生黨員”等不同類型,由學校黨委統一協調黨委組織部、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和各院系黨委,聯合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入黨積極分子教育、新生黨員教育多種教育工作;還有,按照學生群體的旨趣差異,將學生劃分為“文藝骨干”、“體育骨干”、“創業骨干”、“社團骨干”、“社會實踐骨干”、“課外科研骨干”等不同類型,依托學生課外活動指導中心搭建學生社團指導、課外學術科創競賽、文體競賽、社會實踐等發展平臺,開展富有成效的分類指導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人本性、科學性、績效性、可持續性”為基點的“精致化”讓學生受益無窮,物理學院2009級本科生王中興說:“從進入燕園的第一天起,我就能感受到老師、師兄師姐給予的幫助與支持無處不在。從入學之初別開生面的相識工作坊,到班主任、輔導員與我們進行定期交流,再到新生導師給予的悉心指導,一路走來,我不曾覺得孤單,在困惑和迷茫的時候我總能找到方向。”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精致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人的內在價值。實踐證明,“精致化”有效推動了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整體工作全面體現“精致化”的同時,北京大學選取了若干重點工作,按照“精致化”要求進行深入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輔導員開展深度輔導工作,是其中一項。北京大學制定出臺了《北京大學輔導員深度輔導工作實施方案》,指導輔導員以掌握情況、深度溝通、發展指導、集中分析來逐步推進工作。同時,他們加強工作績效的評估考核,學生工作部組建工作督察組,深入各院系開展績效評估,幫助輔導員進一步做好深度輔導。
改革傳統典禮活動,通過在教育細節、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氛圍的精心設計和科學安排,使其成為極富文化意蘊、心靈震撼和教育實效的特色環節,是另一項重點工作。來自同學們的反映證明,對開學、畢業等傳統典禮的改革是成功的,中國語言文學系2007級本科生李垚說:“入學三年來,讓我感觸最深的活動要數校園典禮了。還記得開學典禮上,全場齊唱《燕園情》時的感動和振奮讓我至今難忘。校長的勉勵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做好北大人,校友的鼓勵讓我開始思索如何珍惜大學時光。而戴上校徽那神圣與莊嚴的一刻,自豪感在我心中凝聚,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擔起了北大給予我的責任和使命。”
隨著“精致化”要求的不斷落實,北大各個相關工作部門了解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服務學生的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斷增強。
廣大學生也對學校工作的滿意度日益提高,最新調查顯示這一數據達到95%以上。與此相隨,北大人才培養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在科研領域涌現出王啟寧、iGEM團隊、數學建模團隊等典型代表,在志愿服務領域涌現出國家體育場147-151看臺志愿者團隊、愛心社、北大醫學部赴汶川地震災區醫療隊等先進群體,在就業創業領域涌現出陳素娟等大學生“村官”和王忠琦、黃少英等一大批扎根西部的優秀人才,在校園文化領域構建了以原創音樂、原創影視、原創戲曲等為代表的校園原創文藝體系,在學生社團領域更是異彩紛呈、亮點頻出。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精致化”的貢獻在于,解決了當宏觀和中觀問題已經基本獲得解決的情況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開展工作的過程、途徑、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微觀和執行層面深入著力的問題,即著眼于“怎么做”和“如何做得好”的問題。
在明確提出“精致化”要求以前,北京大學就已經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廣泛倡導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作境界。2008年,北京大學黨委開始系統探索和實踐“精致化”的工作要求。2009年,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彥在《中國高教研究》上發表了《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問題》一文,對“精致化”進行了全面闡述,帶動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圍繞“精致化”問題展開了集中研討和實踐探索,并達成普遍共識。
大家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不僅是一種管理理念,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種價值追求。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的“過程教育”,其教育效果在短期內難以得到客觀評價和充分顯現,需要教育者將其視作人生使命,持續不斷地傾注智慧、激情和創造力。在這個意義上,“精致化”不是某種具體的模式、標準和目標,而是倡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至善至美的工作境界,啟迪教育者以創新思維對工作流程、組織系統和方法途徑進行持續改進,要求教育者與時俱進地綜合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在工作層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質上不斷提高。
北大物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董曉華說:“‘精致化’回應了社會和公眾對教育的期望和現實需求,是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的一種全新嘗試。相信這些工作逐漸積累,會潛移默化營造出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氛圍,把好的方法堅持做下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促進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