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10-03-16 23:18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3月4日,深圳,第15屆國際集成電路展覽會現場,李航異常忙碌。
作為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科技教育局和知識產權局局長,參加此次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半導體行業展會,李航此行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讓更多的IC設計企業能夠認識東莞。”
而在此前,類似IC設計這樣上游產業的展會,鮮有東莞的身影。這一次,東莞不僅租用了面積不小的展臺,還特別舉辦了一場“招商會”。
態度的轉變,源自于近年來東莞經濟遭遇的陣痛。
“過往東莞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加工制造業,此輪金融危機導致的海外市場需求下滑,對東莞產業沖擊較大。”賽迪顧問總裁李峻博士對本報記者分析。而作為這一“陣痛”的最新寫照,2010年新年伊始,珠三角地區不同程度遭遇的“用工荒”,其中制造業重鎮東莞更是重災區。
痛未定,思未痛。
東莞需要尋求轉型契機。而在東莞既有的產業布局中,電子信息產業無疑是最好的突破口。“電子信息產業對工業有著巨大的帶動作用,其轉型成敗對于東莞產業走向至關重要。”李峻分析。
在此背景下,2010年2月,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正式發布《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規劃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將向上游研發端升級。
若干年后,“東莞塞車、全球缺貨”或將成為記憶。
“東莞制造”突圍
據本報記者了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項關于東莞電子信息化產業的調研,已悄然展開。該調研由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牽頭,組織各方專家調查論證,并在此基礎上最終形成上述發展規劃。
李峻亦是此次調研組的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東莞有著龐大的電子加工制造業基礎。來自東莞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8年,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為3009.9億元,僅次于深圳、上海、蘇州,在國內排名第四。
但在東莞既有的電子信息產業中,處于低端的加工制造業比重過大。來自賽迪顧問的調研數據顯示,在2008年的東莞電子信息產值結構中,制造業占比高達92.2%,而高端的軟件業和信息服務行業占比不足8%。
李峻認為,東莞目前的產業結構不利于其抵御全球化風險,“加工制造業比重過大,品牌企業數量較少,加上外向型產業比重過大,導致東莞產業受全球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不止于此,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分散型特點。據本報記者了解,東莞各街鎮中,電子信息產業前10名產值之和只占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的69.2%,企業數量只占全市企業總數的58%。“產業分散不利于產生集群效應。”李峻分析。
在此背景下,對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進行產業升級,已成當務之急。
本報記者在東莞的上述《規劃》中看到,根據規劃,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將由制造集聚向研發集聚轉型;產業類型由發展加工貿易向打造核心產業轉型;產業布局由離散式產業布局向特色化產業集聚轉型。
“東莞信息產業的升級將主要遵循兩個方向。”李峻告訴記者,一是由產業中下游向產業上游延伸。例如,由重點發展電子加工類產業,轉向力推IC設計等上游產業;二是,積極發展新型產業。本報記者獲悉,包括LED等新節能項目的引進,已經成為東莞未來招商引資的重點。
“事實上,電子信息化產業的發展的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產業本身。”李峻分析,根據東莞市有關部門的構想,電子信息產業升級將在整個東莞產業升級中發揮帶動作用。
松山湖樣本
1月28日,東莞松山湖,占地達500畝的宇龍酷派生產基地正式啟用。這是宇龍酷派的第一個大型3G手機生產基地,將承載包括EVDO、TD-SCDMA和WCDMA三種3G手機制式的生產和制造。
“松山湖對3G產業優惠政策,令宇龍最終把生產基地選址東莞。”宇龍酷派市場部一人士告訴記者,完全建成后宇龍松山湖基地計劃產能將達到4000萬部,為目前全國最大的3G手機生產基地,“目前,酷派3G手機的生產已經全部從深圳遷至東莞”。
“松山湖開發區是東莞產業升級的‘試驗田’。”李航告訴記者,在東莞的經濟布局中,松山湖已經率先著手產業結構的調整。
“并不是所有的投資項目我們都歡迎,我們對項目要有選擇性。”李航介紹,近年來松山湖招商項目,主要集中在三個產業領域:一是電子信息產業,二是生物技術、三是現代服務業、金融和創意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將是發展重點。
除了宇龍酷派之外,華為位于松山湖的生產基地已于去年動工。據了解,華為松山湖基地主要以手機通訊器材生產為主,有消息稱,該基地的三期項目,華為有望引進研發基地。
根據《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松山湖的電子信息產業吸引更多的研發型企業和跨國企業的研究總部,建設工程研究系統和技術支撐服務體系,希望建成全國較大的電子信息企業總部基地集聚區。
“我們對于研發型企業將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李航告訴記者,目前松山湖北部工業區,將有一半的區域,專門聚集研發型企業和公司的研發部門。
研發產業的聚集效應下,松山湖的產業引進也開始向上游延伸。本報記者了解到,包括IC設計、工業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都將是未來引進的重點。
“為了彌補本地IC設計和制造方面的缺失,重點IC企業尤其是設計企業的引進工作是我們工作重點。”李航告訴記者。據悉,包括意法半導體(ST)、AMD、東芝、大唐、華為海思等,都是松山湖積極“游說”的對象。
升級之困
然而,東莞的信息化升級也非一路坦途。
首先,從地域布局上,東莞的信息化產業面臨多個實力不俗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成都、武漢、合肥等中西部城市突出成本優勢加快對產業資源的吸收速度,周邊產業極化效應日益顯著。以成都為例,短短的兩年時間,先后吸引了英特爾、富士康等巨頭落戶。
其次,從珠三角內部來看,東莞周邊地區的產業極化效應日益顯著:一方面,佛山、惠州等城市利用長期積累的品牌優勢,吸引了大量高端產業資源,例如惠州的LED產業;另一方面,肇慶、中山等城市憑借相對突出的成本優勢及自然資源儲備,充分發揮后發優勢積極搶占產業資源。
更大的挑戰則來自于東莞的“鄰居”深圳。“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如何跟深圳做到有效的產業分工,將是東莞面臨的考驗之一。”李航分析。
在李航看來,與深圳相比,東莞在土地和人力成本的優勢將為兩者在電子信息化產業競爭中,贏得機會,“當然,東莞的當務之急是要提升服務的軟環境”。
記者了解到,當初考慮將東莞高新開發區設置在環境宜人的松山湖,就是考慮要對研發型企業的吸引力。
此外,高科技人才的缺乏,也一直是制約東莞發展的瓶頸之一。李峻認為:“與一線城市相比,東莞對于高端人才缺少足夠的吸引力,這將直接影響東莞信息化產業向高端轉型。”
事實上,近年來針對高端研發人才的困境,東莞亦是動作頻頻。據李航介紹,目前已有包括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中山大學東莞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多家,以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機構落戶東莞。這將為東莞的信息化產業升級提供人才資源儲備。
不止于此,東莞政府亦是利用優惠政策大力吸引高端人才進駐。以松山湖為例,據李航透露:“凡是享受東莞市政府優惠補貼的高科技人才,松山湖開發區還將給予一倍的獎勵和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