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中國創造”的典范

http://www.gjzbw99.com 2008-01-03 11:19 來源:中國工業報

  “嫦娥”、“神舟”的升空,至今還讓人激動不已。那隆隆升起的,是我國航天事業在世界宇航界的地位,是日漸強大的軍威和國威,是蟄伏已久的民族自信與驕傲!

  五十多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先后研制發射了80多顆衛星、6艘神舟飛船,104次成功發射長征品牌運載火箭,同時還將近30顆國外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形成了我國自主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東方紅系列衛星、神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等系列航天產品,在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樹起了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

  “航天科技”何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的結果。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內外大局的戰略高度出發,決定研制“兩彈一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航天科技工業把力量集中到發展實用、急用的應用衛星上來,實行軍民結合。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決策。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先后作出月球探測工程、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航天事業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是航天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二是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結果。航天技術是戰略性、尖端性高科技,是花錢買不來的。面對外國的技術封鎖和各種困難,廣大航天工作者以國家需要為最高需要,始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崇高使命,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勤于探索、勇于創新,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攻克和掌握了一項又一項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帶動了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等基礎學科探索的深入,帶動了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推進技術、計算機等現代信息和工業技術的創新發展,帶動了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以及通信、遙感等產業的興起,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我國高科技產業群體的形成和發展。他們吃著玉米面、白菜、土豆、胡蘿卜,在山坡閑置的廁所里做出了我國第一臺姿態控制發動機,用國產酒精做出了導彈發射燃料。他們頭頂烈日,風餐露宿,在戈壁灘上,一次次在規定時間內圓滿地完成了研制、試驗、生產任務。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智慧、熱血和生命鋪就了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圓了華夏兒女千年飛天奔月夢。

  三是全國各領域大力支持、團結協作的結果。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說,直接參與該工程的科技人員有近200個單位、1.7萬多人,間接給予支持的單位和個人則不計其數;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院、基地、研究所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有3000多個,涉及到數十萬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參與航天工程研制的單位和科技人員始終做到局部服從全局,部分服從整體,當前服從長遠,形成了統一的決心、統一的意志、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行動,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鑄就了航天事業的輝煌。

  遠在萬里之遙、系統龐大、結構復雜的“嫦娥一號”,我們都能嫻熟駕馭于前,那么近在咫尺、觸手可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制造業,為什么不能在一些關鍵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是人才匱乏?我們沒有第歐根尼白天提燈找人的窘境;是科研人員沒有獻身精神?萬戶(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個為航天事業獻身的人)并不孤獨,與他“同行”者而今大有人在。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的某些領域一直爬行在發達國家的后面?“航天科技”為我們樹立一個“中國創造”典范的同時,也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中國創造”的啟示!

  愿這一典范和啟示能照亮我國自主創新、富民強國的道路。

相關新聞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