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廣東2010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

http://www.gjzbw99.com 2010-07-02 11:45 來源: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綜合處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根據黨組會議決定事項要求,現就2010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制定如下行動計劃。

  一、工作思路

  全面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調結構、促轉變、擴內需的工作部署,以推進“三促進一保持”為立足點,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轉型升級為方向,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推動傳統產業上規模、提技術、壯品牌、增效益,促進傳統產業走上創新型、效益型、集約型、生態型發展模式,著力推動六大轉型升級路徑。

  ——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傳統產業由個別優勢向規模效益轉型升級。

  ——通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信息化融合,推動傳統產業由成本優勢和比較優勢向技術優勢和創新優勢轉型升級。

  ——通過產業轉移,推進產業合理布局,實現傳統產業由分散經濟向總部經濟轉型升級。

  ——通過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產業由資源消耗向生態環保轉型升級。

  ——通過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市場,推動傳統產業由出口導向向內需和出口并重轉型升級。

  ——通過品牌建設、工業設計、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產業價值,推動傳統產業由制造向設計創造升級,由單純制造向研發、生產、營銷服務復合發展轉型升級。

  二、工作目標

  ——壯大產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2010年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60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2%,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6%左右;培育形成產值上百億傳統企業15家,上千億傳統企業1家。

  ——提升產業層次,提高效益和質量。力爭2010年,優勢傳統產業利潤增長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傳統產業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傳統產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5個左右;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00萬噸。

  ——強化自主創新,推動產業信息化。力爭2010年優勢傳統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左右,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5%以上;R&D占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8%;大中型工業傳統企業R&D經費支出額同比增長20%左右;傳統產業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資產的比重逐步提高。優勢傳統產業新產品產值率8%~10%;新增傳統產業擁有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左右。

  ——打造區域優勢,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力爭2010年優勢傳統產業重大產業基地達到3~5個,省市共建優勢傳統產業基地達到10個左右;優勢傳統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達到50個以上。

  三、重點工作

  (一)制定政策規劃,加強工作引導。

  1.制定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對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進行調研分析,摸清全省傳統產業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結合全省產業結構調整相關工作,制定《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2.實施重點地區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在省的行動計劃指導下,指導廣州、佛山、揭陽、陽江、惠州、云浮等傳統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圍繞該地區主要優勢傳統產業,制定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明確轉型升級的載體和項目,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并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和各市聯合發布實施。

  3.編制完成廣東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十二五”規劃。 總結“十一五”以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成就經驗,準確判斷“十二五”傳統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把握傳統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主要矛盾,厘清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結合實際提出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二)做強重點領域,提升產業層次。

  1.明確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根據現狀和發展前景,確定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建筑材料、食品飲料、金屬制品、輕工造紙、家具、中藥等優勢傳統產業中的重點行業,并根據每個行業特點,確定其轉型升級主攻方向。其中,家用電器的主要方向為智能和環保,建筑材料的主要方向為節能環保,食品飲料的主要方向為質量安全,家具的主要方向為生態環保,金屬制品的主要方向為提高產品檔次和品種,紡織服裝的主要方向為品牌質量,中藥的主要方向為名優品種二次開發。今年的行業管理、財政支持等工作都圍繞主攻方向展開。

  2.做大做強一批優勢傳統企業。加強大企業集團扶持力度,對目前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以上及各個行業前五名企業,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直通車服務、市場促銷等手段,集中省市資源加以扶持,培育成為規模大、實力強、主業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并鼓勵傳統產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來做大做強。加強外引內聯,推動擴大與寶潔、杜邦、可口可樂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中材集團、華潤集團、海螺、中煙、中糧等國內大型企業的合作,提升主要行業集中度。支持民營傳統產業企業做強做精做專,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平臺建設支持力度,積極推進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集團的配套協作,推進傳統產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上水平。

  3.打造一批傳統產業廣東品牌。結合“千百億”名牌培育工程,加強傳統產業品牌建設,使傳統產業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數量不斷增加。加強對傳統產業名牌企業的培育。依托產業集群,打響傳統產業區域品牌,推動“順德家電”、“古鎮燈飾”、“虎門服裝”、“潮州陶瓷”、“云浮石材”、“黃圃臘味”等的影響力。緊緊圍繞全省擴內需促消費活動,利用我傳統產業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借助“廣貨全國行”活動和“廣東商貿城”活動,推動我省建材、家具、食品、輕工等優勢傳統產品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4.加強傳統產業標準制定。加快優勢傳統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推進優勢傳統產業龍頭企業擬定申報國際、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尤其要加強組織傳統優勢家電企業以“綠色制造”為突破口,推動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加快推進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鼓勵企業廣泛采標生產。加強傳統產品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ㄈ┙ㄔO重大基地,提升集聚水平。

  1.推進重大基地和重點項目建設。以重大項目為載體,以行業龍頭企業為實施主體,加快推進新型家電、新型建材等重大基地建設,積極推薦有條件的基地和園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2.深化開展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結合實施重點地區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推進已簽約的江門紡織化纖、揭陽紡織服裝、佛山家電、陽江五金刀剪、潮州陶瓷等基地建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并在現有共建基地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繼續實施共建,使傳統產業擁有的共建基地達到10個左右。

  3.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修訂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繼續認定和建設一批傳統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使傳統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達到50個以上。選擇重點產業的產業集群為試點,推進產業集群內傳統產業鏈條的完善和企業間的協作,探索建立傳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對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

  4.穩步推進傳統產業轉移。設立傳統產業轉移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專項,對產業轉移和異地改造項目,特別是入園項目給予財政支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推動陶瓷、金屬制品、塑料制品等行業合理配置企業總部與生產基地。

  (四)突出自主創新,增強升級動力。

  1.實施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工程。實施傳統工業數字化改造示范工程,推進集成化的生產執行系統(I-MES)的普及應用,實現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扶持30~35家工業生產數字化改造示范企業,打造一批傳統工業數字化改造示范優秀企業。組織實施一批信息化提升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支持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企業自動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2.實施傳統產業自主創新工程。支持傳統產業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新增傳統產業擁有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左右。支持技術中心研發、設計、試驗、檢測、產業化等建設,使其成為傳統產業突破和解決關鍵技術的平臺。加大新產品開發扶持力度,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費前抵扣政策,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鑒定工作,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落實進口設備免征關稅等優惠政策,增強企業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積極性。

  3.實施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技改工程。按照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對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重點技術改造的“雙千工程”要求,設立優勢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專項,結合傳統產業100強項目,以五金家電、建筑材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領域為重點,選取一批優勢傳統產業項目,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實現主要行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擴大優勢傳統產業融資渠道,針對優勢傳統產業組織投資對接,舉辦技改項目推介會,向金融機構推薦優勢傳統產業項目。加強對傳統產業投資管理,引導全社會傳統產業投資導向。同時,積極推薦我省傳統產業優勢項目申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組織的有關專項。

[page_break]

  (五)加強節能降耗,發展低碳模式。

  1.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在已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一五”淘汰落后水泥產能3200萬噸任務的基礎上,再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00萬噸,力爭“十一五”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總量達5600萬噸。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部署,以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焦炭、造紙、制革、印染等行業為重點,摸清全省落后產能情況,制訂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和階段性計劃。制定傳統產業淘汰及更新引導目錄,明確產業限期淘汰的產能和工藝技術裝備。加大財政資金對落后產能退出、轉型轉產企業的扶持力度,確保落后產能平穩退出。

  2.加強節能降耗。鼓勵傳統產業利用先進工藝技術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開展企業落后耗能產品、設備專項監察,加快落后產品、設備淘汰進度,促進節能產品、設備的應用推廣。

  3.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及時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傳統產業企業對廢水、廢氣、廢渣等“三廢”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使傳統產業擁有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在傳統產業中組織開發一批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等,突破傳統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推進傳統產業清潔生產向縱深發展,在傳統產業中,力促一批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認定獎勵一批“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

 ?。┖葑スI設計,提升產業價值。

  1.舉辦第五屆“省長杯”全省工業設計大賽。3月份在廣東工業設計城啟動大賽,圍繞“面向現代產業的設計”主題,結合屬于傳統產業的大賽征集重點領域,廣泛發動全社會各企業、設計機構、院校、設計師參與,力爭形成一批面向傳統產業的工業設計成果。

  2.開展工業設計成果和傳統產業對接活動。結合工業設計大賽,把優勢傳統產業領域設計成果進行對接和交易。對可產業化的設計成果,予以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對獲獎的并可產業化的設計產品在推廣和銷售中按規范使用“省長杯”優良工業設計獎標志。

  3.舉辦“工業設計走進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活動。針對我省傳統產業重點地區、重大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內企業的需求,對獲獎的工業設計大賽成果進行宣講和推薦,并在項目征集、深化設計等階段與相關企業進行互動。

  4.推動粵港工業設計合作。圍繞粵港共建“珠三角工業設計走廊”推動粵港設計與廣東產業加強合作,開展引進香港工業設計服務產業試點,鼓勵香港設計師到珠三角地區合資或獨資開辦面向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的設計機構,支持廣東設計企業聯合香港同業設立合資、合營設計公司,利用香港發到的工業設計推進我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ㄆ撸┛偨Y推廣典型,營造良好氛圍。

  廣泛、深入開展調研,結合重點行業、重點地區行動計劃,掌握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進展情況,認真總結促進轉型升級做得好的地區、行業、企業典型經驗,尤其是勇于創新、走出一條好路徑、建立一個好模式的典型案例,以及轉型升級取得重大成效的標桿企業,及時進行挖掘、提煉、總結和宣傳推廣。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總體工作由技改處統籌協調,法規處、經濟運行處、技術創新與質量處、節能和循環經濟處、工業園區處、原材料工業處、消費品工業處、信息化推進處、中小企業局共同參與。

  (二)加強工作配合。

  傳統產業重點地區要選準優勢行業,切實制定本市、本地區的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注重典型的挖掘和總結等,配合做好推進工作;相關處室要緊緊圍繞自身職能,按照行動計劃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工作形成委內合力。同時,加強與行業協會的溝通,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中介作用。

 ?。ㄈ┘訌娰Y源配置。

  加大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中小企業等相關專項資金對優勢傳統產業的支持力度。在省級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中設立優勢傳統產業升級工程專項,通過招標和評審等方式,用于對優勢傳統產業的專門支持。

 ?。ㄋ模┘訌娦麄髁Χ?。

  結合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各項工作,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宣傳,特別是對先進地區和先進企業,好的模式和典型的宣傳,營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氛圍和競爭態勢。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