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jzbw99.com 2009-08-31 17:17 來源:科技日報
內蒙古錫林浩特一處風電基地風力發電機正在工作。
科學規劃迫在眉睫
記者 陳瑜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做個最壞的設想,該制度將導致各地更積極地上項目。如果沒有嚴格的科學規劃,將造成更嚴重的盲目發展,國家能全額‘埋單’嗎?”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工業大學能源學院院長張紅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科學規劃是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法律修正時,應該用更科學的態度去研究現有規劃出現偏差的原因,切實做好發展規劃。
按照規劃,2010年全國風電裝機應為500萬千瓦,然而截至去年年底就已達125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法自2005年審議通過后,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每年以高于5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不考慮電網制約因素,風電有可能達到8000萬千瓦到1億千瓦裝機,遠遠超過原定3000萬千瓦的目標;太陽能光伏發電預計也將遠超規劃發展目標。
在8月27日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的規劃問題成為焦點之一。
“到了冬天,火力發電廠不能停,就強行讓風力發電廠關機,140臺風力發電機開4臺就夠了,其他100多臺就在那閑著,而一臺風力發電機成本上千萬。”全國人大常委許振超描述的是對內蒙古3個風電廠的調研情況,他解釋該現象背后的原因之一,是電網建設規劃滯后于風電發展。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出現了‘盲目跟風、一擁而上’的苗頭?!比珖舜蟪N险裰姓f,大量資本流入風電市場和上游制造領域,全國風力發電機整機制造企業達到60多家,潛在產能明顯超過市場需求。
張紅分析,出現上述現象,主要是因為我國對可再生能源資源評價水平和全局科學規劃能力與其產業發展本身不相匹配。
以生物質能為例,近幾年建成的生物質能利用項目,因資源的不確定性大,目前已面臨嚴重的資源供應問題。原因之一是評價力度不夠:對可以用于種植能源作物的非耕地土地資源不清,相關可利用土地的水資源狀況不清,對可利用生物品種的經濟性、耐旱性尚未評價。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對相關制造業的帶動過盛?!睆埣t解釋,太陽能發電帶動了光伏電池發展,風力發電帶動了風電制造產業發展。但在利用方面,裝機容量與實際發電量之間的差距很大。這也是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出臺的背景。
“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問題?!睆埣t提議,要加強可再生能源產業科技攻關的力度。只有科技水平、自主創新能力、產業化水平、系統匹配能力都提高了,才能真正促進產業發展。
讓張紅擔憂的是,這次修正并沒有體現科技攻關的龍頭位置?!翱稍偕茉瓷暇W電價高,國家不補貼電上不了網,企業發展不了,這是現實。但更應該全面科學地思考出現該狀況的原因和對策?!?/P>
全國人大常委謝克昌在分組審議時指出,需要考慮通過法律的修正,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科學發展。他建議,在修正案的第9條“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以及實施規劃,應當堅持因地制宜、統籌發展、合理布局、有序發展的原則”中“因地制宜”前增加“立足國內”;在“規劃內容”中應增加“自主創新”的內容。
張紅還提出,應加強規劃的法律效力。在立法上,應規定能源發展規劃的制定程序、效力以及不遵守規劃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價格亟待分類細化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尹成杰透露,價格形成機制問題,已經影響了生物質能發電。一些生物質發電企業目前處于虧損運行狀態,而如果企業停產又會造成農民的秸稈賣不出去,二者之間形成矛盾。
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電價問題,我國法律有關條款已有規定。但由于項目管理和價格管理機制問題和企業間的過度競爭,出現了定價過低及同一地區不同電價的不合理情況。
全國人大常委哈斯巴根以內蒙古的情況舉例:2008年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但目前風電成本較高,上網電價偏低,且各地不統一。有的是每度0.5元,有的0.5元還不到,但相鄰省區則是0.6元。“相差一毛錢是相當大的數字,上網電價不統一不利于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彼麑⑾M耐杏诳稍偕茉捶ㄐ拚覆莅?。“要完善法律實施辦法,盡快制定公布全國可再生能源分類上網電價,完善風電上網價格形成機制。”他說,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確立了政府定價與招標定價相結合,政府調控與市場競爭相結合的辦法是可行的。
全國人大代表李萬忠對此表示贊同。他提出,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初期階段,實行政府調控與市場相結合,對產業的自主創新有好處。
在完善上網電價機制上,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增加了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
在以水電為主的南方,怎樣才是“全額保障性收購”?全國人大常委莊先說,在南方豐水期,發電企業經常為水電上網的問題吵得一塌糊涂。他建議,對“全額”兩個字慎重處理。
全國人大常委陳斯喜則提出,既然是全額收購,就不應該有收購的最低限額,否則電網企業簽訂協議時,就可能以已完成最低限額為由不全額收購。
電力與電網要協調發展
(記者 張超)
近年來,我國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迅速,但由于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后,在風能豐富的西部和北部地區,電網已開始難以承受風電的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瓶頸。國家電網公司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應兼顧發電與輸電兩方面,使電力建設與電網建設協調發展。
據介紹,長期以來,我國電網建設的投資比例遠低于電源建設投資,前、后者之比為3∶7。因此雖然近年來電網建設勢頭很好,去年投資超過2500億元,但仍相對滯后于電源的建設。風電是近來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重要內容,而我國陸地風能資源的富集和大規模開發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等偏遠地區,電力負荷則集中在中部以及東部和南部。這使得我國在風電發展初期,就面臨大規模、高集中度開發和遠距離、大容量輸送的問題。
對此,國網方面建議,可再生能源的規劃和建設要跟能源發展總體規劃以及電力發展規劃緊密銜接,并統籌發電側和輸電側的共同成本,以期實現國家資源的整體最大化節約??稍偕茉窗l展基金的使用應當兼顧輸電側。如果基金的使用范圍排除輸配電側的成本,會導致可再生能源立項時不考慮接入系統等輸配電側建設和運行成本,引發無序甚至盲目發展。
另外,智能電網的建設也是打破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今年8月21日,國網公司公布了《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第一階段重點項目實施方案》,其目標是構建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包括“三華”同步電網、西北和東北電網等,涵蓋全部電壓等級。智能電網建成后,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可再生能源電力入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