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調整結構和深化改革放首位

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預測二○一○年

http://www.gjzbw99.com 2010-01-12 14:34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12月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消息公布之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布2010年《經濟藍皮書》,預測明年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保持8%以上無問題,提出2010年經濟工作和宏觀調控的工作重點可以不特別關注“保增長”,而應把調整結構和深化改革置于首要位置。

  《經濟藍皮書》主編陳佳貴、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等專家認為,這一觀點的根據有二:一是從國內因素看,消費需求保持平穩向上,投資需求可以保持相當的強度,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從2009年的負數轉為2010年的正數;二是從國外因素看,全球經濟已經企穩,盡管在短期內很難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終究回歸了正增長的路徑,這將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產生正面影響。

  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專家們說,2009年我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且得到了較好的執行,于第二季度效果開始顯現,對抵制經濟下滑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同時推動了經濟若干方面的發展。從宏觀經濟態勢和需求來看,仍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以穩定和鞏固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專家們認為,201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在2009年的基礎上提升和深化,并結合國家發展任務進行調整。主要應著眼于五個方面:一,著眼于選擇近期發展和遠期發展相結合的公共投資項目,以支持我國的長期發展;二是著眼于支持國家氣候變化應對政策的實施,這既是國內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公約的要求;三是著眼于保民生,特別是承擔國家在社會保障上的需要;四是著眼于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以有利于擴大內需,提高消費需求;五是著眼于支持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通過支持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實現。專家們指出,積極財政政策要圍繞政府職能的需要,并重視促進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點,為此,必須支持國家的改革部署,并貫徹財政體制的改革。

  專家們指出,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10年我國仍要堅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主要涉及兩層含義:一是堅持真正意義的“適度寬松”;二是對過度寬松的情況進行調整。應關注信貸迅速“海量”擴張以及經濟過度刺激引發的問題和潛在風險。避免由于信貸增長過快,投資和總需求反彈過快可能帶來的顯著通脹壓力。因此,對2010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必須認真把握力度和提高調控水平,做到三個方面的把握:第一,動態把握適度寬松。根據國內外經濟走勢和價格變化,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動態微調,把握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妥善處理發揮支持經濟發展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進一步增強調控的有效性,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第二,貨幣信貸發展要適度把控。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公開市場工具組合、期限結構和操作力度,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及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的合理適度。對當前存在的流通量過大問題,要通過相關手段,促進貨幣流通量向適度轉化。第三,金融改革要適時推進。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改革投融資體制,啟動民間投資,以金融支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主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專家們認為,在經濟周期中,蕭條階段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在這個階段,設備更新、技術產品創新、資產重組才會得到重視與較大規模實施。因此,除了千方百計保增長,我們更需要主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筑牢經濟回暖和我國長期較快穩定增長的基礎。

  專家們建議,(1)注重從源頭上解決擴大消費不足的問題,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2)從根本上扭轉目前失衡的經濟結構,實現二元化發展方式向城鄉一體化發展方式轉變。為此,需要大力發展新型縣域經濟,壯大縣域經濟中的非農產業,加快縣域的城市化步伐,實現縣域經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為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市的流動創造更便利的條件和更大的空間,以縣域經濟工業化帶動和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3)繼續推進價格改革,發揮價格杠桿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切實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代內與代際公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適時推進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4)要把推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與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服務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5)以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以節能減排作為結構調整的有力手段。通過完善產業進入與退出機制,達到控制、引導產業增量,調整、優化產業存量的目的。積極謀劃建設一批節能環保和技術改造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上大壓小、以新代舊、淘汰落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