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0-04-09 11:31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2007年以來,我國在經歷了強緊縮和強刺激之后,經濟增長就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一個下降和上升的V型變動曲線。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正處于V型曲線的右端,諸多宏觀經濟指標都呈現出加快上升的勢頭。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經濟政策轉型正面臨著來自國際三方面的挑戰和國內四個關系的處理。
經濟政策轉型將面臨來自國際三方面的挑戰
從國際形勢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增長將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在這次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的產業結構已經明顯不能適應國際市場供求格局的新變化。在金融危機之前,原有的世界供求格局中,美歐發達國家生產并出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大量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則大量生產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高科技產品?,F在,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了以往的供求格局,在去杠桿化作用下,美歐國家紛紛改變高負債的消費方式,減少消費,增加儲蓄,由此不斷壓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需求。同時,為了改變長期貿易赤字,這些國家還加大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力度。這種變化從兩方面給我國帶來了壓力,一方面我國業已形成的以外需為目標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短期甚至長期內要穩定增加出口越來越困難,因為我國生產了太多世界發達國家目前要減少甚至停止購買的產品;另一方面,為提高我國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政府鼓勵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業也遇到來自美歐等發達國家的挑戰。同時,在危機中后起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洪都拉斯等發展中國家利用比我國更低的成本優勢,開始向美歐等發達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大有替代中國之勢。因此,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遇到“高端”排擠和“低端”擠出效應。
第二,世界經濟回暖后,由于大宗商品特別是資源性產品漲價,使得我國經濟發展成本有進一步提高的風險。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世界各大經濟體紛紛采取刺激性的貨幣政策,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這些流動性正沿著產業鏈不斷向實體經濟傳遞,最終必將引起石油、鐵礦石、銅、鋁、大豆、植物油等大宗資源性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中國是資源短缺型國家,在經濟發展方式沒有實質性轉變之前,經濟增長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性產品。很顯然,國際大宗資源性產品漲價,會明顯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投入成本,給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來更大的壓力。
第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我國經濟政策轉型面臨考驗。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美歐經濟下滑,他們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幫助,對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相對寬容;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與復蘇,美歐發達國家國內需求上升,經常賬戶得到改善,勢必會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貿易保護,由此將提高我國的出口阻力。就目前而言,發達國家對我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包括,反傾銷、反補貼、特殊保障條款和技術壁壘,還有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面對不斷加強的貿易保護,我們企圖延續危機前以及危機中所實行的政策安排,恐怕越來越難。比如,針對美元貶值,我國面臨兩難選擇,如果選擇緊隨美元貶值,不但會使我國既有的外匯儲備相應貶值和蒸發,而且還將遭到世界許多經濟體的強烈反應,他們會采取更加強烈的措施限制中國產品的出口;如果較大幅度實行人民幣升值,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短期內將受到很大打擊,直接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力就業。
經濟政策轉型要處理好國內的四大關系
從國內形勢看,當前我國經濟政策轉型面臨四大關系需要謹慎處理:第一,流動性過剩控制與既有投資刺激計劃的關系。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3萬多億元,但M2增加了13.05萬億元,貸款發放了9.63萬億元。按道理,實施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回收多余的資金是正確的,也是應該的。但是,既有的4萬億投資計劃怎么進一步落實,是我國經濟政策轉型遇到的難題。如果緊縮過快、過緊,勢必會形成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造成許多不良貸款。第二,以政府投資打頭的經濟增長與以民間投資和社會消費為主體的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出臺以投資打頭的經濟刺激計劃,這個計劃有效地替代了外需下滑,實現了經濟的較高增長。但是,正常的經濟增長不能過久、過強地依賴政府推動,必須依靠市場力量,讓民間投資和社會消費成為增長的主體。問題是,危機過后,政府何時退出,民間投資和社會消費何時能及時、有效地接替政府去推進經濟增長,這是我們急需處理的新課題。第三,保平穩增長與防通貨膨脹的關系。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要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很顯然,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就必須有適度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在經濟增長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過快、過強、過密地收縮經濟政策,勢必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帶來困難。相反,防止通貨膨脹,是要實行適度緊縮的財政貨幣政策,面對CPI、PPI已經由負變正,通貨膨脹預期正在形成的態勢,如果過慢、過弱收縮經濟政策,通貨膨脹程度勢必會從輕度轉化為中度甚至重度。因此,怎樣在保平穩增長與防通貨膨脹之間把握一個合理的邊界和尺度,是當前經濟政策轉型需要注意的又一課題。第四,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關系。一般而言,短期增長與長期增長之間既是相輔相成的,又是矛盾的。因為,當短期增長中的許多因子恰好是促進長期增長中所需要的元素,此時每個短期經濟增長相加組成長期的經濟增長。但是,當短期增長中許多因子恰恰是不利于未來增長的元素,此時短期增長將抑制長期增長。就我國而言,目前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為了追求近期經濟總量增長,盲目增加投資,結果造成產能進一步過剩,甚至上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顯然這不利于長期增長。在經濟政策轉型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政策組合,才能使短期增長與長期增長相吻合,這是本次金融危機過后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之一。
(作者馬曉河 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