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來自工業生產一線的“中國創造”

http://www.gjzbw99.com 2011-09-01 16:35 來源:科技日報

  兩年前,“中國工人”作為一個群體登上《時代》雜志年度人物的榜單,讓全世界了解到這群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當“中國工人”托起“中國制造”時,我們也相信,“中國創造”也可以來自工人,來自車間,來自生產第一線。

  工人創新細胞不斷分裂繁殖

  “寶鋼平均每天產生專利4件,48%由一線工人創造;平均每天產生企業技術秘密6件,40%由一線工人完成;在全國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10名工人中,寶鋼有3位。”寶鋼集團黨委書記劉國勝在8月25日寶鋼舉辦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論壇”上自豪地說。

  在寶鋼,孔利明這個名字如雷貫耳。從剛進寶鋼時的一名初中學歷工人,成長為高級技師、技能專家,孔利明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證明了寶鋼工人的力量。迄今為止,他已累計解決了生產現場疑難雜癥406項、完成科研39項、工藝改善297項、獲得國家專利201項、創造了經濟效益8700多萬。

  工人的創新細胞正在不斷分裂繁殖。寶鋼現在擁有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小組7985個,累計有近7萬人次參加了創新小組活動。此外還有多達14728個的自主管理小組,已完成課題19902項,實現成果12446項,獲得寶鋼之外獎項304個。在鉆研成風的工作氛圍中,發明創造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創新,人人都可以。

  在國內鋼鐵行業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去年寶鋼以占國內行業6%的產量,創出了行業30%的利潤,這么高含金量的經營業績正與其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分不開。

  中國的鋼鐵工業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的重任,“這其中很關鍵的問題是,能否解決好先進的工藝裝備與落后的人力資源素質這一對矛盾。”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劉振江表示。寶鋼找到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法寶,不僅有先進的工業裝備,更有一群熟練掌握技術,并勇于創新的一線職工。

  創新在現場

  “產品缺陷頻發點、設備故障頻發點,降低勞動強度、降低能源消耗等,對我們生產型企業來說,都是創新的源頭。”曾獲得兩屆全國發明金獎的創新能手、寶鋼股份冷軋廠設備點檢員高玉強說。

  “誰說創造發明就是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的專利?”在王軍看來,再普通的一線工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只要能夠立足崗位,圍繞如何提升現場改善力,不斷發現崗位上的"問題點",把"問題點"作為"改進點","改進點"就是"創新點",小崗位也有大舞臺。”

  在熱軋生產線摸爬滾打20余年,王軍從默默無聞的一線操作工,到全國勞動模范,并成為寶鋼人才開發院的兼職教授,目前已經申請和獲得121項國家專利、四項PCT國際專利。

  熱軋吊裝工業垃圾通常需要現場指揮人員爬到兩米多高的車頂上操作,既耗時,又危險。注意到這一問題的王軍在三個月內,運用所學的機械專業知識,結合兩張式鉸鏈周轉箱的結構特點,將單繩吊卸設定為長短繩組合設置和短繩吊環的鉤式設置,實現了吊裝中的自動脫鉤,避免了人工進行脫、掛鉤的危險性操作。“垃圾里面出專利”也成為寶鋼的一段佳話。

  寶鋼成為工人創造發明的廣闊“現場”。“工人創新在崗位”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一種獨特的全員性創新的寶鋼現象。

  不銹鋼事業部煉鐵廠高級點檢員盧江海在生產一線工作十幾年,平時就喜歡“串崗管閑事”。他的專利和技術秘密都是“從現場來,到現場去”。去年,盧江海提出13條合理化建議,創造26項實用專利、4項發明專利,一不留神,就榮登寶鋼股份合理化建議積分排行榜榜首,被同事譽為“金點子大王”。

  如此面廣量大的崗位創新是怎樣實現的?對此,劉國勝一再強調,“一個企業的創新,不僅僅是完成了幾個科研項目,而要有大量現場的技術創新。這個現場,不是專家的現場,而是廣大員工的現場。”

  “我的大學在寶鋼”

  創新來之不易,寶鋼技能專家孔利明坦言:“有一回做技術創新,一做就是五六年,這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成果,好在寶鋼的企業文化能容忍失敗,所以我也就堅持了下來。”

  “年輕時我沒機會進入全日制高校學習,我真正的大學在寶鋼”,得益于企業文化,孔利明的這句話道出了許許多多寶鋼人的心聲。寶鋼為職工創造了創新學習的氛圍,并有“獎學金”的激勵,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更有“同學”與“導師”的陪伴。

  寶鋼歷來重視職工的首創精神,提出“開放式、自主集成創新”的思路,建立了技術創新三大體系:研究開發體系、自主集成體系、持續改進體系。三者有機互動,使得從科研人員到普通一線“藍領”,每個職工都有機會參與創新。其中,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在持續改進和自主集成兩個體系中大展拳腳。

  寶鋼為員工搭建起一個個成長的平臺和表現的舞臺。從小到10元的“合理化建議提出獎”,到高達100萬元的“技術創新重大成果獎”,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找到各自創新的坐標點。寶鋼每年還會評選“十佳合理化建議”、“十佳個人”、“曾樂創新獎”,每兩年評選“寶鋼工人發明家”,激發職工崗位創新的光榮感、責任感、成就感。近3年來,寶鋼已經實施了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48.9萬條。

  基本制度尊重創新,開放性的崗位為創新拓展了空間。而職工創新工作室的建立,又帶出了更多創新人。有一天,高玉強發現7位同事申報的專利被退回后,又多了一個想法幫助同事邁出創新第一步。2009年4月,他帶著4名生產崗位上的頂尖好手,成立了“高玉強創新孵化室”,至今,已有51位員工從這里實現了創新“零突破”。

  迄今寶鋼已經有66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并且建立起了由孔利明、韓明明、王軍、王康健等358名技能業務專家組成的“職工創新活動指導志愿者”團隊,帶領越來越多的職工走進技術創新的殿堂。

  在創新文化的熏陶下,寶鋼“藍領”個個成為自我管理、自覺工作、自發進取、自主創新、自動協同的自主型職工。于是,在寶鋼,“創新,人人都可以。”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